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廚房用品大行其道,特別是消費季節,很多喜歡買些新的廚房工具,為的就用簡單的方法,嘗試做大師級、或者要在外面才能做出來的美食。之前有光波爐、蒸氣爐;到近月突然流行起來的氣炸鍋,很多人笑言氣炸鍋像個「宗教」,加入之後就會有入坑一樣,不能自拔,為甚麼這個坑如此易入?
氣炸鍋是種以高熱風將食物吹熟的技術,令食物在鍋內十數分鐘後,自動出油,模疑炸物的效果,過程比油炸卻減少使用的油量,從而做到健康的效果。這種技術雖然早幾年就在外國有提及,但大量生產和普及還是近一兩年的事。網上有不少群組教人用這工具煮食,坊間流行的食譜更數以千計,香港人對於新事物從來不甘人後,不少人均已經加入氣炸鍋行列。

有說買了氣炸鍋的人,覺得此物使用太方便,食譜又多,紛紛將此好物分享給朋友,就像宗教般講「見證」,口耳相傳之下就買了,買了又會在討論區與不同的人分享相關的食譜,過程中遇上的難題、新食譜的嘗試等等,討論區的內容成為氣炸鍋的宣傳地,更多人去買後也加入群組,一個「空氣」教派自此產生。
不斷試不斷有新意思
當中的「教友」不斷嘗試新的可能。由最簡單的雞蛋開始,慢慢會翻熱腸仔、燒賣,甚至進化到雞翼、海鮮,也有人將不同菜放入去看看效果,部分人更會嘗試做整隻燒雞、燒鴨、燒乳鴿、燒肉、整叉燒、烤番薯、整酒樓的脆炒面等等,最後大家會嘗試放不同的東西入去,好像鍊金術士一樣,測試不同時間,不同溫度出來的效果,再發展出新的可能性出來;是故,有人甚至連甜品也製作出來。

類似的無火煮食工具的流行與今日香港家庭狀況不無關係。香港的單位面積不斷收縮,不少家庭本來就住在很狹小空間之中,在不少節省空間的過程中,廚房最容易被犧牲,最初由大廚房變小廚房,最後變成開放式廚房,曾有地產發展商笑言,大部分家庭都是「無飯夫妻」,香港的廚房地方可有可無。要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做炸物同時將油煙味減到最低,並且要容易做到一個地步讓很多對煮食本來一竅不通的人按着食譜能製作出「美食」,簡直是光復廚房,帶着「革命」的行動。
革命過後有一堆手尾跟
氣炸鍋的確令炸物看來更健康更容易做,但同時不少人發現他們因此多吃了炸物,最後體重不減反加,甚至非常熱氣,但因為炸物易做,仍然樂此不疲的去用。不少帖留言要求減肥方案,或者降火湯水。可見氣炸鍋的成功本來應該令人身體健康,反而容易生病或者不舒服,原因也就更清晰不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