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分有餘】派罩同時派理念 義工Terrence:信任比口罩更有安全感

自武漢肺炎全球爆發,口罩荒愈鬧愈嚴重,各界人士奮力解決,有學者研發可自製兼循環使用的口罩,有商家購入口罩機本地製造口罩,亦有一群無名義工,在默默搜集市民愛心捐贈口罩,轉贈有需要的人,解決燃眉之急。

其中一位參與義工Terrence指,整個活動完全是他與幾個朋友自發,大致於二月初開始,因為眼見不少人在缺口罩的恐慌中,於是開始在Facebook等私人社交平台尋找需要援手的人,然後再透過個人人脈網絡搜集捐贈者的口罩,最後親自送口罩,確保能交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由收集、包裝到送貨,都由Terrence與義工朋友們包辦

自己有多少口罩才敢捐贈予人?

Terrence認為「夠」是一主觀的概念,「在進行這活動期間,我曾見過有人只剩10個口罩,他還是覺得『我夠呀!你比其他人!』,我也見過已經擁有3、4盒口罩的人還是覺得不夠。」他又指當他第一次看見有人有需要,他獻出十多個口罩,但其實他當時也只有60幾個,一家幾口只夠兩星期左右用,算不算夠呢?

他認為今天的恐慌,因為「不信任」。不信任政府能處理疫情是其一,其二是不信別人會伸出援手,是以要囤積數個月的口罩量才安心。

「安全感不是擁有愈多口罩就愈高,我是在行動中累積對人的信任和安全感,我今天願意捐出我有的,又見到好多人都樂意捐贈,那我就容易相信,當我真的沒有了,會幫我的人還是很多,所以今天我就樂意贈予他人。」

他認為只要每人都信任有困難時可以求助,不再囤積口罩,供應就可恢復正常。

Terrence送口罩途中攝

尋找隱藏的無助者 全民關愛身邊人

Terrence剛開始這義務服務時,不是去想自己會搜羅到多少口罩去派,而是看見需要,就覺得要做。「需要很大,大到不僅弱勢社群沒有防疫裝備,連本來資源豐富的人也買不到口罩。但這些人很隱藏,因為不會有社工跟進,甚少人會特登問他們有沒有口罩。當我在Facebook帖文一問,其實有些在職人士家中剩幾個口罩。」

他指這些人可能是自己的鄰居、朋友、同事,如果全民發起這關心行動,就可把所有有需要的人找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圈子。「不要說太遠,連我自己父母,到我去問他們時,才知只剩20個口罩,但他們就是不會主動聲張,如我不問,到口罩全沒了我也可能不知。」

要傳遞的非口罩 而是漣漪效應

當看見需要,供應就會來。Terrence在這過程中成功激發一些朋友自發捐贈口罩。有次在Facebook有位朋友說看見樓下公園中一位婆婆,應該是沒口罩了,戴上了一個胸圍當口罩用,於是希望Terrence幫幫婆婆,但在對話中Terrence發現對方家中也有數盒口罩,便輕輕提醒了對方可以自己送口罩,結果對方果然被鼓勵了,決定隔天就包數個口罩給婆婆。

「我們幾個人並不是很有辦法、很有人脈,找到很多口罩所以可以做善事,只是在做這事的過程,在我們的圈子中一個一個的傳開了——『我也可以幫人』的信念。」Terrence意指不是等資源豐厚才助人,而是當每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做」,信念會傳開。即使他送口罩時,也不忘跟對方說:「第時你足夠有餘了,你又可以分給其他人。」是為「漣漪效應」。

在施與受的過程中,建立人與人間的信任,停止恐慌和囤積,當分享成風,就不會再有缺乏。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