分類彙整:海外新聞

【罕見「異期復孕」】雙胞胎懷孕時間相隔3周 全球有記錄個案少於10例

這對嬰明顯體型大小不同,但他們是孖股,你會相信嗎?39歲的英國女子麗貝卡·羅伯茨 (Rebecca Roberts)在首次超音波檢查,醫生說她懷下單胎,但一個月後的第二次超音波檢查,醫生赫然發現,羅伯茨的子宮裏出現了第二個胎兒。

綜合外電報導,麗貝卡與丈夫為不孕症苦惱一年多後,歡喜受孕成功。2020年9月17日,羅伯茨成功剖腹產下一男一女雙胞胎,大的取名諾亞 (Noah)、小的叫羅莎莉(Rosalie);儘管兩個兄妹的體型大小和發展明顯有別,仍洋溢着濃濃手足情。

儘管兩兄妹的體型大小有別,仍洋溢着濃濃手足情。

據報導指,產科醫生在多次掃描後確認,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異期復孕」(Superfetation) ,兩名胎兒的懷孕時間點相隔3周。全球至今有多少「異期復孕」案例不得而知,但2008年發表在歐洲婦產科和生殖生物學雜誌報告指出,當時全球有記錄的這種現象少於10例。

羅伯茨回憶自己懷孕第12周的超音波檢查,當醫生發現有第2個胎兒,而且明顯發育欠佳,她的興奮頓時轉為震驚,房間裡一片寂靜;「我以為發生了很可怕的事。超音波醫師看着我說,『你知道你懷的是雙胞胎嗎?』」

產科醫生在多次掃描後確認,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異期復孕」,兩名胎兒的懷孕時間點相隔3周。

羅伯茨的產科醫生沃克 (David Walker) 表示,他行醫25年從未見過此事,「因為第二個胎兒小很多,我們很擔心,但定期掃描看到小的那個胎兒增長率始終落後3周,我們明白這正是『異期復孕』。」

沃克醫生表示,羅伯茨懷孕後「沒有停止排卵,在第一個卵受孕後約3、4周排出了另一個卵,該卵以某種方式奇蹟受精並植入子宮。」沃克曾擔心胎兒發展情況,但後來兩個胎兒的增長率都很高。

羅伯茨說,隨着時間過去,她和43歲的丈夫韋弗(Rhys Weaver) 開心接受了懷下兩個單獨受孕寶寶的不可信事實。

考慮到這種懷孕現象極其罕見,加上羅伯茨的年齡產下雙胞胎有一定風險,他們一度被告知小的那個寶寶可能會因早產而活不了;孕期剛過33周,較小胎兒的臍帶無法正常工作,成長開始受影響,醫師認為分娩時候已到。

儘管兩個寶寶預產期不同,但9月17日羅伯茨以剖腹產下了他們;哥哥諾亞先出生,體重4磅10安士;兩分鐘後,妹妹羅莎莉也報到,重2磅7安士。兩個嬰兒都被送往新生兒加護病房,諾亞在醫院只待了3周,羅莎莉則待了95天。

羅伯茨說,「見到兩個剛出生的寶寶,真的是絕美。」韋弗說,「那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感覺。」聖誕節前夕,這對夫婦終於獲准把羅莎莉帶回家。

如今,這對雙胞胎已逾半歲,羅莎莉的成長也逐漸追上哥哥諾亞。羅伯茨和丈夫持續在社群媒體Instagram上記錄這對神奇寶寶的成長,吸引了成千上萬人追踪觀看。

羅伯茨說:「我們希望大家能一直看到他們的成長故事。奇蹟可能發生,我的孩子就是證明。」

(米妮 / 圖片 / 自roberts.supertwins@Instagram)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Trowbridge superfetation twins are among only 14 documented cases worldwide

Mum gives birth to twins after getting pregnant while pregnant

【跨性別之戰】跨性別青少年醫療與運動法案 美國各州開戰 烽火勢捲全球

在美國,近期正有一系列關於跨性別青少年的醫療、運動參與權益與就學權益之爭,正在聯邦與地方政府之間「開戰」。不僅是4月1日,田納西州州長才簽署通過一項法案,「禁止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參與體育校隊」;4月7日,阿肯色州更成了第一個「禁止未成年跨性別者進行賀爾蒙療法與性別置換手術」的州。目前全美還有十來個州正在排隊,等着審理這類型由各州共和黨提出的法案;未來將會烽火蔓延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17個州共和黨議員將啓動戰火

未成年可不可以做跨性別手術、接受賀爾蒙治療?4月6日,阿肯色州的共和黨州長威廉賀金森(William Asa Hutchinson)雖然否決了一項名為《安全法案》(Save Adolescents From Experimentation, 簡稱SAFE,意指「從實驗中拯救青少年」)的條文內容。條文裹面提到:
禁止任何醫師及醫療單位提供跨性別兒童及青少年,進行賀爾蒙療法與性別置換手術;並且也不准提供任何跨性別相關的醫療建議。

但州長的否決並非所有共和黨人都同意,該州議會是由共和黨控制,在7日,州議會便以簡單多數決25票對8票,推翻了州長的否決權,法案將於7月正式生效,也引起外界的輿論。現時全美至少還有17個州的共和黨議員都對跨性別未成年者着手提案類似的禁令。

反對者認為有助降低自殺率與憂鬱症

發起的共和黨人認為,此舉是在保護兒童避免後悔,但反對者也提出相關數據顯示,如果能夠提供這些跨性別青少年需要的醫療協助,能夠有助於降低自殺率與憂鬱症。

綜合傳媒報導,州長在聲明中表示這項法案是「政府過度干涉人民」,同時「刻意在美國製造文化戰爭的產物」。州長的否決理由並沒有直接對該議題發表看法,而是以「公民自由權」的範疇來處置。他認為,這份法案通過後,會干涉醫師專業、以及家長處理孩童在自我認同上的意願和決定。若是拒絕對未成年跨性別者的相關醫療協助,可能會對其造成「重大傷害」:

「這項法律生效後,目前正在醫生照顧下的年輕人將得不到治療。這意味着他們會將目光投向醫療黑市⋯⋯才能找到他們想要和需要的治療。這不是正確方法。」

醫療指引不建議未滿18歲跨性別進行手術

由於保守人士認為青少年不該太早決定自己的性別,但包括兒科、內分泌科、精神醫療專科的醫生、與部分孩童家屬都認為,青少年的性別不安者如果不及早進行治療,反而會使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受到更多霸凌、以及引發更多身心疾病狀況。

不過,根據傳媒報導,現行的美國醫療指引,確實是不建議對未滿18歲的跨性別者進行手術,但當中有提到,當未成年跨性者到達青春期階段,是可以考慮使用「青春期抑制劑」(puberty blocker)作為暫時的「可逆療法」。該療法可使青春期減速或暫停,並給予青少年有更多時間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另外醫療體系也可以在同一時間,提供青少年與家長需要的心理諮商與陪伴討論。

其中有報導也提到,有幾項關於青春期抑制劑的研究,包括發現接受過此種藥物治療的跨性別青少年,罹患憂鬱和焦慮症的比例較低。2020年哈佛醫學院和芬威學院的一項研究也證明,能夠使用抑製劑的跨性別青少年,比起無法使用者,自殺機率更低。

男跨女會剝奪弱勢女性的運動競爭

另外,有關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可不可以參加女性體育隊伍?4月1日田納西州剛立法通過禁止跨性別者參與運動隊伍。法案認為人們只能參加與出生性別相同的競賽隊伍。在這幾個月內包括密西西比、阿肯色,田納西州都通過了運動禁令,目前還有20個州如俄亥俄、北卡、南達科塔、阿拉巴馬等,正等着審查相關法案。

像是另外有部分法案還會要求對性別有疑問的任何運動員,體育單位有權對他們進行身體檢查或強制提供就醫紀錄,例如血液中的賀爾蒙測試結果、手術證據等等。因為有論者擔心男跨女參與賽事,會剝奪已是弱勢的女性運動競爭。

密西西比州州長里夫斯(Tate Reeves)就3月4日在Twitter表示:「我簽署法案,是為了要保護年輕女孩免於『被迫』與『生物學上的男性』競爭。」

密西西比州州長在Twitter 發文對簽署禁止男跨女選手參賽。

男跨女比生理女有多出12%競爭優勢

有部分科學數據證明,跨性別女性在使用抑制睾丸激素一年後仍可具有肌肉量優勢。《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在2020年底所刊出的研究論文就認為「跨性別女性在運動場上,比起生理女性多出了12%的競爭優勢。」

研究分別以跨性男與跨性女為追蹤對象,並以美國空軍30歲以下現役女兵的平均體適能數據為對照組樣本。研究發現,跨性別女在「接受賀爾蒙抑制之前」,平均運動大幅優於生理女性,像是能多作31%的伏地挺身、15%的仰臥起坐,2,400公尺跑步時間也快21%。

然而在連續接受2年賀爾蒙抑制後,同一批跨性別女受試者的生理優勢雖然大幅降低,但在賽跑上依舊快出12%。該報告建議國際奧會(IOC)修正跨性女運動員參賽的「治療年限」,並判斷運動員必須接少至少連續12個月以上的賀爾蒙抑制,才能基本確認「公平競爭」。

對男跨女選手定出限制

現在許多單位都有針對跨性別者進行一定的參賽限制。例如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就要求跨性別女性運動員要參賽,前一年都必須要服用睪固酮抑制劑才能參賽。

世界田徑總會的跨性別參賽規章也要求跨性別女性運動員須提供親簽聲明書證明性別認同為女性、並檢測血清中的睪固酮濃度低於一定標準、醫療管理人也可以檢測睪固酮濃度等方式,隨時抽查及監控運動員是否符合規範。

儘管拜登政府上任後開始試圖從聯邦層級重新拉回,但以各保守州為首的勢力,仍然堅守對跨性別者的原則,其中會也吸納挪用了某些進步派、或是基進女性主義的立場,但兩者不變的原則往後仍會繼續爭論。

(米妮 / 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Opinion: Why I vetoed my party’s bill restricting health care for transgender youth

Asa Hutchinson on Arkansas’s Anti-Trans Law and the G.O.P. Culture Wars

What are puberty blockers?

Tennessee Becomes 3rd State This Month To Enact Restrictions For Transgender Athletes

Student, professional athletes push for NCAA to pull events over transgender athlete bans

Trans women retain 12% edge in tests two years after transitioning, study finds

疫情衝擊美國退休父母 被迫挪用退休金 專家勸:慎防晚景凄涼

在疫情衝擊之下,無數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對中低收入者,以及被迫離職者尤其雪上加霜。美國近年發現有超過半數的退休人士,正在犧牲自己的退休金,援助他們已成年的子女;甚至有父母願意放棄退休,重新進入職場,幫助子女過渡經濟困難。

半數退休者用退休金援助成年子女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項調查指,在美國有超過半數的退休人士,正在犧牲自己的退休金,援助他們已成年的子女。例如願意撥款給子女帳戶的受訪者,就多達50%;願意省吃儉用、接濟子女者也有43%,願意為孩子生活負債者達到26%,甚至有8%受訪者願意放棄退休,重新進入職場,以幫助子女渡過經濟難關。

另外一份調查報告則顯示:超過7成的退休人士願意為他們的家庭成員提供經濟協助,儘管這樣的支援,很可能將長輩自己的財務拖下水。

退休人士要慎用老本免陷入財困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魯芬納(Glenn Ruffenach)分析,為甚麼退休人士願意借錢,甚至是直接轉帳幫助他們的成年孩子。魯芬納指出,「因為那感覺很好」。對於退休人士來說,這種被需要的感覺特別強烈,即使這可能會讓老人家財務陷入險境,可能也在所不惜,因為不答應對方請求的話,很可能帶來辜負所愛之人的愧疚。

魯芬纳認為,對於經濟基礎不穩的年輕人開口求援,父母行有餘力,至少會幫忙一點。但看起來日子過得輕鬆愜意的長輩,難道一點都不需為錢煩惱嗎?長輩最普遍的難處,就是他們多數屆乎或是已退休年齡。換句話說,他們不再有穩定收入,也都有心理準備,人生最後幾年得全靠這些老本,若未訂下嚴謹或務實的財務規劃,晚景恐怕很不好過。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TIC 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How Retirees Can Say ‘No’ When Adult Children Ask for Financial Help

Sacrificing Retirement Savings to Help Family Members Can Be a Mistake

Nearly 75% of parents help their adult children financially

【疫下精子亂象】美國捐精無限量 有地下精子庫以性行為捐贈 增加子女亂倫或性病機率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國這一年來出現捐精者減少,想懷孕的女性一方面努力「爭奪」庫裏僅剩的精子升,也有成千上萬的女性試圖通過社交平台的網上方式獲得捐贈;加上,美國對於捐精者精子的使用頻率並沒有相關限制,因此出現捐精者有數十後代的情況,甚至透過所謂「自然捐精」服務,造成疾病或子女亂倫的機會率。

據資料顯示一除了無法生育的異性戀夫婦需要捐獻精子之外,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和單身母親的興起使得美國這個市場在過去十年裏,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有精子庫表示,客戶六成是同性戀女性,只有約兩成是異性戀夫婦,剩餘兩成則是單身媽媽。

Facebook群組成為尋求免費精子平台

據《紐約時報》報導,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令捐精者減少,以致供不應求,想懷孕的女性努力「爭奪」庫裏僅剩的精子外;另一方面,成千上萬的女性試圖通過社交平台的網上方式獲得捐贈。Facebook上擁有數萬會員的相關群組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報導又指,為了吸引渴想爭取「優良精子」的婦女,更甚是近年美國有男士竟提供免費上門的所謂通過網上預約與想當媽媽的女性發生關係,令對方以最「自然」的方法懷上身孕。許多批評者譴責稱,這些「自然捐精者」實際上是背着妻子出軌,而且也增加濫交、性病及子女亂倫的幾率。

過去6個月裏,許多人加入了相關的Facebook群組,尋找非正式的「超級捐獻者」。這些人沒有家庭的限制,也不太關注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相關規定,但他們可以提供精子庫無法提供的東西:他們的真實姓名(雖然大多數精子庫在孩子年滿18歲後也會公佈捐贈者身份);更重要的是,這些捐贈通常是免費的。

有尋求捐贈者通過性行為授精

報導又指出,到Facebook群組中尋找捐贈者的婦女往往負擔不起傳統精子庫的費用。大多數捐贈者雖然明確表示,他們只會通過人工授精來進行捐贈;但也有人會通過自然授精或者性行為進行捐贈。這種情況下,除了有違反家庭道德外,雙方的法律風險都會變高,母親有可能會要求捐精者提供子女撫養費,而捐精者也可能想要監護權;甚至嬰兒與母親的健康亦無法保障。

Facebook群組裏也充斥着關於精子庫的負面新聞,例如捐獻者被有意無意地混淆、捐獻者謊報身份等;當然,這都是這些選擇非傳統捐精方式的受捐者們必須承擔的風險。

有名牌大學生為「補貼」費數月內每周捐獻

美國最大的精子庫之一、西雅圖精子庫(Seattle Sperm Bank)的合規主管阿拉德(Angelo Allard)透露,在這一行業很難找到可靠的數據。研究人員根據20世紀80年代收集的數據估算美國每年通過捐獻精子出生的孩子數量在3萬至6萬之間,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對這個數字持反對意見,認為相關監管的寬鬆導致根本沒有可靠的數據來源。

在美國,雖然捐精必須是出於自願而非强逼,也可提供補貼;但美國生殖醫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規定補貼不應成為捐贈者的主要動機。對此,阿拉德表示:「我們支付補貼不是為了『購買』精子,因為法律規定我們不能購買或出售人體組織。」他補充說,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筆錢是對捐贈者時間和旅費的補貼。

西雅圖精子庫的合規主管阿拉德指出,很多家庭想要「聰明」的精子,這正是一些大型精子庫建在頂尖大學附近的原因。從斯坦福大學所在的加州帕洛阿爾托到哈佛大學所在的馬薩諸塞州劍橋,都建有大型精子庫。

這些精英大學的男生們被認為是最可靠的捐贈群體之一,而他們自己也覺得4000美元的補貼頗具吸引力。這些捐獻者通常會在幾個月內每周去精子銀行一兩次,以生產出足夠的精子捐給幾十個家庭。

美國教授多次捐精全球擁多達80名子女

「優良的精子」成為受精婦女心儀的對象。綜合報導指美國一名44歲大學教授Ari Nagel過去曾多次捐精,至今在全球育有多達78名子女。據指他的捐精行動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僅要求對方以擁抱、親吻和「終身感激」作為回報。至近期,該男子因擔心罹患性病,把精子放入杯子裏,而非直接跟女子進行性行為去「捐精」,據3月初報導時已有13名婦人接受他的精子並正在懷孕。

目前Ari在全球共育有78名子女,其中約12名孩子是透過直接性行為後所生。除美國境內,Ari的子女更遍及俄羅斯、巴巴多斯(Barbados)、格魯吉亞(Georgia)、非洲、泰國和台灣等地。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The Sperm Kings Have a Problem: Too Much Demand

America’s love of free markets extends to its fertility clinics

‘Sperminator’ who has fathered 78 children and currently has 13 women pregnant says he has ‘never charged’ for his services, but is paid in ‘hugs and kisses’

研究指家長過度「教」孩子 適得其反

(特約記者:米雪兒)過往有研究顯示,家長介入孩子的學習和活動,給予指導,能幫助孩子建立認知和情緒管理技能,但美國最近有研究發現,若介入過度,會造成反效果,削弱孩子的行為發展。

有關研究,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助理教授耶萊娜‧奧布拉多維奇(Jelena Obradovic)帶領進行,研究報告已於3月11日刊登在《家庭心理學期刊》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中。

家長歷時2.5小時與孩子互動

研究人員主要觀察102名,4至6歲幼兒園年齡、來自多個家庭背景的小孩,在史丹福一間實驗室內,投入玩耍、整理玩具及學習新玩意時,他們的主要照顧者有甚麼行為。

研究團隊將整個歷時兩個半小時的測試過程拍攝下來,然後再逐秒分析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以便研究人員箇中每個微秒的轉變。舉例說,在其中一項25分鐘的活動中,一位參與研究的母親跟從兒子的帶領約13秒,然後有5秒時間停止跟從,再花35秒直接指導兒子。

家長頻密介入 孩子難控制情緒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奧布拉多維奇的團隊發現,孩子就算能恰當地完成任務,但家長若然過於頻密介入,提供指引,加以糾正,提供意見或提問,孩子會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較難控制行為和情緒。而在用以衡量延遲滿足感 (delayed gratification)、其他管控功能 ( executive functions)、與控制衝動 (impulse control ) 有關的技能,及專注力轉移的任務上,這些孩子的表現都較差劣。

奧布拉多維奇及其報告共同撰寫人又發現,這種現象出現於不同社會經濟狀況的家庭中。奧布拉多維奇指出:「家長一直被灌輸要尋找各種方法讓自己去介入,就算孩子積極按照要求玩耍或執行任務。但太多直接介入的代價,就是孩子控制自己專注力、行為及情緒的能力。而當家長容讓孩子在彼此的互動中作出主導,孩子反而能學會自我管制的技能,建立獨立能力。」

宜找適切介入孩子活動的方法

她強調,有關研究報告並非要批評家長的做法,因為當孩子不專心做好事情,違反一些守則,或需要指導時,家長便要適切介入。不過家長必須注意這類「可教導時刻」( teachable moments )是有發揮作用的時限,孩子有時是需要獨自處理事情,要被容許作主導。

找出正確的平衡方式去參與孩子的活動,對處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因為孩子將來升讀小學的日子,頗具挑戰,屆時孩子被預期能夠在沒有家長從旁直接幫助下,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行為。「這真的是個重要的轉變,家長一定要學會抽離。」

(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Stanford-led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letting kids take the lead

Learning to let go: Parental over-engagement predicts poorer self-regulation in kindergartners.

【疫下無情】南亞地區無數女童被迫輟學早婚 慈善機構指塞礙整代人進步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超過一年多,至今仍未平息,各國實施嚴格的封鎖令,衝擊經濟,無數家庭陷入經濟困頓,許多貧困家庭的女孩被迫輟學與結婚,有慈善機構指未來4年內,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可能有多達25萬名青少女面臨童婚、早婚、強迫婚姻的命運。

出嫁女孩的責任是當妻子及母親

澳洲國際培幼會執行長萊格娜(Susanne Legena)對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童婚的核心被認為女童是經濟負擔。女孩結婚後就被視為成年人,她們通常會停止接受教育。家人認為這些結婚的女童「職責就是當妻子與母親。」

國際非政府慈善組織「澳洲國際培幼會」(Plan International Australia)透過網上調查、線上訪問及工作坊調查10個東南亞國家與太平洋國家的450名青少女,她們的年紀介於15歲至19歲。該機構3月16日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內容強調中等教育對女孩非常重要,但這些國家的女童被家中成員視為經濟負擔,如今的艱困時期阻礙了一整代人的進步。

早婚女孩受生命與健康威脅

該報告也詳細說明東南亞國家與太平洋國家早婚與強迫婚姻造成風險增加與長期影響。該報告指出:被迫早婚的女孩更容易經歷貧困、暴力、早孕,這對她們的生命與健康造成威脅。

國際培幼會表示,去年上半年印尼未成年人申請結婚的案件數目,超過2012年全年申請數量的2.5倍,去年印尼約有3萬3千名女孩結婚。去年6月與7月,印度的「兒童求助熱線」關於早婚的求助電話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7%,而印度童婚增加的原因不僅是疫情對家庭收入的經濟影響,也是因為維持社交距離的規定讓人們更能接受舉行更小規模且更便宜的婚禮。

國際培幼會先前的報告調查了1200名15歲至24歲的女性,幾乎達半數表示擔心自己無法重返校園。萊格娜說,輟學會讓女孩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中斷,而且那些輟學的女孩較不可能確保自己的女兒未來能完成學業。萊格娜表示,我們絕對不能因為疫情而失去一整代的女孩。

萊格娜說,接受採訪的女孩「絕大多數」都想留在學校繼續讀書,「女孩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其價值」。萊格娜說,女孩被允許留在學校讀書的話,她們的家人通常也會受到教育,父母往往會知道女兒的能力超出他們的預期。

疫下60%女孩感到焦慮或壓力大

萊格娜說,學校可以是提供保護的環境,教師可以成為女孩的榜樣,營養計劃可以提供更高的糧食質素,同伴也可以提供「非正式教育」。

疫情也對年輕女拉的心理健康造成顯著影響,6成受訪的太平洋地區女孩表示,她們表示,有時、經常或總是因為新冠肺炎而感到焦慮或壓力重重,其中8成表示疫情讓她們感到孤單。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延伸閱讀

Pandemic forcing girls in south-east Asia and Pacific out of school and into marriage – study

Smart, Successful, Strong:
The case for investing in adolescent girls’ education in aid and COVID-19 response and recovery

【退出伊斯坦堡公約】被鼓吹同性戀合法化者刼持 土耳其總統指公約 有損傳統家庭價值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 3月20日凌晨宣佈決定脫離《伊斯坦堡公約》(Istanbul Convention),因他與所屬政黨認為該公约已被鼓吹同性戀合法化的人劫持,而同性戀與土耳其傳統社會與家庭價值相違背,並認為公約使女性容易選擇離婚,使得離婚率提高,而本地法律已足夠保護女性。

綜合多份傳媒報導,土耳其國內傾向保守的宗教團體認為,公約鼓勵離婚、破壞家庭和諧,而且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LGBT)社群也引用公約的平權理念爭取社會認同。他們主張退出公約,最後獲總統埃爾多安於20日正面回應。

「伊斯坦堡公約」正式名稱為「歐洲理事會女性暴力與家庭暴力防治公約」(Council of Europe Convention on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Domestic Violence),2011年在伊斯坦堡通過,要求簽署國政府立法防治針對女性的暴力,包括家庭暴力。土耳其是伊斯坦堡公約首波簽署國,於2014年生效。

一眾主張性別平等的婦女團體感到十分憤怒,認為埃爾多安以反同性戀作藉口脫離公約,號召反對者湧上公約簽定地伊斯坦堡及首都安卡拉示威抗議。

雖然土耳其在一眾中東伊斯蘭國家中算是最開明的一個國家,婦女地位也相對一眾鄰國高得多,但婦女面對的暴力仍是相當頻繁。土耳其仍然有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存在,家暴也是常見現象。

一眾歐美國家及聯合國已經對土耳其擅自退出公約的行徑加以指責,要求土耳其政府正視婦女權益與安全,再次回到公約中。

(米妮 / 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Destroying family structure shakes West’s basis: Erdogan

Turkey withdraws from Istanbul convention to combat violence against women

Turkey’s withdrawal from women violence treaty goes to court

What the FAQ: What is the Istanbul Convention that Turkey withdrew from on March 20?

【泰國小拳手哀歌】9歲塔塔靠打拳挑起家中經濟 媽媽含涙送兒踏上不歸路

泰國有家境貧困的兒童,為了拿獎金,不得不在小小年紀就站上擂台,爆發疫情後,由於經濟蕭條,有更多泰國父母將不到10歲的孩子送去打拳。年僅9歳的塔塔 (Tata Por Lasua) 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泰拳拳擊手,塔塔在場上出色的表現,讓他獲得重點培養,而送他去打拳的正是他的媽媽。

家中債務靠塔塔獎金償還

綜合媒體報導,塔塔40歲的母親蘇黎世 (Sureeporn Eimpong) 在訪問中表示:目前他們家庭的主要收入,都來自塔塔,家的債務都是靠他的獎金償還的。塔塔的媽媽,平時在路邊攤販賣炸物,塔塔不打拳時就會去幫媽媽做生意;不打拳的塔塔看起來就和一般9歲男孩一樣,天真無邪且活潑淘氣。

訪問的當天,台下觀眾群起沸騰,為兩邊選手加油打氣,其中甚至還包括了小選手的母親,最後由塔塔贏得比賽,她的媽媽手上拿着獎金,開心的和兒子塔塔慶祝勝利。

為人父母豈會靠兒「血汗」錢過活?

談到兒子,塔塔的媽媽忍不住紅了眼眶,為人父母當然捨不得看到孩子傷痕累累,除了塔塔之外,在泰國還有許多兒童靠打泰拳賺獎金生活。

塔塔是家中經濟支柱,靠着練習與上場比賽賺取薪水,不僅負擔家中開銷,甚至還清母親債務。塔塔自言感到非常驕傲可以成為拳手,更可以藉此賺錢給媽媽,不過泰國去年12月爆發第二波疫情,政府只好下令禁止集會,拳擊賽事也被迫停止,使塔塔已連續5個月沒有收入,因此他非常渴望重回拳擊比賽。

泰國貧困家庭的孩童很多被送去學習打拳。根據統計,當地約有30萬名15歲以下的泰拳選手,藉着比賽收入扛起家中生計,也盼藉此擺脫貧窮。

專家指泰拳恐已造成兒童腦部受損

2018年一名13歲選手被狠狠揍倒在地,緊急送醫仍因腦幹出血不治。專家則指出,泰拳恐造成兒童選手腦部損傷與神經系統問題,當地也試圖立法禁止12歲以下兒童打泰拳,但該項運動涉及龐大收益,恐成為立法主要阻礙。

在這些兒童泰拳賽中,一般較為出色的拳手月入可達泰幣1萬至1.5萬元 (折合港幣2400至3700元) 不等的收入,以每次比賽獎金由泰幣300至450元計,而級數較低的拳手每場比賽只有泰幣100元(約港幣25元)。在泰國的大部分貧困地區,一般的農戶家庭,耕田一個月,收入僅為泰幣1300元 (折合港幣320元);所以為了養家糊口,許多從6歲到9歲的窮困孩子,就開始被父母送往當地的拳館練拳。對他們來說,這似乎是一條改善生活的好途徑。

(米妮 / 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TIC 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Regardless of dangers, 9-year-old Thai fighter desperate to return to ring

Punching out of poverty: Despite risks, 9-year-old Thai fighter eager to return to ring

【最友善的家庭政策】育嬰假不分父或母 瑞典汽車公司讓員工請育嬰假 其中6個月獲8成支薪

侍產假在香港只有5天,而在瑞典有公司卻為了吸引人士,不單是侍產假更晉升為育嬰假,員工更享有最多半年的八成薪酬,而且不分父親或母親,福利遍及全球員工。

綜合外電報導,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汽車公司(Volvo Cars)表示,由4月1日開始,公司全球4萬名員工請育嬰假期間,其中6個月將可獲八成薪水,而且不分性別,藉此吸引更多人才。聲明指只要在Volvo工作滿1年的員工,都可享受這項福利。員工在孩子出生後3年內,可以依自己的需要,決定要休幾多個周次的育嬰假。

Volvo這項政策是依據國家育嬰假政策而來。嬰兒父母可請480天育嬰假,並可領八成薪水,每月給付上限約為4500美元。Volvo表示,公司的員工中約七成半是男性;自2019年即開始在歐洲、中東、非洲試行這項政策,而申請人中,有四成六是為人父親者。

瑞典有全球最慷慨的育嬰假,瑞典也有其他公司推出讓全球員工享有帶薪育嬰假的福利,其中一家是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在2015年開始實施員工育嬰假期間6個月可領全薪。瑞典宜家家居(IKEA)2017年曾針對印度、美國分公司施行類似的計劃。在香港根據勞工法例,男士只享有5天的侍產假,由2018年1月18日生效,而之前更只有3天。

雖然瑞典擁有最「友善家庭」的育嬰假,但也有人批評,容易讓婦女「困」於家中,縱使她們擁有高學歷,也只能在家庭「相夫教子」,這也是各人的選擇!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Volvo Cars Family Bond gives all employees 24 weeks paid parental leave

Sweden’s parental leave may be generous, but it’s tying women to the home

Parental leave

人權律師指 菲國平均每天逾500名少女懷孕

(特約記者: 米雪兒)菲律賓人權律師埃德塞爾‧拉格曼 ( Edcel Lagman) 在《馬尼拉時報》(The Malina Times) 撰文指出,未成年媽媽 (child mother) 理應已成過去,但實際上仍普遍存在,而且不單在發展落後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出現,就連已發展國家也有不少婦女未成年就生小孩。

15歲以下女孩懷孕增倍

文章於3月25日刊登。文章引述聯合國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去年發表的報告指,在一眾東盟成員國中,菲律賓是其中一個未成年懷孕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天有超過500名青少年女子懷孕生育,或每年超過182,500未成年女子懷孕。

文章又援引人口發展委員會 (The Commission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PopCom) 稱:「在過去10年來,15歲以下懷孕的女孩數目增加了一倍。」

拉格曼在文章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令菲律賓有關情況惡化。理由是民眾在當局實施抗疫封鎖令,出行受限制的情況下,難免會有更多親密接觸,甚至出現涉及未成年人的脅迫性交;而在疫情下,民眾難以得到生殖健康服務,亦令問題加劇。

少女懷孕 嬰兒有較大健康風險

文章警告,未成年懷孕的普遍,無論對青少年本身抑或經濟,都會帶來惡果。在懷孕及生育期間出現的併發症,是全球青少年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女孩身體發育未夠成熟,難以應付懷孕和生育。而這類母親誕下的孩子,亦有較大的健康風險。

在經濟上,由於過早懷孕,女孩無法完成基本學業,缺乏技能去獲得較高薪的工作,經濟狀況處於下風,因此易有跨代貧窮的問題。

拉格曼表示,當局因未成年懷孕問題嚴重,女孩失去發展機會,無法儲蓄錢財,平均每年失去約330億披索的庫房收入。此外,由於大部分未成年懷孕的女孩一直失業,欠缺經濟生產能力,政府每年要額外耗資數以百億披索,為這些女孩及其嬰孩提供醫療照顧服務。

他呼籲當局正視問題,建議透過法律制止未成年懷孕,藉此將女孩從分娩死亡、失業及貧窮拯救出來,讓她們能改善未來發展,加強自尊。

(圖片 / 圖片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Child mothers still abound

Edcel C. La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