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佈今日開始提供有限度服務,不過除了提供非常基本的防護裝備和提供一丁點的彈性上班時間外,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坦言復工就一定增加人流又一定增加風險。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不但應彈性上班更應彈性放飯,減少人流聚集,食飯時更盡量帶飯自己一個食,減少聚眾情況,但政府究竟有多考慮這些意見?
人人帶飯 自求多福
疫情中不少行業即使在二月仍然每天上班,他們的經驗早就告訴大家,不會外出食飯,大家前一天都在家自己做飯,翌日帶飯,如果是外出工作,也定必食外賣,也不會在食肆中進餐。有朋友笑言整個二月是人生中帶飯最多的一個月,整整一個月也在家中自己做飯自己帶,也有人原本是「無飯家庭」的進化到整個廚房也薄有規模,兩餸一湯也可以平安帶回公司享用。
而平時只是放在公司做裝飾用的微波爐突然變成重要工具,雖然已經有一半人在家工作,但因為全體同事都「叮飯」,有人要提早半小時到公司微波爐處排隊「叮飯」,部分人索性在自己的位置買了個蒸飯器,飯餸放在自己位翻熱,安全可靠。公司又覺得只是幾個月的疫情,生意已減少當然就不會做這些員工小福利了,小員工們就只能自救多福。
在家工作會否是雙職家庭帶來曙光
另外,有些需要到處外出的工作,回到家面對其他在家工作的或者留在家中不用上班上學的孩子時,的確會有很多焦慮,回家原本每天可以和孩子即時深情的擁抱,取消;改為換衫洗操,晚上外出散步時間,取消。有媽媽曾經因為有天要到「疫廈」出差,擔心得自己回家之前,不敢和孩子接近,自己在房間中說要「自我隔離十四天」,但香港斗室之大,即使有四百尺的小康之家,也難有「自我隔離」空間。這件事最可悲的是,公司也沒有給他甚麼保護裝備,因為他不是醫護,而出差翌日,繼續如常到其他地方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