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負擔過大影響身心健康?中大調查發現本港住屋壓力最高的人群,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評分,均比屋壓力最低的人群低,顯示越貧困身心健康越差,尤其以心理健康方面最為明顯。研究團隊指扣除住屋開支後,最基層人群出現生活物資匱乏的情況,加重心理壓力。
扣除住屋開支剩1.1萬 4成缺乏生活必需品
中大發表亞洲地區首個探討住屋負擔能力與身心健康關聯的「健康公平」研究。研究團隊於2014年至2015年間訪問了1,978名本港成年人,研究中的「住屋負擔能力」以受訪者個人剩餘收入方式計算,即扣除住屋費用後的可用收入,少於1.1萬元的為第一組,多於2.9萬元的為第四組。
住屋壓力最高的第一組,有37.7%出現生活必需品的匱乏情況,而住屋壓力最低的第四組中只有3.6%。在身心健康方面,第一組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評分,分別只有49.5和52.1分;而第四組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評分,就分別有53.1和57.0分。顯示匱乏狀況亦間接影響受訪者的身心狀態,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較生理大。
研究團隊指每當面臨大型的疫症如新冠肺炎,「健康不公平」情況尤為嚴重,如弱勢社群(如:社會及經濟地位較低人士、長者、移民人士、少數族裔等)相對其他群組面對更大的感染及發病風險,整體健康質素亦較差。
疫情與社會事件將加劇不公平狀況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進一步解釋,這項研究中以市民生活資源的「匱乏」衡量貧窮,有別於過往僅以收入定義,故更具體發現,住屋負擔過重會損害大眾的身心健康發展。倘若他們出現生活必需品不足的情況,將令問題進一步加劇。
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亦表示,經過去年社會事件及今年疫情,是次研究結果已滯後。黃洪估計,研究結果發現的情况會加劇,舉例疫情令多人失業,露宿者數字大升等。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正確資訊 ● 理性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