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電動滑板車頻生意外 加強安全教育勢在必行

近年出入巿區或者新巿鎮,不難發現巿民出行多了一種新交通工具——電動車。他們時速不算快,大約是10至20公里,有些是單車;有些是三輪車;滑板車等各種各樣都有。這些工具價錢只是一千幾百,使用簡單,站在板上,車自動會行走,轉彎亦方便,幾乎不用任何運動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成為5至10公里內來回的便捷工具。

使用任何電動移動工具須領牌

在香港,任何使用電動移動的工具,均須領取牌照方可使用,否則在行人路、單車徑或馬路使用,也會觸犯《道路交通條例》,最高可判1萬元及監禁1年。在外地就類似產品也有不同法例去規管,例如紐約有法案,要求使用電子滑板車的人必須年滿16歲,行車時速每小時不能超過32公里,也不能使用行人路。在新加坡電動滑板車非常盛行,上月即立法禁止電動滑板車駛入行人路,否則可以判監3個月。英國、法國和澳洲,也開始針對電動滑板車制定法例規管相關行為。

電動滑板車雖然可申請牌照,但巿面上大部份巿民當然無為他們拿「車牌」。

以前,如果一件產品犯法,海關或直接不准入境,不過電動滑板車比較特別,香港不是禁止入境,而是入境後要有牌才能在道路使用,申請牌照隨時比車價貴,加上駕駛者要有駕駛執照,形同禁止開車,是故社會大部分巿民為求方便,實際上不會理會有關法例,所以這類電動車在社區到處游走,未有很多人會制止。不過近月先後在將軍澳和大埔吐露港單車徑接連發生電動滑板車意外導致死亡的事件,有關的問題又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須教育市民安全意識

電動滑板車在香港最特別的地方是,嚴格來說政府有法例可以做規管,但政府最後幾乎沒有使用任何法例給予他們的權力去檢控任何無牌使用滑板車的情況。香港法例的特別之處就時寫的時候往往很嚴苛,但執行法例從寬,這不是有法不依,相反是留有彈性。殖民地政府大部分法例在設計時也是如此,法律不外乎人情,有時情理兼備的做法,往往更能令人接受和願意跟隨規則去做。

小朋友玩滑板車已經要小心,家長不宜以為方便就買電子滑板車,否則更易生意外。

政府早前曾就電子滑板等新式交通工具,以「提升香港易行度」為名進行研究,計劃引入給巿民作短途代步,並提供相關配套,但研究最快要來年才完成,之後再經一輪諮詢,不執行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除了強調電動滑板車不能無牌行駛外,看來還要更多道路使用的公眾教育,使巿民明白有關產品的安全性、在路面使用時要注意的危險情況等,減少意外發生,同時如果已經發現明顯意外黑點,執法部門亦應加強有關檢控工作,減少意外發生。

(評論員 / 林育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