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有愈來愈多不同的名詞用來形容彈性就業 —「Slasher」、「Freelancer」、「零散工」等等,而這些新興工作模式有年輕化的趨勢。被剝削、無保障、假自僱、拖欠工資、合約糾紛等,往往與彈性就業者畫上等號。目前僅有部分關注勞工權益的團體向彈性就業者提供法律諮詢及相關援助,有機構建議政府應向彈性就業者提供法律諮詢援助,支援彈性就業者面對及處理勞資問題,保障彈性就業者的勞工權益。
為了解青年對彈性就業的觀點,「關注草根生活聯盟」就此進行相關調查,發現以20至24歲有彈性就業者較多;但彈性就業者收入不穩定及沒有勞工保障,例如有薪假、強積金、病假,更有受訪者回應指「去或留的工作決定權常在僱主一方;反映彈性就業雖然有較大自由度,但在勞工市場上較為被動及缺乏保障。

機構發言人指出,若然彈性就業者被拖欠薪酬,確實可以透過小額錢債審裁署進行索償。惟小額錢債審裁署並沒有代表律師的制度,彈性就業者便難以取得免費法律諮詢。發言人認為,機構若沒有免費的法律諮詢,被拖欠薪酬的彈性就業者往往很難透過小額錢債審裁署進行索償。
現年25歲的Cat作為彈性就業者在會上分享自己的經驗。cat說她有三年工作經驗,主要收入來源是做健身教練,其次有上門補習以及作人體模特兒,工作地點較不固定。

Cat 與客人沒有簽定任何合約。昔日健身中心做駐場教練有電子版的合約及免責聲明,會以公司名義同客人訂立合約關係。但因為freelance 中似乎沒有這種習慣,大家講求信任。
Cat又指,沒有固定收入確實會有一種不安感。做 freelance可謂沒有固定的休息日,有時即使覺得不舒服亦要頂硬上。他們也沒有長假期,如果想放長假,就變成手停口停。
Cat 亦表示 freelancer 的交通費會增加得比較多,因為工作地點多於一個,每月交通費較全職工作多出三至四成,未知政府可否為彈性就業人士提供專有的車船津貼,其次在報稅及強積金亦需要支援,因為不清楚自己的工種會被定位為自僱人士、僱主或僱員,不清楚可以怎樣處理,期望可以有相關資訊專線可供查詢。
(絲敏 / 撰文報導;圖片 / 「關注草根生活聯盟」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