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一個孩子要400萬」,這句廣告對白成了許多年輕夫妻的魔咒。但在少子化的香港社會,黃美慧(美慧)和朱偉賢(朱醫生)卻一口氣誕下6位寶貝,成就了一個熱鬧的8口之家。
訪問當天在朱醫生和美慧住處的會所進行,是一個迷你兒童樂園,滑梯、攀爬架、小木馬等等一應俱存。由美慧領着進入房間,只看見一堆不同年齡的孩子已在玩個不亦樂乎‧‧‧‧‧‧全部都是美慧的孩子。不需加上同學朋友,朱氏6兄弟姊妹已自成play group。訪問期間有美慧的鄰居帶着孩子,甫進來就說:「噢!原來是你們,難怪那麼多孩子在!」可見朱氏8口之家在社區中已薄有名氣。

計劃3子變6子
朱醫生原生家庭也有3兄弟妹,他是大哥,加上從小與一堆堂兄弟姊妹住很近,基本上一起長大,養成喜歡大家庭的個性,及後迎娶家中也是5兄弟姊妹的美慧,兩人很快共識要生3個孩子。「只生2個競爭感會很大的,反而生3個的,其中2個吵架有一個可以做調和。」
原本計劃是3個,可是誕下首三位都是千金,因此有了「想多一個男孩」的想法,並非為了「追仔」,而是想家中的互動更熱鬧,結果第四胎又真的是位公子,不過一想到3個家姐下面就1個弟弟,又想多一個男孩陪他,第五位公子又出生了,本來一家七口已相當熱鬧,可是去年初美慧意外發現懷孕,朱家就在今年再添一位千金。

朱醫生和美慧形容孩子們各有性格,14歲的長女是藝術家;12歲的次女聰敏過人;10歲的三女是和平使者;8歲的四子活潑好動卻又甚有風度;6歲的五子則陽光開朗,加上剛出生一年的六千金,由此湊成熱鬧的朱氏一家。
兄弟姊妹是一份永恆的禮物
朱醫生認為坊間一直謠傳的「一個孩子400萬」是誇大其辭了,「如果你(家長)甚麼(課程)都要最出名的、最貴的,那當然是要用很多錢,但其實現在學校很多配套一樣可以讓小朋友培養興趣,而且很便宜。」他再補充就算錢付多了也不能保證他們品格的成長,他只想孩子們做好人。
堅持多子甚至會鼓勵身邊好友生孩子的朱氏夫婦,背後的育兒信念就是:「兄弟姊妹是永遠的朋友,也是父母送給孩子一份永恆的禮物。」他們認為人長大了好多負擔,父母年老需要照顧,兄弟姊妹除了分擔經濟,更重要是有對象可以商量、情緒支援,相反獨子長大、自己建立家庭後,有機會一人要照顧4至6位「長老」,壓力更大。
相處學親情和取捨
朱氏6兄弟姊妹,「玩伴」不假外求,自家兄弟已可玩集體遊戲,常常處在一起令兄弟姊妹在相處中培養深厚親情。「其實現在的孩子常有沉迷打機的問題,我覺得可能只是他們悶,不知可以做甚麼。」朱醫生稱他家的男孩雖然都會喜歡打機,但如果爸爸把boardgame拿出來讓孩子們選,大都會把電話丟一旁。「其實孩子們喜歡與『人』一起玩,有得選的話一定不選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