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快樂的孩子】不應評價孩子是否聰明 建立性的批評與稱讚 (下)

美國史丹福大學正向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說:「學生應免於評價為醒目或不醒目(2008)」,按Carol的道理,老師不應這樣評價學生,同樣,父母也不應評價孩子為醒目或不醒目。作父母的可能會問,批評孩子「不醒目」當然不對,但為何稱讚孩子「醒目」也不可? 要解釋這個因由,必須從Carol 一個有關「稱讚孩子的研究」說起。

硏究稱讚孩子「聰明」與「用功」分別

這個研究一共有400多位就讀5年級的美國孩子參與,在研究的開始,每位孩子給予一項簡易的IQ測驗,完成後,研究員續一稱讚孩子,一半的孩子被稱讚「聰明」;而另一半的孩子則被稱讚「用功」。隨後,每位孩子再被邀請選擇做另外一項測驗,研究員向孩子表示測驗分別有「深」及「淺」兩份,他們可自由選擇其中一份作答。結果被稱讚「聰明」的孩子,有67%選擇做「淺」卷;而被稱讚「用功」的有92%選擇做「深」卷。

研究還未完結,跟着每位孩子再被給予一項測驗,這項測驗與第一項測驗的深淺程度相若,但測驗結果卻令人驚訝呢!被稱讚「聰明」的孩子的成績下降了20%,相反被稱讚「用功」的孩子,他們的成績卻提升了30%。 兩者之間相差顯着的50%。

「聰明」孩子害怕失敗限制能力發展

最後,孩子再被給予終極測驗,這項測驗的程度是所有孩子的能力未能應付的。結果稱讚「用功」的孩子願意花更長時間及心力去解決這項任務,從中也獲取樂趣;但相反,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卻很快便放棄了!

看到這裏,家長可能會驚訝原來稱讚得其所以或不得其所以,結果會帶來這麼大的差異,但究竟箇中道理何在呢!

Carol這樣解釋,她認為研究員稱讚孩子聰明時,孩子會想自己在研究員眼中是聰明的,所以研究員欣賞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結果,孩子便不想做一些與此形象違背的事。因此,孩子進入固定思維,害怕失敗,為未來找安全區,因而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及能力發展。

那些選擇「深」題目的孩子會傾向努力專注於策略及挑戰上,也就是思維放在成長的過程,結果孩子投入挑戰,不會擔心自己犯錯,也不會擔心因為犯錯而失去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價值。

稱讚孩子要側重體事情上付出的努力

從Carol的研究可見,稱讚可左右一個孩子的成長及成就,從以上研究可見,家長不應稱讚孩子的智商(intelligence )或才能  (talent),這樣只會讓孩子墜入固定思維的危機。Carol建議的稱讚方式是「過程讚賞」(process praise),主要是稱讚孩子三方面內容,包括努力(effort)、策略(strategy) 及堅毅 (persistence)。這種稱讚的焦點在於適時欣賞孩子在具體事情上付出的努力、運用的策略及背後堅毅的精神,這樣家長就是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以下是過程讚賞的例子,家長不妨參考這些例子稱讚孩子:

1,你好努力!你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加油!

2,你堅持的精神,我很想學習呢!

3,欣賞你咁有毅力!

4,你做這件事好認真啊!

5,你好畀心機!

6,唔放棄係好嘅,支持你!

7,換個方法再嘗試,good try!

8,還有一步就成功了,加油!

家長們,今天就開始嘗試用「過程讚賞」回應孩子的行為吧。最後,我也衷心欣賞家長們所花的心力及時間,努力不懈地學習培養孩子的方法!

(作者/陳煜丹,資深教育工作者;圖片 / 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找快樂的孩子】讓孩子遠離情緒病的正向批評與稱讚(上)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