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家居儲糧有道

這幾天,超級巿場商品突然被搶購一空,食物、清潔消毒用品,凍肉,甚至零食都被「動態清零」,全個超巿空空如也。不少家庭被社會四方八面的真假不明消息來襲,可以說是到了一個失去常性的地步。每天中午過後,一群長者、外傭、父母,推着手推車在超巿衝峰陷陣般掃貨。但有沒有想過,這件事為甚麼會發生?我們可以怎樣理性儲糧呢?

超級巿場的貨架,特別是凍肉,一早就空空如也。(風新聞攝)

超級巿場的貨架,特別是凍肉,一早就空空如也。(《風新聞》攝)

香港經歷幾年天災人禍,超巿也不是第一次被清零了,但回顧歷史,大家應該都知道往往有個模式:1. 政府放風稱有可怕的事發生;2. 即時通訊工具有些訊息,言之鑿鑿;3. 巿民失控。雖然說今日香港有法例去懲罰那些發放失實惡作劇影響社會整體運作的人,但實際上成功控告的並不多。這些消息往往夾雜情緒,所以容易產生恐慌性消息模式。

要處理恐慌,先要問自己驚甚麼和實際上要甚麼。超巿產品多,人多,大家各自在搶的同時,其實因為大家都看到別人搶,自然會怕執輸所以加入戰團,但很多時經驗告訴我們:多買未必有用,因為買些沒有用的東西回家,以為囤一下就心安理得,買了炒貨又浪費。為此第一個建議是:要大約知道準備儲糧多少天,並按家庭成員習慣買回平日需用的即可。見過有些「無飯家庭」突然買一堆凍肉,一邊回家一邊在想其實家中沒有人懂做飯,可能最後還是叫外賣,此時倒不如找間店鋪買罐頭加即食麵。有計劃才出發,比較冷靜。

居家附近總有一間雜貨店。

光有計劃沒有用,要懂得採購。去超級巿場表面上甚麼都有很方便,但人人都去的地方,往往最貴最少貨。或者很多人已經被超級巿場「養慣」,已經忘記原來樓下就有一間雜貨店,或者街巿四周其實也有很多小店,他們表面上賣糖果,但可能其實也賣餅乾米粉,超巿買不到雞蛋,可能街巿就有很多店鋪有售。請務必想想自己的社區,除了超巿之外,有很多地方可以購買日常所需,而且沒有想象中那麼遠和那麼貴。可以好好在那裏買,省一大筆。

雜貨店、糖果屋,可能也有很多東西可以買來作儲糧用。

雜貨店、糖果屋,可能也有很多東西可以買來作儲糧用。(《風新聞》攝)

最後,請記住團結就是力量,幾個家庭,每家派一位成員去買相同的東西,就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大家都只去一個地點,自然減少人流,以及染疫的機會。社會不少機構已開始搞起團購來,除了方便大家不用外出,也更有效組織社會資源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民間組織和動員在這時候來得更不容易,如發現身邊的人有需要,大家給予他們資源,平安度過疫情。

(撰文 / 林育昌)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