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常態】專家: 孩子過胖 家長宜多讚少罵

(特約記者: 米雪兒)疫情下,因常留在家中缺乏運動,導致體重增加的情況時有出現。有專家表示,家長面對孩子過胖問題時,應盡量避免指摘或只注重體重磅數,反而要顧及孩子的感受,找機會讚揚孩子的正確行為。

孩子會因體重問題失去快樂

美國紐約大學兒科教授克拉斯博士 (Dr.Perri Klass),於1月25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指出,平日即使沒有疫情大流行,家長帶孩童去見兒科醫生,處理急速增磅的問題時,總會為着應說甚麼或該做甚麽,而出現不少張力。當中涉及自我形象和被嘲肥胖的恥辱。有些人會長時間記住第一次見醫生時,醫生如何將他們的體重說成「問題」,甚至因而失去快樂。

如今全球都陷入疫情大流行之中,兒童或會因未能如常上學,無法有規律地運動和飲食,加上疫情打擊經濟,令家庭收入減少,民眾出外購買日用品亦受限制,家長難以買到健康的食材。兒童體重增加的問題,因而愈發令人憂慮。

疫情下家庭難以維持健康生活

為美國健康兒童體重學院轄下的美國兒科研究所工作的兒科醫生哈辛赫 (Dr. Sandy Hassink) 補充,有許多因素令家庭難以在疫情流行下,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不少民眾在盡量足不出戶期間,長時間坐着,對着電視和手機機等數碼用品屏幕的時間亦增加,甚至會吃更多零食,動輒去睡覺等。有些家庭接觸新鮮食材的機會亦不多,也有人會吃甜食減壓。

文章引述美國杜克兒童癡肥研究中心 (Duke Center for Childhood Obesity Research) 主任兼兒科教授佩林 (Dr. Eliana Perrin) 對家長的勸籲:「家長應對自己寬容一點,畢竟家家戶戶都正處於艱難時刻,孩子的日子也不好過。食物供應愈來愈沒保障,有人失去工作,孩子亦可能沒法獲得學校供應的食物。」

家長要避免自責

文章同時指出,兒科醫生在面對這些個案時,總會感到有點為難,到底要向這些家庭說些甚麼,才能取得合宜的平衡。一方面醫生要尋找一些字辭,表達對求助家庭複雜處境的諒解,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兒科醫生都認為,其實家長也能對改善問題,帶有一定能力和中介作用,因此會給對方一點希望,鼓勵他們稍為微調一下日常細節,幫助家庭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章指佩林正與杜克兒童癡肥研究中心其他同僚合作,研究如何在列舉一系列調節生活建議之前,先做好與求助家庭的溝通。團隊形容這範疇為「生存」(Survival),建議這些家庭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心靈、身體和精神狀況」,避免自責,要尋求機會稱讚孩子,指出孩子有哪些行為屬於健康,以及出於良好的決定。

家長不要只着重完美飲食的目標

文章續表示,佩林強調不要過度着眼於「完美」的飲食目標,或「需要」完成醫生指定的運動目標,要如常一樣,嘗試多關注行為習慣本身,而非體重」。重要的是,確保家人平日盡量進食水果、全麥、蔬菜,以及含蛋白質的食物,多喝水,而不要吃一大堆快餐或喝含糖量過高的飲料,同時保持適量運動。

(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There’s no easy fix for children’s weight gain, but blame is not the solution

Perri Klass, M.D. (克拉斯博士)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