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樁家庭悲劇。
報載一位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因為抗拒上學,竟在多年前其母企圖跳樓的位置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讀來,教人黯然神傷。
父母是孩子在家中接觸最頻密的人,父母做甚麼,孩子自然跟從。很多時候,父母都忽略了這一點,滿以為孩子會跟著他所「說」的去做。孰知,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單說不做的事,他不一定跟;但你的小習慣,小動作,他卻可能被潛移默化,學到十足。
記得小時候,看到爸爸一回家,必定會拿起報紙來讀。那時,就覺得他這樣拿著報紙的神情很有「型」,放學回家也有樣學樣,拿起報紙左翻右揭的看,覺得這樣做就像一個「大人」。至赴美留學,極渴求有中文報紙可讀;已退休的老父更是一番苦心,剪下每個禮拜讀報的精華,夾在信封中寄來。在大雪紛飛的康乃迪卡,讀著老父剪來的方塊文章,還有食譜,陣陣暖意湧上心頭。也是那時開始,養成了讀報必讀副刊的習慣。
現代社會急功近利,甚麼都要多快好省。父母也急於培養下一代成才,每天忙著送他們上這個班那個班。忙得團團轉的當下,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環--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你是一個不愛閱讀只愛看電視的父母,怎能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如果你是一個講話粗聲粗氣的父母,怎能教導孩子待人以禮,說話溫柔?
如果你是一個毫不自律,愛怎樣就怎樣的父母,怎能教導孩子早睡早起,生活跟學習都要有規律?
如果你是一個大話連篇,口不擇言的父母,又怎能教導孩子誠實慎言?
如果你是一個凡事都只從自己角度考慮的父母,又怎能教導孩子明白助人為快樂之本?
如果你是一個面對逆境就怨天尤人的父母,怎能教導孩子提起勇氣與橫逆抗爭?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怎樣的父母,就會教出怎樣的孩子。
聽過不少父母在講座結束的時候,走過來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頑皮難教,我總會忍不住問一句:「你平常是怎樣教他的?」十之八九,訴說著的時候,心裏就會和應:「難怪!難怪!」
有人可能不同意,接著問:「難道我不會英文,要孩子專心學英文,自己也要去學?」也許不能這樣極端,但起碼,父母要孩子學懂努力為何物,愛上閱讀是怎樣一回事的時候,也得有一個「版」給他參考。
的確,有些父母為了要立一個好榜樣給孩子,就由改造自己開始。見過一位新來港的媽媽,目不識丁,也不懂英文字母,但為了鼓勵孩子讀好英文,她竟跑去一些志願機構上英文課,實行跟孩子一同學習。沒多久,孩子真的能追上進度。
別以為孩子心目中,最崇拜的是歌星偶像。問過不少小學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誰,大部分都回答「父母」。父母在他們心中的形象,就塑造了他們日後行事為人的楷模。咱們的一言一行,是不是該慎重一點?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正確資訊 ● 理性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