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行動過去多年持續監察超級市場的蔬果塑膠包裝情況,發現濫用及過度包裝的問題一直未有明顯改善。綠嶺行動認為超市的過度包裝明顯阻礙市民選擇權利,利用即棄包裝扮高檔,實質是捆綁式銷售,令顧客既買貴亦買多,造成浪費。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促請兩大超市應負起環保責任,以蔬果為起點,落實減少塑膠包裝,並建議透過全面審核多餘包裝的蔬果種類和數量;制訂減少蔬果塑膠包裝的時間表及目標;加快在各區分店實施蔬果「無塑商品區」。

綠領行動今年成立了「超市購物『計膠』兵團」的焦點小組,招募了9位市民負責紀錄日常在超市購物所得的塑膠包裝,及後進行小組聚談,收集他們對塑膠包裝的購物體驗、成本的影響,以及探討解決方法。
綜合焦點小組的意見,綠領行動發現超市經常以保護蔬果為理由,為塑膠包裝辯解。事實是,這些包膠大多只為美觀或捆綁式促銷而設,令超市更易上調貨品價格,牟取更高的盈利,消費者被迫「硬食」塑膠。蔬果的包膠亦令消費者難以評估蔬果的品質,錯買「劣貨」的情況屢見不鮮。同時,捆綁式銷售亦令消費者失去自行選擇份量及挑選「心水」的自由。

參加者甄小姐表示:「超市水果的包膠嚴重,以購買愛文芒果為例,先有一層生果網,再有保鮮紙,加上膠兜,其實是十分多餘,亦令價錢更高。」
另一位參加者梅小姐認為塑膠包裝影響她的購物體驗:「曾經試過購買士多啤梨,因有兩層包裝,難以檢查是否新鮮,結果拆開包裝發現中間有部分已腐爛。」
就着捆綁銷售問題,參加者劉小姐指自己無法在超市單獨購買一個蕃茄,因超市的蕃茄均是多個包裝在一起出售。她續分享:「我會製作五青汁,其實只需要青椒,但結果超市都是將三色椒捆綁出售。」
所有參加者在6月16日至23日期間的8日紀錄期中,共前往33次超市購物,並購買了147件以塑膠包裝的貨品,當中以蔬果最多,共有52件。他們收集了276件塑膠包裝,當中63件來自蔬果。

綠領行動就過度包裝問題在2019年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成市民認為超市的蔬果包裝過多,並有超過9成市民在有選擇下會購買無包裝的蔬果。
(絲敏 / 撰文報導;圖片 / 綠嶺行動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