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魚會致敏?】中大醫學院發現鯇魚為本港魚類過敏主要源頭 新致敏原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

三餸一湯是不少香港家庭的日常飲食,魚類作為海產食物亦是常見及受歡迎的菜式。原來魚類過敏是香港常見的食物過敏之一,大約有0.25%學齡前兒童在進食魚類後會產生過敏反應。中大醫學院進行研究本地華人魚類過敏患者的特徵,結果顯示鯇魚比其他種類的魚更容易引起過敏。研究團隊還從鯇魚的小清蛋白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致敏原標誌物「Cten i 1」,並已於世界衞生組織及國際免疫學聯合會的致敏原數據庫上註冊,以協助診斷。

兒科學系臨床講師梁詩彥醫生
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
兒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梁逸軒博士

研究詳情:國際期刊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及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

研究團隊表示常規的魚類過敏測試,多以西方魚類作為致敏原的基礎,例如鱈魚和三文魚,華人較多食用淡水魚如鯇魚,現時採用的魚類過敏診斷可能未必準確。

準確的過敏測試可避免戒口過度。

全球有一半的食物致敏原來自魚、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和貝殼類海產。魚類過敏發病期較早,並會伴隨終生。患者發病時輕則出現皮膚或胃腸道的過敏症狀,嚴重可以有生命危險。魚類中出現的致敏原主要來自肌肉蛋白,一種耐熱的小清蛋白。由於不同魚類含有的小清蛋白水平不一,其致敏性亦各不相同。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解釋:「魚是我們日常飲食中常會用到的食材,蘊含重要的營養,例如蛋白質和Omega3,對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現時許多標準魚類過敏測試都是以西方魚類模型為基礎,意味現有測試可能存在漏洞。部份患者只對某幾種魚類產生過敏反應,對其他魚類品種則有耐受性。過敏測試應該包括更多種類的魚,例如淡水魚,以便作出更準確的臨床診斷,為患者提供更全面及適當的飲食指引,避免過度戒口。」

鯇魚是本港魚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患者對部分魚類品種出現耐受性

為評估華人魚類過敏患者的臨床特徵,和相應不同致敏魚類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表現(又稱為IgE,是一種與過敏相關的抗體),中大醫學院兒科研究團隊招募了28名曾經在食用魚類後兩小時內出現過敏反應的人士,參與「雙盲對照口服激發測試」,以了解他們的魚類致敏原。

參加者被隨機分配用三天分別進食含有鯇魚、三文魚或安慰劑成分的試食品,每次試食相隔最少48小時。
結果如下: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臨床講師梁詩彥醫生表示:「研究顯示,華人魚類過敏患者普遍對部分魚類品種出現耐受性。換句話說,一些對鯇魚過敏的患者,他們可以食用三文魚或其他品種的魚類,反之亦然。研究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我們建議日後的特異性 IgE 檢測應該針對患者的背景而選取相應的魚類致敏原。在我們研究的各個魚類品種當中,研究參與者主要對鯇魚產生過敏反應。」

由鯇魚中鑑定出新致敏原標誌物 Cten i 1

早前一項本地調查顯示,鯇魚是香港兒童食用最多的魚類。中大兒科團隊進行的另一項魚類過敏研究,就是調查鯇魚的致敏性。團隊招募了69名經IgE過敏測試證實對鯇魚過敏的人士,進行血液測試以了解他們對不同魚類的特異性IgE水平。

結果顯示,鯇魚的特異性IgE水平比與鱈魚和三文魚高,即代表會衍生較高的致敏反應。研究人員進一步純化三種魚原有的小清蛋白,並從鯇魚小清蛋白中鑑定出帶有最高IgE水平的Cten i 1,而三文魚小清蛋白Sal s 1具最低致敏性。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梁逸軒博士表示:「倘若敏感測試中沒有某種魚類的標誌物作檢測基礎,一般會以三文魚及鱈魚的特異性IgE水平作代替。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於香港患者而言,此兩種魚類都是致敏性較低,缺乏臨床參考價值,亦有可能導致敏感測試錯誤,出現假陰性。因此,我們研究日常食用魚是否更適合用作診斷工具,並成功確認鯇魚的關聯性。我們的調查更發現了一種新的致敏原標誌物Cten i 1,並已在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免疫學聯合會的致敏原數據庫註冊,成為診斷工具。我們相信,這將提高未來過敏測試的準確性及特異性。」

梁廷勳教授補充:「基於這一創新的發現,我們的團隊正進行以IgE或嗜鹼性細胞激活水平為基礎的敏感測試,希望給魚類敏感患者帶來更多更好的消息。我們亦歡迎公眾參與我們的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香港人口的致敏食物來源。」

個案分享

何太的女兒在八個月大第一次食魚,吃了一小口後便不停嘔吐,並出現蕁麻疹等嚴重過敏反應,需要入院治療。隨後數次接觸魚後都出現過敏症狀,便自行戒吃所有魚類。何太後來帶女兒接受中大的口服激發測試,發現女兒對三文魚有耐受性,便慢慢將三文魚加入膳食當中,讓其得到較均衡的飲食。
雙盲對照口服激發測試是診斷食物過敏的黃金標準。圖中的是加入鯇魚的肉餅。營養師先用豬肉打成肉餅,再加入不同份量的鯇魚。由於肉餅加入了不同的香料掩蓋魚的味道,因此接受測試的人不能分辨出肉餅的成分。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測試系統

皮刺測試

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測試系統

(沈高 / 報導;中大醫學院 / 相片)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