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二代】移民許是人生二次奮鬥的機會

「太空人二代」蔡先生,在加拿大大學畢業後一度回流香港,但於2017年攜同妻女重返加拿大生活。他慨嘆香港變化太大,希望女兒在自由的環境下長大。

移民:埋怨?抑或第二人生

蔡先生於92年舉家移民加拿大,當時他14歲。他稱「如同許多老舊故事,其實爸媽當時一個想移民,一個不想,所以爸到加拿大生活後,很快堅持不了就回港,我家便成『太空人』家庭。」

他的爸媽均從事製衣,在那個年代的加拿大算是很容易找到工作,他形容反正在香港也沒什麼事業可言,在移民浪潮下媽媽便很堅持要移民,倒是爸爸因為語言障礙,天氣冷等等生活問題,其實一直埋怨,等到剛好坐完3年「移民監」,父親便馬上一人回港工作生活,直至蔡先生23歲大學畢業也再沒回加拿大。

當年的父親約40歲,蔡先生現今有妻有女,也到了當時爸爸的年紀,他也直言現能想像一個40歲的人帶家人去異國生的壓力和掙扎。然而,他亦補充道:「但我也認識許多移民家庭,面對同一樣的困境,不一定要選擇埋怨,相反若一家人齊心,真的可以大大改善生活條件。」

因為相對香港的住屋活壓力而言,在加拿大努力工作然後買車、買樓,這並不是太稀奇的事,蔡先生直言不是每人的人生都有「第二次奮鬥」的機會,移民初期縱然艱苦,但至少有奮鬥而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他語帶遺憾地憶述:「可惜他(爸爸)選擇埋怨和逃避,也許他比較喜歡獨自一人生活。」

為女兒回流加拿大

蔡先生2002年大學畢業,當時讀電腦,在當年彷彿是全世界最有希望的行業,然而在他畢業前剛好「科網爆破」,便決定回港謀生,而他的姐姐和媽媽則決定留在加拿大生活。

似乎「外國回流」的背景頗為吃香,他很快便找到工作,留港十多年,娶妻生女。

但在2014年,女兒出生,同時香港經歷雨傘運動,蔡先生再思希望家庭在哪裡建立。「我在加拿大成長,記憶中是很自由的,就算講學習和工作,也不像香港,什麼都是一個Competition(競賽)一樣。」他直認,若無兒無女,他不考慮移民,因為即便對香港未來政治氣氛和經濟環境不看好,自己也過了人生拼搏階段。可是為女兒設想的話,他便計劃回加拿大生活,於2017年正式回流。

汲取上一代經驗 以家人為先

蔡先生的原生家庭,由移民開始日見疏離,其父獨自回港後,一家人更幾乎沒再聚合,即使蔡先生回港工作生活也沒與父親住在一起。

有了這經驗,蔡先生更深刻地渴求家人「在一起」,於是作任何決定都以太太和女兒為優先考慮。他自己的工作到加拿大還是可以延續,而太太作為護士,雖然不愁找工作,但收入一定不及香港高,故他亦尊重太太意見。最後舉家回加拿大生活也是共同決定,決不做「太空人」了。

比起在香港繼續拼搏升職,但還是敵不過樓價上漲,蔡先生有感回到加拿大可以陪媽媽和姐姐多點,女兒也可以在自由的環境長大,這一切超越了金錢可衡量的價值。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