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家人】不能自救的無奈:《智齒》

《智齒》是一套充滿壓抑和沉重的電影,即使電影用了黑白處理,仍掩蓋不住血腥、暴力、性暴力、吸毒等懾人心靈的畫面。

故事圍繞着擔任警察的任凱(李淳飾)、資深警員斬哥(林家棟飾)和剛出獄的王桃(劉雅瑟飾)。

任凱的智齒:失職

年輕的任凱剛在學堂以第一名畢業,成為經驗十足的斬哥的上司。任凱的形象正氣,循規蹈矩,不容許下屬濫用私刑等。在整套電影中,他一直有一顆剛生出來的智慧齒,間中令他酸軟痛苦, 臉容扭曲,但過了一會兒後就回復正常。他在一次查案中遺失配槍,找了很久也沒有,正當他戰戰兢兢打算報告上司時,斬哥就阻止他,說必定有辦法解決。

斬哥的智齒:仇恨

斬哥在一次查案中,遇見王桃,也就是多年前曾經因為濫藥駕駛,意外撞死他老婆和肚腹中女兒的兇手。雖然王桃已坐完監,但斬哥仍十分憎恨她,每次遇上她都對她拳打腳踢,甚至有一次想開槍殺了她,只是被任凱阻止。

王桃的智齒:內疚

王桃是一個孤兒,後來成為童黨,吸食毒品。她一直對撞死斬哥老婆和女兒一事耿耿於懷,難以原諒自己,不停打自己的臉,希望得到贖罪。每次斬哥對自己拳打腳踢時,她都沒有還手,即使完成刑期,她的內疚感也沒有消除,她最想的是斬哥可以原諒她。

智齒的隱喻

他們各人都有一顆「智齒」,雖然不致命,但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偷偷來襲,令人酸軟非常,坐立不安。但他們又沒有勇氣直接拔走, 容讓它一直存在,慢慢折磨自己。或許斬哥也想放下仇恨,原諒王桃,放過自己。但每當想起自己老婆和女兒的無辜受死,便質疑自己的原諒會否是對她們的殘忍,難以面對死去的家人,唯有繼續受仇恨的折磨。

他者救贖

最後,任凱在追捕殺人犯時在雨中展開連場打鬥,但節節敗退,被高大魁梧的殺人犯用巨大的鐵架壓著,不能起來。殺人犯最後舉起沉重的石槌,迎着鐵架大力打下去。巨大的衝擊令鐵架再大力壓向任凱的臉上。這股力量令任凱的智慧齒脫落。接下來任凱逐步反敗為勝。

王桃一直瑟縮於一個鐵櫃內,不知道外面發生何事,以為兇手一直找尋自己。但當斬哥不斷打開不同的鐵櫃找尋她,希望營救她時,王桃以為是兇手找到自己,便拿起手槍向他發射了六枚子彈。在斬哥臨死前一刻,向王桃説「對不起,我原諒你了,你要好好生活」

當任凱向上司坦誠自己遺失配槍時,上司卻說根據記錄,遺失配槍的是斬哥。原來是斬哥偷偷改了紀錄,幫助了任凱。

有些人內心有一顆智齒,雖然知道折磨自己,卻沒有勇氣和決心,痛痛快快解決它,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的掣肘,卻令自己不停受折磨。電影中三人的智齒,都是由別人強行拔走的。人生某些痛苦和心結,是不能靠自己救贖,特別是社會的邊緣人士,充滿無奈和絕望。任凱失槍一事需要斬哥的協助;王桃期望的寬恕取決斬哥的回應;斬哥的仇恨需要臨死一刻才有力放下。或許對斬哥來説,人之將死,仇恨對自己已不再威脅,甚至可以與妻子同在,倒不如原諒他人,幫她拔走心中的刺,令她好好活下去。

有些人用豁出去的勇氣跳進看不見底的深淵,用破釜沉舟的心態拔走心中的智齒。但更多人在無底深淵前卻步,需要別人助他一把。你又是哪種人呢?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世界也需要重視原則的人:《尋人記II 》元祖投訴王

【亂世家人】你不知自己的夢想嗎?《淪落人》

【亂世家人】妳真的想結婚嗎?《金都》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肝癌每年死亡人數達新症數逾八成 免疫組合治療倍增存活期 盼政府擴大資助

肝癌為本港第三位癌症殺手,每年新症約1,800宗,約1,500人死亡,相等於85%的新症數目。究其原因,是由於肝癌早至中期病徵不明顯,患者容易混淆上腹脹痛、肩痛、小便顏色轉變及腸胃不適等警號,估計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達晚期。研究指,針對無法切除或腫瘤擴散的晚期肝癌患者,需要特別及費用較昂貴的組合治療,因此有腫瘤科專科醫生呼籲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肝癌治療上,加大藥費支援,亦讓患者盡早得到適切治療。

本港肝癌治療資助步伐緩慢

國際研究顯示,針對無法切除或腫瘤擴散的晚期肝癌患者,採用免疫組合治療「阿替利組單抗(Atezolizumab) + 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更有效降低晚期肝癌惡化風險35%及死亡風險34%;而且華人療效更顯著,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 24 個月,延長逾1倍,約1成患者存活期甚至可達3年或以上。三大國際治療指引亦共同建議免疫組合治療為晚期肝癌一線治療。但張寬耀醫生指現時政府的審批流程長,遠遜受訪者期望。當新藥物或新治療方案未被納入常規治療,醫生用藥或會受到局限。癌症的治療時間十分關鍵,尤其步入晚期階段,生命開始倒數,治療步伐,分秒必爭。

張寬耀醫生指現時政府的審批流程長,遠遜受訪者期望。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於今年2月至5月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晚期肝癌患者對新治療缺乏認知;藥費開支及治療效果最影響患者和照顧者的決定。事實上肝癌藥費不菲,大部分患者未必能夠負擔,若缺乏政府支援隨時被迫延誤治療。

患者對政府入藥落差大

調查同時亦了解到受訪者對政府入藥的期望,74%期望公立醫院6個月內引入FDA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批准使用的新藥物或新治療方案為常規指引;但患者憂慮藥物失效病情不受控。對於現在或曾經服用口服標靶藥物的患者,調查發現,患者最著重治療效果(68%)及抗藥性(66%)。

張寬耀醫生指出,標靶藥物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成效,但部分患者用藥一段時間後有機會出現抗藥性,病情難以受控。惟現時本港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線藥物治療選擇只限於口服標靶藥物,因此他建議加快具療效新藥的審批,為晚期肝癌治療提供新方向,以達到病情受控及提升患者生活質素的目標。

內科腫瘤科專科邱宗祥醫生指出,肝癌腫瘤生長速度快,長大一倍只需約3個月,令晚期存活期急跌至不足一年。現時本港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主要以口服標靶藥物為一線藥物治療,但只能維持12至14個月存活期,抗癌路並不明朗。晚期肝癌治療選擇有限。

調查亦顯示受訪者對政府入藥的期望。74%期望公立醫院在6個月內引入FDA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批准使用的新藥物或新治療方案為常規指引。

另外,邱宗祥醫生引述資料,指免疫組合治療已獲美國FDA及歐盟EMA認可逾1年半,多個國家包括中國、英格蘭、蘇格蘭、加拿大及澳洲已納入常規治療並提供藥費資助,反觀香港步伐緩慢,至今不單未成為常規治療,亦未提供資助。因此他建議政府應盡快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將免疫組合治療納入安全網提供資助,讓患者有更多用藥選擇。

個案分享 (由患者太太轉述病情及感受)

64歲的魏先生確診前有吸煙和飲酒習慣,不知道自己患有乙型肝炎,亦沒有感到肝臟有任何不適,因此沒有定期檢查肝臟。

魏先生本身有三高問題,需要定期覆診及用藥。2021年初覆診時,醫生發現肝臟相關指數不尋常,遂建議作進一步肝臟檢查;經過2次Pet Scan後證實肝臟有腫瘤,頭頸位有陰影,確診為末期肝癌。

醫生發現腫瘤生長速度快,病情惡化迅速,為盡快控制病情保命,醫生安排魏先生立即開始採用「免疫治療組合」。由於魏先生從來沒有肝癌病徵,以前亦不知道患有乙肝,因此從沒想過會患上肝癌,感到非常震驚。

魏太指丈夫從來沒有肝癌病徵,以前亦不知道患有乙肝,因此從沒想過會患上肝癌,感到非常震驚。

經過約1年治療後,魏先生肝臟內其中一個腫瘤由8-9cm成功縮細至5cm,醫生表示反應良好,可以繼續採用「免疫治療組合」。抗癌路上,幸好得到家人的支持及太太的陪伴,讓魏先生可以專心治療;確診至今超過1年,他的生活與常人無異,每天早上會去飲茶,亦可如常和太太一起外出,與朋友聚會。同時亦會每天練習八段錦,希望可以強健體魄。

魏生和魏太慶幸當時有積蓄可以及早採用「免疫治療組合」,令病情得以控制。但經過一年治療後,積蓄已經用得八八九九,開始擔心接下來的藥費開支,根本難以負擔。

魏生和魏太慨嘆藥費迫人,沒想過奮鬥數十年為社會作出貢獻,略有點積蓄,以為可以安享晚年,誰料一人患病全家都受到影響,在這個富裕的香港,政府坐擁數千億儲備,但市民竟然會出現「有藥無錢醫」的困境。

魏生期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癌症支援,尤其在藥物資助層面上加大撥款,盡快資助患者用藥,讓更多有需要的香港病人盡快得到適切治療,以專心對抗病情。

(絲敏 / 撰文報導;照片及圖表 / 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世界也需要重視原則的人:《尋人記II 》元祖投訴王

TVB的《尋人記》於「2022 紐約電視電影節」歷史及社會紀錄片組別中獲得銅獎。近日《尋人記II 》首播,第一集的尋人主角是安仔,他被稱為「元祖級投訴王」,40年前已接受訪問,當時年青的他堅持「燒肉不能搭燒骨」,最後甚至報警舉報。他的故事縱然「奇特」,但也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教育他人如何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

今天的安仔已是老人,但仍堅持事事投訴的作風,例如家中有電子榜慎防被「呃秤」;當他看到有人過馬路衝紅燈會舉報;電視台上門拍攝訪問時,借用他家中的電力打燈,安仔便去信電視台追討幾十元的電費。他胸前口袋會插著一本紅色記事簿,內裡有齊政府各部門及部門主管,甚至司長級人員的辦公室電話,方便他隨時打電話投訴。

他的行為舉止也與別不同,他一身恤衫領呔及皮鞋造型成為標誌,即使在家中煮飯也是如此。他也有瘋狂儲物的習慣,而且物品類型單一,都是各種食物為主,因此有數十個雪櫃 ,全家海味的數量足以成為「批發商」。

但原來安仔背後有一個令人心酸的往事,才成就他今日的行為和性格。安仔小時候因發燒影響腦部發育,導致走路時有困難。加上他有一些自閉症的特徵,特別重視細節和原則,與人相處有困難,令他引來同伴的欺凌,甚至曾被非禮。這種壓力影響他整個人生。因此他覺得需要保護自己,不能再啞忍,成就了他報復心重的性格。因此當他買東西時被「呃秤」時,會變得非常敏感,甚至作出巨大的報復行為。因此安仔沒有朋友,只有一個閒時與他飲茶的哥哥。

對於一些社交技巧不強的人,往往在相處上碰釘。即使是家人也覺得疲倦,更何況是身邊的同伴?因此他們容易招來欺凌和取笑,而這些經驗又會令他們反彈,作出令人更不解的行為。這種惡性循環令他們變得愈來愈孤獨,但其實他們渴望社交,只是不明白為何人人都遠離自己。

節目找來精神病醫生跟他對談,但這位醫生最後的建議變相叫他「忍受」不公的事,但安仔正是曾忍受而影響自己情緒,才衍生出報復行為保護自己,而且他的所謂「報復」也是循合法途徑投訴。

或許,要改變的是我們,而不是安仔。我們需要明白,今天的社會不利他們生存。大部份工作都重視社交人際技巧,變相把社交技巧不強的人排除,令他們工作選擇少。但在昔日的工業社會,不少工作類型只是不斷重複,不需太多與人交往,卻有不錯薪金,令他們有工作糊口的機會。

我們會否懂得欣賞他們。即使有些人社交技巧不強,但重視原則和公平。雖然有時過猶不及,但有時也要需要他們更正過份不公的情況。例如他曾幫助一個店主向政府投訴門前的水渠淤積很久,但沒有人處理,而且部門互推責任。但安仔一處理就很快解決,甚至比區議員更有效。

一方面,我們要學懂包容和易地而處。正如我們不會驚訝一個不良於行的人走得慢。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有些人不良於「社交」,強調細微原則,但也有些人善於社交,但不良於「原則」。兩種能力都是社會所需要,讓我們接納與我們不同的人,認定「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的禮物」。

(相片來源:TVB新聞網站 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你不知自己的夢想嗎?《淪落人》

【亂世家人】妳真的想結婚嗎?《金都》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你不知自己的夢想嗎?《淪落人》

《淪落人》是一套低成本製作,只靠劇本和演員支撐的出色電影。

黃秋生飾演的昌榮是一個悲劇人物,一場無妄之災令他肩膊以下的位置動彈不得,雙手只能有限度活動。而且老婆和兒子離他而去,到外國生活。照顧他的女傭也走了好幾個。始終照顧一個大男人絕不容易,除了日常家務外,還需要抱他上落床的體力,幫他洗澡,更換尿褲和幫他排便。有時更要忍受昌榮的脾氣。

昌榮形容自己的生活就是吃拉睡,而且都需要別人協助,像一個廢人。但他仍有一個朋友,就是李燦森飾演的張輝。張輝會幫他找新女傭,也會定期探望昌榮,有時會買一些成人光碟送給昌榮給他看。但昌榮仍然覺得人生苦悶,有一次與張輝看成人影片幾小時,看到想嘔。

表面上電影十分沉重,但昌榮鬼馬的性格令整套電影充滿喜劇元素,令人笑中有淚。特別是他跟新女傭Evelyn 的互動。一個不懂廣東話,一個不懂英文,但一起生活後,大家成為最好的朋友。

Evelyn雖然是一個女傭,但背後也有辛酸的故事,婚姻失敗及放棄大學和攝影的理想。但她似乎願意接受現實的限制,沒有埋怨。有一次,Evelyn問昌榮有沒有夢想,他說自己沒有夢想,但唯一想做的,是可以與身在外國讀大學的兒子一起去畢業旅行,但知道自己必定做不到。也有一次昌榮跌倒在地,十分討厭自己沒用,也不明白為何當日路過都遇上意外。但Evelyn鼓勵昌榮:「你無法選擇不坐輪椅,但可以選擇如何坐在輪椅」

Evelyn沒有說明具體方法,似乎只是說了一句正面但空洞的鼓勵。但當時日過去,昌榮真的找到「如何坐在輪椅」的方法。昌榮以為自己已經不能再追尋夢想,但當他發現Evelyn未完成的夢想時,他就找到自己的夢想,就是暗暗幫助Evelyn追夢,這也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一個不懂英文的人,幫另一人向大學撰寫英文自我介紹,製作作品集,鼓勵她參加攝影比賽等,甚至令她得獎和成為著名攝影師的助手。Evelyn形容昌榮是Mr. Dream Giver(為人達成夢想的人)

在電影最後,Evelyn暗暗告訴昌榮兒子,父親的夢想是跟自己去畢業旅行。然後兒子決定畢業旅行是回香港探望父親。這是整套電影最感動的地方。

當昌榮最後知道自己已成功幫助Evelyn到外國追夢,他說了一句話:「我以為自己嘅人生都係咁先,但原來仲有啲嘢。(我以為人生再也不值得期待,原來還是有的)」這時有一朵紅色的木棉花跌在他身旁。這是他生命的寫照。木棉花凋萎的時候,並不是沒有用,正是成就種子乘坐雪白的棉花在空中飛舞的機會。

今天資本主義的社會,常把人的能力和價值掛鉤。因此當一個人失去能力的時候,彷彿就是廢人。但當昌榮有機會幫助別人成就夢想時,這就成為昌榮本身的意義。當人的身體和情感都在低谷和限制時,不代表他的人生就此完結,他仍然可以超越自身和環境的限制,用全新的態度觀看自己的人生,從而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得到真正的滿足。

當你仍未找到自己的夢想時,可以嘗試幫助別人成就夢想。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妳真的想結婚嗎?《金都》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妳真的想結婚嗎?《金都》

《金都》講述一個年近30歲的女性,在與男友籌備婚禮過程中,反思婚姻意義和自我想法的旅程。任何年紀的女性都在不同聲音的壓力下長大,特別到30歲,女人要面對結婚壓力。讀書、拍拖、結婚、生兒育女,彷彿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不容置疑,但我們有否想清楚,以上每個階段的意義,或只是人做我做,隨波逐流?這是電影想帶出的問題。

#生命的王子

「結婚是女人終身事業」這種傳統文化,由太子的金都商場所象徵。太子即是王子,金都商場是婚嫁用品集中地,充滿喜慶的色彩。女主角張莉芳是一個婚紗店店員,男朋友Edward是婚禮攝影師,他們的店舖也在金都商場。他們一起住在金都商場的住宅中。日常生活離不開金都,每天都聽着與婚嫁有關的事情。眾人眼中的他們是金童玉女, Edward對她很好,太子的英文也是Prince Edward,眾人都認為她已找到生命中的王子。但事實如此嗎?

#沒有所謂

張莉芳的表情都是充滿壓抑,心中雖有很多鬱結,但總是逆來順受,事事張就,口頭禪是沒有所謂。雖然心中有所謂,但總是沒辦法有勇氣說出來。

#烏龜隱喻

電影有很多隱喻,其中一個最明顯的是烏龜。張莉芳行街看到店舖內的烏龜在充滿其他烏龜的箱中反肚,於是決定買下來,似乎是看到自己的寫照,希望拯救他脫離狹窄的箱子。但店主拿了另一隻較貴的烏龜給她,她起初不滿,但經過店主的堅持,她就默默接受。張莉芳的性格就像一隻烏龜,不敢堅持自己想法,把頭縮在殼裏,充滿怯懦。

#從一個缸搬去另一個缸

Edward 開玩笑地說,她只是把這隻烏龜從一個缸搬到另一個缸,都是被困住。而她在中學時,已很想離開不愉快的原生家庭,因此中學畢業就與兩位閨蜜同租一間屋。但因為一些爭執,兩位閨蜜也搬走,直至她遇上這位男友,就一齊同居。但大家的生活似乎也不太愉快。因此她也有「從一個缸搬去另一個缸」的無奈。但問題除了困着人的缸外,進入缸的人是否也有份促成這事?

#假結婚被揭發是促發點

中學畢業搬出來住時,因為沒有金錢,在朋友慫恿下「沒所謂」地選擇假結婚,幫一個內地人拿單程證。無奈地,過了10年仍未處理離婚手續。直至她要籌備結婚,才得知要快快處理這事。直至這事被男友揭發及責罵,才突顯了他們相處的問題。

#張就結婚

結婚的決定,主要是Edward的母親所吩咐,有「媽寶」性格的Edward就向張莉芳提出,然後進行求婚。同樣,張莉芳也「沒有所謂」地答應,始終自己都年近30 ,也與Edward拍拖了一段時間。在籌備婚禮過程中,主要是她男朋友和他母親的意見,即使她有看法,但很快就被Edward禁止。Edward的母親,反映着傳統社會文化對女性在某年齡就要結婚的期望,對她構成壓力。但逆來順受的她,卻同樣不敢堅持,默默承受。直至假結婚一事,才迫使她反省結婚為了什麼。

#不自由的婚姻

電影用了一些政治隱喻,來比喻張莉芳心中的婚後生活不自由。例如通訊軟件被監控,就像Edward常常用短訊觀察她的位置和訊息等。Edward的大男人性格,也對她構成壓力,例如非常管束她的衣着是否過於性感、婚禮細節等。

#放生自己

直至Edward的媽媽突然把她的烏龜放生了,令她晴天霹靂, 十分憤怒,覺得不被尊重。就促使她放棄結婚的念頭,穿着Edward昔日認為太性感的衣服,遠走內地。這也是她「放生」自己的表現。

#與不愛的人結婚是否一種假結婚?

由於她跟Edward的同居生活感到十分煩厭和不滿,於是她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與不愛的人結婚是否一種假結婚?」男婚女嫁是傳統文化對成年人的期望,但很多人不假思索地進入婚姻,令婚禮變成一場表演、新人微電影背後卻是不停爭吵、婚書只是一張紙。難怪今天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婚姻傳統的軀殼仍在,但內涵意義卻失去。雖然都只是一張紙,但不少人更嚮往香港單程證和美國身份證。電影特別描寫女性為最大的受壓者,由於文化對女性有更大的要求,而女性也更容易擔心一些年齡死線。

婚姻是否只是一張紙,在乎你是否沒有所謂,跟從家人意見,不假思索地結婚;抑或想清想楚,充分了解對方和婚姻,是否願意承諾與對方一生一世。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禁「雨傘膠袋」商場物管蓄勢待發 環團批政府:嘆慢版

踏入雨季,雨傘膠袋塞滿垃圾桶的情況屢見不鮮,成為塑膠污染的元兇之一。綠領行動多年來提倡減用雨傘膠袋。上月,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管制即棄塑膠」具體提出了多項建議,並短期內應禁止免費派發即棄塑膠產品種類,包括雨傘膠袋。綠領行動表示對環境局何時立法的工作,完全未有時間表,令人擔心「管制即棄塑膠」的工作, 最終「拖得就拖」,淪為「得個講字」。

對天雨時派發免費雨傘膠袋;該委員會建議應推廣合適的替代品,例如雨傘除水器,綠嶺行動表示支持。根據該組職於2017年進行的調查發現,本港每年雨季耗用超過1,400萬個雨傘膠袋,涉及全港九成物業,情況令人關注。

綠嶺自2017年起,推出「減少使用/派發雨傘膠袋」審核認證計劃,鼓勵全港物業管理公司參與,由最初只有15個物業支持,規模擴展至去年達157間,包括屋苑、工商大廈、商場, 另外有近百間機構,在2019至2021年間奪得計劃的「減量大獎」,即雨傘膠袋訂單比上一年減少一 成或以上,可見物管公司已經準備就緒,以不同的方法取代雨傘膠袋。

事實上,社會上已經有愈來愈多持份者,願意減用甚至完全停用雨傘膠袋。當中,領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更於今年初宣布,由2月1日起開展「拜拜遮袋」環保行動,於旗下全線物業,包括 75 個 商場,全面停止派發雨傘膠袋,成為香港首個停止派發雨傘膠袋的大型物業管理公司。領展物業管理 總經理繆國相表示:根據觀察,自停派雨傘膠袋以來,留意到有八至九成的訪客會使用雨傘除水器, 亦有約一至兩成訪客會自備雨傘袋包裹雨傘,反映市民對使用雨傘膠袋的習慣已隨之改善。

另外,位於新蒲崗的商場 Mikiki,由 2017 年起參與綠領行動舉辦的「減少使用/派發雨傘膠袋審核認證計劃」。管理 Mikiki 商場的康業服務有限公司,其高級分區經理盧家輝表示,商場自 2017 年參加計劃以來,在減少派發雨傘膠袋的過程曾經歷不少挑戰,例如初期引入日本製雨傘除水器 ,成本高達過萬元,亦有市民因不當使用,令耗損率增加;加上商場位處公共交通要點,人流眾多,商場設法令訪客使用環保設備,包括引入新一代較易使用的雨傘除水器,以及經測試及觀察後,將除水器設置在商場主要出入口的中間位置。盧家輝認為措施漸見成效,使用除水機比例由以往一至兩成增至七成。

Mikiki 商場將雨傘除水器安放在出入口中央,吸引市民使用

盧家輝認為:雖然商場的人流在這幾年增加四成,包括周邊很多新的物業落成,再加上屯馬綫 開通,但雨傘膠袋使用量反而減少五成。這幾年慢慢加強培訓前線員工,教育居民和顧客減少使用雨傘膠袋。即使面對政府立法管制亦十分歡迎,商場在軟硬件方面都已準備就緒,到時只是多一 個原動力、有誘因去增加更多設施。

2018年,綠領行動揭發康文署和政府產業署帶頭 成為「大嘥鬼」濫發雨傘膠袋之後,兩個部門亦從善如流,分別於 2019年及2021年宣布停用雨傘 膠袋。當中,康文署正逐步在轄下場地增設雨傘架及雨傘除水機等設備,以取代派發雨傘袋。現時由 康文署管理的 211 個室內場地中,有163個已停止派發雨傘袋,合計有七成七;其餘大部分場地亦於去年陸續添置合適設備以代替雨傘膠袋。

政府產業署亦表示,由其管理的所有物業,均沒有派發雨傘膠 袋。每當雨天,管理公司就會在公共地方,例如電梯大堂鋪設地氈以及放置地面吹風機,並加強清潔 工作,以減低因雨水所引致的濕滑情況。去年,房屋署及香港郵政亦宣佈加入停派雨傘袋的行列。

(絲敏 / 撰文報導;圖片 / 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梅艷芳》導演版共五集,以千年女王作每集開首歌曲,一句「傳說中有個女王在世上」為觀眾預備心情,開始觀看香港舞台女王梅艷芳的人生縮寫。

若要為五集定主題,我會以成長、高峰、轉折、改變及終結作每集主題。當中的起承轉合不單充滿傳奇色彩,也令人有感同身受的共鳴。因此梅艷芳不單是舞台上的女王,更是舞台下跟我們一樣的香港人。

成長:順風順水,如日中天

梅艷芳的歌唱事業順風順水。五歲開始唱歌,然後誤打誤撞入了行。本來只是陪姐姐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最後姐姐落選自己入圍,甚至拿到冠軍,很快簽約。在團隊的支持下, 二十歲就拿了幾張金唱片,事業如日中天,日本也有她的粉絲。

但在女王風光背後,她也像鄰家女孩一樣渴望結婚,相夫教子。但當她知道姐姐結婚時感到莫名難過,本身約了陪姐姐看婚紗也遲到四小時。對她姐姐來說,雖然找到意中人並結婚,但昔日不能在新秀入圍是一大遺憾;對梅艷芳來說,即使拿了新秀冠軍,但未能結婚是一大遺憾。很多時候,我們集中在自己未能完成的願望,很少看到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每個人也有遺憾。

高峰:事業得意,愛情失意

梅艷芳曾經歷不少愛情,但一往情深的她投入後難以專注繁忙的歌唱事業。唱片老闆和契爺都提醒她:「大部份有實力的歌手最後事業告終,都是因為愛情」;「對歌手來說,越高調拍拖就愈沒有好結果。」在一遍反對聲中,只有負責服裝的Eddie支持她戀愛,他們後來成為最好的朋友。她也把患上子宮頸癌的消息第一時間通知Eddie及叫他保守秘密。

及後,她舉辦了告別舞台演唱會。她的偶像山口百惠在事業最高峰時結束事業,投入愛情,進入婚姻。但梅艷芳經歷不少愛情,沒有一段開花結果。

轉折:掌摑事件,人生停頓

卡拉OK掌摑事件令她捲入有勢力人士和凶殺案中,令她不得不避走泰國,人生突然停頓近一年。很多人認為這是她一生的污點,但她似乎擁有一段審視自己過往的機會。她在泰國看見一個小女孩在唱歌,就想起自己的過去,重新思想自己將要走的路,決定回港重新出發。

改變:回饋社會,返回舞台

她不想回香港復出後只做一個藝人,於是她決定回饋社會,例如探訪露宿者、幫助各地天災的人籌款、在內地建立學校、2003年舉辦1:99音樂會為香港人和醫護人員打氣等。人生停頓令她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她說:「新秀之後的梅艷芳,走得太順……這幾個月是我一輩子最難過,但人不能完全處於順境。但我感謝上天,看到自己的不足。」他不是慶幸自己的順境,而是逆境。正如精神分析師 Viktor Frankl 說,平淡生活較少令人反思生命意義,只有在危急關頭才開啟人進入意義之門。因此她尋求宗教及投入社會公益,跟昔日的她有很大分別。

終結:穿上婚紗,坦誠遺憾

很多人看梅艷芳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很多風光,但很少人覺得,其實梅艷芳跟我們都是一樣,都有她的遺憾。她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中,向所有人剖白她的遺憾,就是未能結婚。然後她說嫁給舞台,反而這種坦白令很多人覺得她很真實。

遺憾美

這番說話表面上是控訴,令人感到唏噓,但從另一角度看,也代表她願意擁抱自己的遺憾,反而是一種包容遺憾和包容自己的做法,令她不再無奈及傷感,不再埋怨甚至眼紅他人,最後被自己的怨毒蠶食自己。遺憾也是另一種美,令世人深刻,就像《夕陽之歌》的最後演繹和她穿婚紗的畫面,都令不少人歷歷在目,成為她傳奇的一部份。

飾演梅艷芳的王丹妮在劇集中說:「若不下雨,樹木就不能長得這麼好」Eddie 也曾對她說:「除了演戲和唱歌,還有一種東西很重要,就是歷練。」

有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夕陽的美在於瞬間即逝和層次分明的天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遺憾,這樣的人生才豐富、有味道和內涵。

哲學家尼采一生悲慘痛苦,百病纏身。但當他臨死前仍然對別人說,如果可以,想過多一次這樣的一生。人生似乎不在乎是否痛苦,而是你如何看待。

她一生的歷練,令她配得上「梅姐」的稱號,是舞台女王,也是你我的寫照。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在競爭的社會中,我們被教育為以成功為目標,努力才會避免失敗。我們自少最常聽到的是:失敗乃成功之母;愛迪生的成功是99%努力和1%天才等。

坊間也有不少勵志書籍和電影,例如講述一個人如何從失敗中,最後因為努力不懈而成功的歷程。即使在英雄電影中,怪獸最後也會被擊倒。但電影《陽光小小姐》反其道而行,電影中的角色一步步進入失敗,直至結局更加是失敗中的失敗。但他們開開心心,一個接一個上了他們的黃包車繼續前行。失敗又如何?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家人,互相支持守護,一個也不遺下。

爸爸是一個激勵演講家,教導別人成功的步驟。令全家人都希望成功,不想失敗。但誰說努力和正向就可以成功?很多時候,即使你多努力,失敗也會找上門。

哥哥一心想做飛機師,每天努力練習身體,又有很巨大的決心,誰不知在路途中,妹妹與他玩色盲測試遊戲,驚覺自己有色盲,一生都不能駕駛飛機。

爺爺年紀老邁,但仍然吸食毒品,被老人院趕走,在路途中甚至死亡。

父親的生意突然遭受重創,也影響他與太太的婚姻關係。舅父因為做不到全美國研究學者的第一名及遇到情傷,因而企圖自殺。最後,小妹妹參加小朋友的選美比賽,卻跳了爺爺生前教她的脫衣舞,令所有觀眾驚訝。 不要說比賽輸了,而是以後都不能參加這地方的選美。比失敗更失敗。

雖然如此,但他們一家人影緊緊地團結一起,不顧尷尬地走上台上,與妹妹一起跳火辣的舞蹈。一家人,不是考試成績好,升職加薪才在家中慶祝,而是考試失敗生意失敗,但一家人仍互相依靠,彼此支持,即使失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當社會越重視成敗得失,當遇到失敗時就更難面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因此,與其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不如說成功乃失敗之母。特別在這一兩年的疫情期間,即使你有多努力工作,停業潮和生意冷淡就會令很多人失業,這不是努力與否的問題,而是取決很多天時地利的因素。這電影特別適合現在的我們觀看,即使父母失業,子女成績不好,但家庭仍然是我們值得驕傲和珍惜的地方,令我們不枉此生。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亂世家人】既想獨立又不想傷害母親的少女矛盾《熊抱青春記》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黑魔后:沉睡魔咒》改編自經典童話故事《睡公主》,但以大反派黑魔后作主角。電影挑戰傳統童話故事高舉愛情的傳統,非常值得一家大細觀看。

從前,在精靈世界有一個小女孩精靈,背後有一雙很大的翼,令她自由飛翔。她一直都開心快樂成長,直至遇上人類小男孩的闖入。男孩女孩互相喜歡,一齊相處,他們更在16歲的時候初吻,代表大家的真愛。這吻是整個電影的主題。

好景不常,人類世界打算攻入精靈世界,成年後的男孩子為了繼承王位,就出賣當年的小女孩,在她睡覺時割下她一對翼,令他成功登上皇位。而成年後的小女孩內心充滿傷痛、仇恨和黑暗,成為黑魔后。

登上皇位後,他很快就另娶皇后及誕下小公主,黑魔后就咀咒公主,說她的成長一開始會充滿良善和快樂,但16歲前會因為被車衣機的針刺傷然後一睡不醒,除非有真愛的吻才能救回她。而這個真愛的吻在黑魔后的眼中是不存在的,因此這詛咒必然實現,永不翻身。

表面上,黑魔后稱呼這位小公主做小怪物,也會不時觀看她的成長,例如當她肚餓時給她食物,即將跌落懸崖時也會拯救她。直至小公主亭亭玉立,有一次發現黑魔后偷看她,她知道這人是自己由小到大一直陪伴自己成長的人,因此叫她為契媽。可見黑魔后也有善良的一面,不是完全邪惡,因此後悔下了這個沮咒,但發現已經不能回頭。

在這個時候,睡公主相識了一位王子,令黑魔后十分開心,認為這王子就是解開魔咒的關鍵人物。正當公主打算在城堡慶祝16歲生日時,黑魔后不斷四處找這位王子,並帶他到城堡裏。睡公主最後中了魔咒一睡不起,眾人不斷叫王子向公主接吻,但他說只是見過公主一面,雖然是一見鍾情喜歡公主,但也覺得不好意思接吻。但在眾人的壓力下,他也吻了公主,但公主仍然不醒,令眾人十分傷心。

黑魔后知道後也十分難過,最後向公主的額頭吻了一下,想不到的是,公主突然打開雙眼,醒了過來。原來所謂「真愛的吻」,不一定是眾人以為一見鍾情的愛情,而是一直由細到大陪伴及照顧的親情之愛。在戀愛大過天的世代,不少人也覺得不理父母意見而一心追尋愛情是天經地義刻骨銘心。但這電影卻諷刺這個現象:難道照顧多年的親情之愛,都比不上只是認識可能幾個月甚至只是見過一面的愛情嗎?

同樣,這個吻也解放了黑魔后,令她重新相信真愛的可能,以致代表黑魔后內心的精靈之國天空由黑色轉為晴天。其實黑魔后才是第一個被魔咒捆綁的人,施咒者就是當日背叛她的男孩,令一個本來樂天的小女孩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內心充滿仇恨和怨毒。而黑魔后當日向睡公主施行的魔咒,其實是暗暗講述自己的經歷。年輕時充滿希望和快樂,直至16歲就像死了一樣,永不復活,除非有一個真愛之吻令她起死回生。而這個吻真的解開了她自己的魔咒,唯獨這個吻並不是由另一個新情人給予,而是由她自己給予的,令她重新及首次經歷真愛,是從親情經歷的,因為她的父母很早已離開世上。而且不是透過被愛,而是透過付出愛。

一個多邪惡的人,背後也有她的故事和善良一面。經歷真愛,令一個死寂的靈魂甦醒,重新被良善和光明吸引,然後蛻變出新的生命。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亂世家人】既想獨立又不想傷害母親的少女矛盾《熊抱青春記》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9-1-1》 是不少香港人追看的美劇,是一套關於緊急熱線及災難處理的劇集,有人物關係的描寫,也有刺激災難片的成份,或者就是吸引人追看的原因。

以下我想談談第一季有關26歲消防員 Buck 和緊急熱線接線生Abby的感情線。雖然 Abby 年紀比 Buck 年長不少,但他們在一宗入屋行刧案件中, Abby在電話聯絡 Buck 協助他,從此就認識對方,甚至最後一起約會。

Buck 本身是一個情場浪子,到處留情,甚至會在消防車與網上剛認識的女性發生性行為。也會與第一次見面的消防員心理輔導員有性行為。Buck 甚至説自己有性上癮,他說只是「自我診斷」。

但當他在電話上第一次接到Abby的電話,知道對方對自己有興趣,而自己也想開始一段認真的關係時,他就要求不要見面,只停留在電話聊天。原因是他控制不到自己會不斷與見面的女性有性行為,但今次他想認真看待,因此不希望這段美好的關係會因此被自己破壞。

這橋段與平時看的歐美劇集有很大分別。一般劇集角色通常都會有好感就立即上床,用性表達大家的愛意。但今次 Buck 反其道而行,認為太快上床反而會令自己容易不認真,破壞了有可能長久發展的關係。這或許也反映了不少男性的現象,就是容易對太快上床後的女性失去興趣,從而更難繼續珍惜及維繫彼此的關係。反過來說,或者正是沒有興趣發展長遠關係,才選擇跟某些女性約炮。

在幾次電話聊天後,Abby的腦退化症母親突然走失,失蹤了一段時間,令她十分擔心。Buck 也自動請纓打算一起協助找尋母親,這造就了他們第一次見面。然後他們也有幾次約會,有一次Buck 預備了一個熱氣球的活動,希望可以一起在空中鳥瞰整個城市。但突然Abby母親的看護致電,說母親遇到一些事情,需要Abby立即回家處理。無奈之下,他們的約會中途停止。Buck 感到有點失望,只有無奈接受;Abby也感到自己是負累,十分內疚。

經歷這事情後,Buck 問消防隊隊長Bobby一些感情意見。Buck 說自己只有26歲,不知道是否適合與一個有腦退化症母親的女性一起,始終是一個不輕省的負擔。Bobby回答Buck :你覺得Abby給自己有種平穩舒服的感覺,這是不會突然出現的,正因為Abby這個經歷,才讓你感受到她吸引地方。這個回答令Buck 釋懷。

於是 Buck 有一次約了 Abby 在一間餐廳吃飯見面,說大家以後的約會可選擇附近地方進行,也不需要太過大規模的安排,以致突然需要回家照顧母親時,感到不方便及太內疚。但 Abby 向他提出分手,正是因為不想給對方太大的負累。Buck 回答打算大家一起面對,於是他們的關係進一步發展。

在男女關係中,你喜歡對方的某些特徵,可能也反映着某一些你不喜歡的地方。例如你喜歡對方獨立及有上進心,但可能因為這樣對方不特別「痴身」,令你覺得對方不是常常陪伴自己。相反,你覺得對方有的重大缺點,甚至可能成為你們考慮是否走下去的難題。但想深一層,其實也可能反映着對方吸引你的原因,就像 Buck 與 Abby 的例子。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既想獨立又不想傷害母親的少女矛盾《熊抱青春記》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亂世家人】喜歡妳是妳:《雙肥臨門》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正確資訊 ● 理性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