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媽媽」推行「媽媽創業家培育計劃」,創辦人王茵媚將洽商本地不同企業,為參與計劃的媽媽們爭取實習機會,打破只有大學生做實習生的傳統。
全職媽亦是珍貴人力資源
協助全職媽媽建立個人事業的非牟利機構「香港創業媽媽」,2020年推出「媽媽創業家培育計劃」,進行為期一年的工作坊和不同講座,旨在培訓本港全職媽媽開拓個人事業。完成培育計劃並表現優異的學員,有機會獲邀加入香港創業媽媽,亦有機會參加實習機會。
王茵媚指活動因肺炎而押後,但本港不少企業亦因疫情開展了「在家工作」體驗,她認為若能開拓一種高時間彈性的工作模式,將有利於全職媽媽建立個人事業。「我相信全職媽媽可以重投工作,而無須放棄照顧家庭,只是工作文化要配合。」是以她欲推動企業開放「實習位」予全職媽媽,一來為媽媽建立自信,二來讓企業發現媽媽這一潛在人力資源。
「香港創業媽媽」為全職母親提供工作坊,以裝備創業所需技能。
引入外傭令媽媽難保持職場
現時「香港創業媽媽」的會員約40位,不乏創業女性,王茵媚形容不少會員的工作能力與丈夫「睇齊」,足證媽媽的工作能力,只是香港的工作文化和社會資源令女性難兼顧工作與家庭。
「香港自引入外傭,看似即時解決了母親就職的困難,讓媽媽生育孩子後可繼續工作,但同樣因而令老闆覺得『反正你家裡有工人,你可以夜D收工』。」王茵媚認為香港的日間托管服務不足,以致許多家庭除了聘用外傭別無他選,造就了媽媽就職的兩難,「國外媽媽多用日間托兒服務,而托管中心會關門,所以整個社會文化習慣了媽媽到點就要下班去接孩子。」
太太保持與社會接軌 丈夫有退路
王茵媚指華人社會把家庭經濟壓力都傾於丈夫,她卻希望本港不同階層的媽媽可享有更多彈性時間的工作機會,讓女性生養兒女後仍與社會保持接軌,日後若想重返職場也有選擇空間。
她亦與丈夫協商,若將來丈夫感工作太勞累,隨時可互換崗位,讓丈夫主力照顧家庭,她自己重返職場,「但若不是我一直接觸創業資訊、與社會保持接觸,我歇了工作那麼多年,就未必可以輕言重拾工作,變成我和丈夫都沒退路。」
「更重要是媽媽們若沒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世界,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子女身上,子女的成績被視為媽媽的全部成就,那媽媽們很難放手讓子女發揮,也影響親子關係。」王茵媚自言照顧自己孩子時,「大部分時間發脾氣都是因為自己的執著。」
「香港創業媽媽」本年度主題為「母限Embracing Motherhood」,由自身改變、終身學習、健康生活、維繫關係、平衡生活以及保護環境多方面探討母親角色,王茵媚現有計劃接觸更多本港少數族裔婦女,協助她們在異文化社會建立個人事業。
(盧珺鈺/採訪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正確資訊 ● 理性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