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精緻軟餐訂購服務的本地社企「軟膳點」(Mealingful),於今年中秋正式推出軟餐月餅,兩周內已賣出200盒,創辦人之一蘇穎彤(Joey)指這是往後發展的「前哨戰」。創辦人盼透過普及精緻軟餐,令吞嚥困難的長者重拾享受美食的樂趣和尊嚴。
食,不僅為飽腹
「軟膳點」由4位大學生創辦,羅卓賢(Jackson)、陳彥彤(Michelle)、何君霖(Bianca)及蘇穎彤(Joey),Joey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去年已著手籌備,至今年6月正式註冊為公司,今個月則正式有產品發售。

4位年輕人的創辦理念是,食物除了飽腹,更要食得樂趣。然而,很多長者及吞嚥困難的患者只能進食不美觀的糊餐,故萌生提升長者膳食素質的念頭。「軟膳點」定位為改善吞嚥困難人士的食物質素的社會企業,提供精緻軟餐——盡量還原菜式原貌及味道的軟餐。
「軟膳點」分別獲得香港理工大學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好薈社」(Good Seed)的20萬元及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 (HKSEC)的30萬元資助成立。
普及吞嚥困難認知
創辦「軟膳點」的想法由Michelle,聯繫她的三個朋友,組成今天的創辦人團隊。Michelle的祖母居於療養院,因為吞嚥困難而只能吃加了凝固粉的「糊仔狀」食物,Michelle對於喜歡「飲茶點心」的祖母很是心痛,於是有了推廣精緻軟餐的念頭。
另一位創辦人Jackson亦有類似經歷,其祖父於90多歲時,被家人發現進食時常嗆到,逐漸開始體重下降,更突然感染肺炎,數周內離世。事後Jackson才知道原來祖父進食時並非「嗆到」,而是吞嚥困難,遂有心推廣教育。
聯合另外兩位創辦人Bianca及Joey,便成立了「軟膳點」,在一開始未有產品發售時,主要為網上教育平台,讓公眾認識吞嚥困難。
兩周200盒軟餐月餅
受疫情影響,大眾對於食物安全意識也提高,尤其以長者為對象的軟餐。Joey指為了食物安全,團隊反覆做了多次關於溫度、運送速度的實驗,甚至特別聘請修讀營養學或相關科學的學弟學妹作實習生,協助實驗,才終於解決此一大困難。
今月的中秋「前哨戰」,兩周賣出200盒軟餐月餅,為他們打了一枝強心針,肯定了市場的需要。「有顧客下訂單時知道我們其他的產品要到十月才推出,都話不介意等。他們主要是照顧者,就算我不問,他們也很常把自己家的困難情況與我傾訴。」Joey由此看見精緻軟餐的社會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