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歷年開始,港人日復日撲口罩、酒精消毒,甚至為「在家工作」和「在家學習」找方法。然而本港基層家庭賴以維生的收入,多為無法實施「在家工作」的工種,他們是最需要口罩的其中一群人,卻因為資訊和資源貧乏,撲防疫用品的成本大增。結果「一罩重用」,甚難以外出致丟失工作的狀況,令他們更顯無助。
年若40的Ming,一直從事家務助理的工作,她憶述農年前關於防疫的氣氛沒那麼強,她不僅沒意識要買口罩,甚至年初一都有回鄉探親,惟到初三、初四疫症新聞鋪天蓋地,連她當時所在的地方也開始有「封村」的聲音,於是她才急忙回港。
為口罩 母女徹夜難眠
但當Ming匆匆回港亦已太遲,全城都沒口罩供應。她強調當時徬徨的心情,雖然因為她本身氣管敏感而家裡常備口罩,但只有30個左右,並且比較劣質,有「甩毛」情況,防疫功效成疑。
她當時四處打聽哪兒有口罩,但往往是流言而落空,連沙士也未經歷過的17歲女兒更為緊張,曾試過清晨5:30起身,打算赴某連鎖藥房排隊買口罩,但出門口前已從新聞得知早有幾千人在排隊,才打消念頭。

「個女晚晚上網睇,睇到(凌晨)12點、1點都仲睇緊,仲不斷叫醒我問『$120/50個口罩我們買不買好?』當時覺得貴,又擔心是騙徒……總之晚晚就這樣沒好睡地過。」整個家庭瀰漫緊張氣氛,而卻沒有出路。「最壞打算要諗定一個口罩戴幾日,至多攝張紙巾在中間。」
機構主動協助 捐贈口罩
幸而狀況持續一個多星期後,Ming突然收到「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綜盟)」來電,主動關心他們家庭防疫用品的需要,並在了解狀況後一、兩天之內就送上25個優質口罩,並消毒藥水和肥皂。原來Ming一直有與「關綜盟」聯絡,與中心同事都認識大概5-6年,數年前已透過他們介紹了一些義工去幫助她整理家居,對於「關綜盟」今次再伸出緩手,Ming非常感動:「聽到他們的電話,個心即時定左……起碼知道萬一真係用晒(口罩),都有個可以求助的地方。」
在Ming接受訪問時,她稱早半小時才再收到「關綜盟」電話,知道下周可能會有另一批物資到。是以她接受訪問期間心情語氣還算輕鬆,但她也直言身邊有些朋友便沒那麼幸運,真的是一個口罩也沒有。
開工不足 前路茫茫
然而Ming目前也不敢每天換口罩,她稱知道「關綜盟」撲口罩也不易,又不知是否一定一直有,所以現在都是「慳住用」:「如果不是特別污糟或沒弄濕,我都是回家後除下,放進保鮮袋,第二天攝張紙巾再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