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術界最近發表一項干預研究,成功驗證已踏入前期衰老的香港長者可透過參與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提升身體和認知功能與自我評估的健康狀況;並建議社區老人中心開發和實施預防衰老活動,能有助減慢社區衰老狀況。
開發更多社區老人中心實施預防衰老活動
中大醫學院與「賽馬會流金匯」合作推動此研究項目,發現參與運動、認知訓練和棋盤遊戲等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後,長者的綜合衰老評估分數明顯降低,逾八成參與長者的「前期衰老」情況得以逆轉至「非衰老」。相反,沒有接受預防衰老活動的長者,其衰老分數上升。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發表。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教授及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教授表示:面對人口老化,有助預防或延緩衰老開始的策略相當重要。於社區老人中心開發和實施預防衰老活動,能有助減慢社區衰老狀況。
預計「衰老」長者人數將上升
隨着年齡增長,身體及心理儲備能力會逐漸下降,出現衰老臨床症狀。65歲或以上的香港長者中,逾六成被分類為「前期衰老」或「衰老」人士。他們的生理表現一般比較脆弱,有相對較高的健康風險,如容易出現跌倒、殘障、需要接受住院治療,及入住護理院舍等情況,甚至死亡的風險亦會增加。此外,近期一項出生隊列分析結果顯示,新一代的長者於晚年的「衰老」情況較前數代長者更嚴重。面對人口老化,預計「衰老」長者的人數會有上升趨勢。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及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浩欣指出: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有助減低社區長者衰老狀況,並改善長者身體和認知功能與自評健康狀況。研究結果有助推動社福機構於社區層面提供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以預防或延緩長者身體衰老的情況。

於2017年至2018年期間,127名來自香港社區老人中心、平均62.2歲、有「前期衰老」的長者,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或對照組。干預組的長者接受為期12周、每周兩次的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包括帶氧及阻力運動、電腦輔助認知訓練和棋盤遊戲。研究主要結果為衰老狀況及綜合衰老測量,當中包括主觀(衰老狀況)和客觀(握力、肌肉耐力、平衡力、步行速度)測量。而研究次要結果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及自評健康狀況。
(絲敏 / 報導;圖片 /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