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病童手足情不容忽視 家長要留意身邊孩子的情緒

(特約記者:米雪兒)  當家中其中一名孩子患上重病,父母的關注多只集中在患病的小孩身上,卻忽略了其他孩子同樣在承受壓力和困擾。美國有兒童心理學家更直言,父母可能低估了病患孩子會為身邊兄弟姊妹帶來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埋下隱憂。

兒童心理學家蘇珊‧巴特爾 (Susan Bartell) 主要在美國紐約應診,她最近為一名年僅10歲的小哥哥診治。這位小哥哥的8歲弟弟被確診患上一型糖尿病,其家庭為此改變了生活習慣。

小哥哥一直擔心自己會失去這位弟弟,但卻沒有將這憂慮告訴大人,只任由這種不安埋藏在心底裏。久而久之,擔心演變成焦慮,小哥哥甚至徹夜難眠,無法集中精神,課堂學習大受影響。9個月後,他成為了蘇珊的病人,方有機會逐步說出自己的感受。

“ 家長集中精力照顧病童忽略其他孩子的感受 ”

蘇珊在U.S.News撰文分享上述個案,同時透露有求助者會在得悉自己兄弟姊妹患病後,擔心自己也會得到「遺傳」。例如有一名14歲女求助者在知道其兄弟患有乳糜瀉 (celiac disease, 一種遺傳性腸道疾病) 後,就算測試證實她本人沒有對該病呈陽性反應,她仍立即停止食用被指會誘發該病的麵筋。

蘇珊同時又提到,當有小孩被確診患有重症後,家長也會擔心家中其他小孩的健康。這會令家長對孩子們作出過度保護的行為,甚或不願在有需要的時候規管孩子,因為他們不想為家庭增添壓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難免會出現問題。

此外,家長往往會因集中精力照顧病童,而沒留意到其他孩子的感受。其他孩子或會覺得目己沒得到充分的關注,甚至出現情緒困擾,心生嫉妒。

因此,蘇珊建議家長,一旦發現病童的兄弟姊妹們出現以下情況,包括作出尋求關注的舉措、感到悲傷或失眠,不要急於認定這些都是負面的情形,反要視之為兄弟姊妹同氣連枝的痛苦感受。而最理想的回應,就是同理心、耐心和憐憫。蘇珊解釋,這是由於孩子對壓力的反應,往往跟成年人的很不相同。

她又寄語有病童的家庭,家長要對其他子女作出憐憫的回應,能長遠幫助孩子們應對兄弟姊妹患病帶來的壓力。如是者,整個家庭的壓力得以紓緩,更能在艱難時刻,同舟共濟。

一旦發現病童的兄弟姊妹尋求關注的舉措、感到悲傷或失眠,家長要視之為兄弟姊妹同氣連枝的痛苦感受。(圖片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延伸閱讀

Siblings, Too, Can Suffer When a Child Faces a Serious Medical Diagnosis

The website of Susan BartellThe website of Susan Bartell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