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家人】《智能叛變》(I, Robot):科技,你是上帝或魔鬼?

在今天科技發達的社會,科技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網上買菜煮飯也成為常態。如果你有一個朋友連普通手機也沒有,恐怕令你難以想像,像活在古代一樣。你或許會認為他的性格必定出了一點問題,不是為了標奇立異,就一定是食古不化,憤世嫉俗,不肯接受新事物。

但這想法是否預設了愈新穎的科技必定愈有價值?2004年的《智能叛變》(I, Robot)正正挑戰我們這種固有思想。

當機械人成為必需品

電影設定在2035年的美國,機械人已十分普及,幾乎人人家中都有一個,並即將推出全新第五代的機械人NS5。在那時的社會,機械人像我們的智能電話一樣,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當你走在街上,隨處都能看見機械人的踪影。它們有些負責送貨、街道清潔、處理家務、幫主人放狗、幫已出門的主人回家拿回忘記帶的東西等。那時的人幾乎難以想像有人的生活是不需要它們。

然而,電影的男主角史普納卻是一個活在古代的人。生活於2035年的他,家中竟然沒有甚麼機器,更遑論智能家具,最多只是一部用搖控控制的DVD機,讓他可以閒時聽音樂。天花板有一個只有一塊葉片的風扇,十分殘舊,相信是斷了一塊後沒有再更換。

他懷念過去那個簡單的世代,十分厭惡科技和機械人。而當他要查一宗謀殺案時,他的搭擋是機器人心理學家蘇珊卡文博士,她的觀點剛剛跟史普納相反,相信科技和機械人必定能大大改善社會,不會帶來半點問題。他們兩個不同觀點的張力,成為電影一個重要主題。

「機械人為何見死不救?」

為何他會厭惡科技和機械人?原來有一次,他駕駛的時候,跟另一輛車發生意外,一同衝進河中被困在車內。他看到另一輛車有一個小女孩不斷掙扎,他很想救她但自身難保。

過了一會,一個機械人衝入水中打破車門,把史普納從車內拉出。但史普納不斷叫機械人先救那位在更深位置的小女孩,然後才救他。但機械人沒有理會他,於是他眼白白看到小女孩不斷拍打車窗求救,但她乘坐的車已慢慢沉入水底。

這是他每晚發惡夢必定看到的畫面,令他極度難過和深受打擊。那個機械人因為計算過他比小女孩成功救回的機會高,因此決定救他。而史普納卻從此憎恨機械人,認為他們只是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金屬。若當日潛入水底的是一個人,他很可能會先救那個更危險的小女孩,她就不用失去生命。

當科技取代人性

而整套電影最後證明了史普納是正確的。當人完全倚賴新科技,而看不到任何危險時,這才是最危險的時候。機械人其中一條最重要的法則是「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人類以為只要機器人被植入不傷害人的法則,就能幫助人類之餘又沒有危險。表面上這是滴水不漏的發明,但何謂「傷害」卻充滿詮釋空間。機械人最後認為傷害人類最深的是人類自己,因此他們禁止人晚上出街的自由,也攻擊任何反抗的人類,這全都是為了「不能……坐視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的原則而作出的行動。電影後半部的「人機大作戰」就這樣發生。

最後,迷信科技的蘇珊卡文博士明白科技和邏輯的限制,有些事情是合乎邏輯但卻違反人性,人類世界其實更多姿多采,充滿情感、道德、關係、文化等。而史普納在對抗中央電腦時,卻多次被一個有感情和人性的機械人協助,才成功擊敗中央電腦。

最後他跟那機械人握手。科技有時的確為我們帶來方便,卻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生活。近年有人提出科技禁食,強迫自己在幾天不接觸智能電話,不少人說改善他們與人的關係,也對自己有更多認識和沉澱,比以往更開心。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