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父親節去和理非遊行好嗎?

(特約新聞評論員林育昌) 上周日(9/6),103萬人遊行上街,展示了香港和平理性非暴力表達意見的力量,之後幾天,我們同時看到一群青年用衝擊的方法,用肢體衝撞的電視畫面向我們發出清晰的訴求。香港一整代中年人,特別是帶着小朋友的也會問,我可以去嗎?我應該去嗎?我可以帶孩子去嗎?如果要去,我同時也害怕遇到危險,應該怎樣做? 一切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集會,第一件事還是回到基本步:你知道議題是甚麼嗎?我們不時在傳媒中看到一些被訪者在集會現場,原來對他們要爭取的東西一知半解,這是不好的。如果要帶孩子去,應盡量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我們現在去甚麼地方,為甚麼要去,這個議題的重點是甚麼,影響是甚麼。同時要留意,孩子可以選擇是否去這種集會,如果他不願意,但家中又沒有人能照顧他,家庭為主,你不能參加集會,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去遊行前要有兩方面準備

到現場之前,要有兩方面的準備,一方面與一般外出一樣,要帶備水、糧食、散熱貼,雨傘等等,不過遊行的場地,人特別多,加上是戶外,情況特別不穩定,必須要量力而為。如果孩子支持不住,中途加入或離開,是絕對可以的,畢竟我們不是一個去,還要照顧孩子,千萬別強行支持到終點。在遊行途中,最後多幾位成年人陪同一齊,互相照應,又因為遊行路線是為成人而設的,對小朋友來說可能試行一段已經達到他們體能的極限,如有需要宜帶BB車。

很多人會擔心會否有危險。有遊行經驗的人士應知道,只要遊行和平理性,警方是不會無理用暴力方式對待表達意見的巿民,在暴力行動前,往往會有以下風聲:警察佈防會突然增加人手,警察保護裝備增加,遊行隊伍衝到本來沒有計劃的遊行路線,部分遊行人士突然也增加了裝備,甚至在傳遞裝備。在這情況下,大部分人見到你身上有小朋友,都會叫你立刻離開的,此時也不宜「趁熱鬧」,即使現場只是在唱詩歌,或者和平地叫喊示威口號,也應離開至安全地方,順序先離開遊行路線,進入室內暫避,待安全後乘坐公通工具離開。

非常另類的親子活動

遊行集會回家後,宜抽一點時,了解孩子想法和感受。成年人對遊行集會,有時會因為太習慣而沒有特別的感覺,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很新鮮的事情,鼓勵孩子表達出來,我們也學習聆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與他們分享我們的想法,讓孩子在過程中學習,同時讓他知道,我們在必要時,可以和平地透過汗水、淚水,表達意見,深信可以令社會變得更美好。這過程中也讓他知道爭取一個訴求,過程不一定舒服,有時會受一點苦,捱一點雨,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補充一點:遊行示威這類活動,的確是種非常另類的親子活動,帶着一點危險,可能的話,父親節由父親帶去,也是一件美事。

(以上評論並不代表《風新聞》立場)

(相片提供:林育昌及董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