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百業】大學肄業開補習社 肺炎來襲平民老師變「議員」

大學未畢業的蘇廸希蘇Sir,卻開創自己的私營教育中心事業,至今逾十八年;自稱政治冷感,從未投票的他,卻在今年初成立近乎私營教育業界工會的「教育中心聯盟」,歷史性地為業界向政府爭取到補助。「我而家似全職議員多過補習老師。」他笑言。

一場肺炎疫症,打擊了他經營十八年的心血,也打造了一個為公義發聲、為業界請命的蘇Sir。

有能力一定為兒女預備最好的路

現育有一女的蘇Sir,自大學二年級已開辦第一間補習社,「當時好簡單,租個六十尺左右的地方,六、七個學生,咁就係補習社。」到他大學三年級已開第二間補習社,連大學的教授也勸他不如直接全身投入經營,反正當時收入已超過一般大學生畢業的薪酬水平。

他形容補習業蓬勃時,由早上8時、10時,至下午1時、2時、6時,全日開班,完全做不停,收入可觀。他在事業高峰期亦擁有七間補習社,惟市場改變,現只維持兩間,並開始轉戰線上教育。

蘇Sir 18年前第一間補習社
補習業興旺時全日做不停

對於許多人標籤別人為「怪獸家長」,指部份家長把孩子送到補習社、一至日學不同樂器運動,作為私營教育中心老闆兼老師,同時為人父親的蘇Sir自言:「只要我有能力,我都會為女兒準備最好的路,挑學校會看升學率、是否有多元活動,能否做到少功課但成績好?這就看得出學校的教育質素。」

他承認自己不贊成「自由發揮」的育兒理念,認為人需要被引導和管理,像成年人工作若沒有上司監督,想必也會比較散漫。故孩子成長學習階段,絕對需要家長的介入參與。

升學壓力大 家長用超聲波照申請幼園學位

然而蘇Sir認為把所有家庭責任壓在家長身上,也是不可能的。家長要為口奔馳,還要照顧孩子日常起居,若再加上教育壓力,實在需要「合作伙伴」。

原本家長的合作伙伴該是日校,但蘇Sir認為日校目前的教育模式多年未變,功課太多,升學壓力太大,「除DSE一試定生死之外,選中學要看大學入學率,選小學要看名中學入學率,選幼稚園又影響小學入學……一路推演下去,Playgroup開始似已定『生死』。」他指聽過最誇張的故事,有家長帶著孩子的超聲波照片去申請幼稚園學位,被學校勸退「等有出世紙再來。」

蘇Sir認為如此的升學壓力下,塑造了兩批孩子:討厭讀書所以成績不好無法順利升學的一群,或「高分畸形」——討厭讀書,但成績好,卻升學了也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

比日校教育方式更具彈性的私營教育中心,正可發揮其社會功能,既分擔家長壓力,亦協助學生享受學習。

蘇Sir指自己的教育中心理念是「學.就是要快樂」。聽起來很是老生常談,但他的實踐卻是「把打機融入學習」,他近年與友人合作研發給老師家長使用的手機應用程式,以「升呢」、「打怪獸」形式吸引學生學習。

他自己的教育中心的線下教育也引入電子系統,早做完功課的同學會獲得「早放學」為禮物,而不是舊式補習社「早做完一本練習,你收穫的是另一份練習。」因為沒有比「自由時間」更吸引的禮物,故孩子自會乖乖盡速完成功課。

平民變「議員」

今年1月30日,教育局因肺炎疫情,突然宣布所有中小學幼稚園,甚至私營教育中心要即時停課,但不同於日校,私營教育中心所得的補助為零。

「沒有補助措施,憑什麼勒令我們停業?這跟『謀殺』有什麼分別?」令蘇Sir憤怒的,除了教育局的冷待,還有大眾的無視,「大眾認為因著安全問題,停業很合理。」

災難發生,飲食業、美容業亦大受打擊,但具數十年歷史的工會帶頭發聲,私營教育業則只有被打壓的份,蘇Sir忿然:「無人理我地,連一個聯絡電話都冇。」

教育中心聯盟facebook截圖

他認為原因是教育局從未承認私營教育中心的地位,「承認我們(私營教育中心)有存在意義,等於間接承認日校的不足。」即使自稱政治冷感,他難嚥下這口氣,二月初牽頭成立「教育中心聯盟」,組織幾千間私營教育中心聯署向政府反映,「第一次請願共120位同業集合在政總,雖沒有爭取到任何資助,但贏來了200篇傳媒報導。」

完成「歷史任務」

經過連月努力,現政府終讓步,但只向每間註冊的教育中心發4萬元補助。「公屋商戶有6萬,食肆停業14日有10萬,我們(私營教育中心)停業三個多月,復課仍遙遙無期,卻只有4萬。」

蘇Sir引用調查無奈表示,沒有補助確立前,約八成私營教育中心準備結業,政府宣布補助4萬元後,卻高達九成同業準備結業,「因為本來都想撐多一下,看政府怎幫,現在大家(同業)心如死灰。」

縱未滿意政府的補助,但他直言已完成「歷史任務」。「歷史上政府從未對私營教育中心有任何資助,間接是沒有任何尊重,這4萬縱是不夠,卻是歷史上的一小步。」

他認為至少現在成立了「教育中心聯盟」,打開了與政府溝通的渠道,不再是被無視的狀態,同時這次危機令同業明白不能再各自為政,要團結力量。而最重要的是為了生存,同業間開始籌謀合作計劃,共渡難關。

先選擇爸爸身份

近數個月,蘇Sir損失慘重,每月仍承擔著近13萬的開支,但線上學習課程僅維持約3萬收入。

加上近月努力為業界爭取,不斷收同業求助電話,與不同工會、商會、議員聯絡,不收分文,但卻佔用大部分時間。

他直言已完成「歷史任務」的他,未來會重新把焦點放在女兒身上,顧好家庭和事業。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