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的故事》(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2006年的電影,近月在Netflix上架。我看見有Will Smith及其兒子演出,電影名稱也特別,於是吸引了我觀看。後來知道故事取材自真人真事,更令我動容。這是一套「不斷失敗但永不妥協」的電影,流露出男主角對兒子的愛及改善生活的決心。若你正處於放棄邊緣,覺得事事不如意,鼓勵你看這電影。一方面會令你覺得自己不是最慘,另一方面鼓勵你重新起步。我覺得這電影的重點不是「快樂」,而是「尋找」(Pursuit),更準確是「追尋」。

80年代的美國出現經濟危機,男主角Chris和妻子和兒子一起居住。Chris 的工作就是每天拿著一台沉重的「骨質掃描器」到各醫院推銷。像直銷一樣,他要先買下大量掃描器,然後賣給不同醫生,起初他仍充滿希望,指望它們改善生活。但他押錯了。「骨質掃描器」比X光機精準少少,但價錢貴得多。基本上在市場上毫無吸引力。但他沒有自怨自艾,仍努力推銷。過程中他遇上極多困難。

「骨質掃描器」可謂他的唯一生財工具,但運送時多次被途人搶走及遺失,令他在電影中不停出現「追尋」的畫面。他所追的不單是掃描器,更是快樂美好的生活。

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出入證卷行的人臉上都掛著笑容。Chris知道這份工作能帶來快樂。但他的學歷和經驗一定沒有機會,很多人因此會放棄。但他沒有,每天都到總部向人事部高層自我介紹。努力過後,他終於得到面試機會。但天意弄人,他在面試前一天因過期罰單太多而短暫入獄,房東也因他沒交租而趕他離開。出獄那天正是他面試當日,他立即跑去證卷行,滿身油漆和汗味的他令眾人驚訝。但他機智誠懇的回答又贏得高層的賞識。但不是成功入職,只是成功成為沒有薪水的實習生之一。在二十個實習生中只有一個成為全職員工。

他其後也遇上不少困難,包括妻子離開、在廁所住宿、在收容無家者的教會門前排隊、接送兒子之餘又要努力在做實習等。他的困難可謂難以想像的多,但他沒有一句埋怨,只是默默努力。最後他成功爭取成為全職員工。

有一次他與兒子打籃球時,兒子開心地說將來想成為職業籃球員。但Chris以自身經驗說這是沒有可能,爸爸沒有運動員天份,因此兒子也做不到。但他後來後悔這樣說,向兒子修正自己的說法:「不能讓任何人說你做不成甚麼,即使是父親所說的也不能聽。如你有一個夢想,要保護它、追尋它、完成它。」

電影所描繪的不是命運安排的固定人生:「我就是如此如此」而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未知人生:「我也可以這樣」。Chris沒有被他遇上的種種困難「定義」自己,反而用自己永不妥協的努力從新定義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