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專業】桌遊講師:港童失落「玩」的學習

大專講師林廷軒(Andy)本身為桌遊愛好者,於海外修畢心理學課程後,返港投身SEN學童教育,發現桌遊能成為非常好的教育工具。

Andy比喻SEN學童學習社交技巧,就如「香港人學西班牙語」,始終會帶入母語口音,但不代表做不到,而桌遊就是讓SEN甚至一般人順利表達情緒、學習協作、與人互動的工具/玩具。

港人忙碌 有空間也不懂運用

為何桌遊文化值得推廣?Andy第一個答案便是:「香港人太忙,不懂放鬆!即使突然給了你很多時間空間,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桌遊幫助人享受空閒的時光。」

他指每個桌遊也有不同「主題」,是桌遊的靈魂,有關於星際大戰的、疫症病毒、宮廷設計、史實故事……不同地方的文化也可融入遊戲中,玩家在投入遊戲的同時,可以學習歷史、認識異地文化,甚至一些地理知識。

更有好些機構會運用桌遊宣傳理念文化,比單向講授更有效。

WWF出版了一系列桌遊宣揚環保訊息(WWF網站截圖)
香港性文化學會「珍愛之旅」學生處境專用,集五種愛語、情緒與愛情集於一身的性教育桌遊(香港性文化學會網站截圖)

港人童年失落「玩」的文化

國外的學習著重「玩」,在澳洲讀書的Andy很是感受到兩地孩子學習氣氛的分別。他認為香港把「玩樂」和「學習」分開,在港講「學習」就是讀書寫子,即使是幾歲的孩子也是用識字率、語言能力等「認知性Cognitive」知識來評定水平。

但Andy認為「玩」也是教育,孩子的學習方法一向也是玩樂,而在香港側重知識的教育制度下,港人大抵上失落了「玩」的文化。

「其實在遊戲中也能學習協作、情緒表達、自我認識……現在甚至有公司專門出品幼兒桌遊,以年齡、訓練目標等作為分類,例如你有一個3歲的孩子,你想訓練他的自理能力,在目錄上一目了然,馬上可找到你需要的遊戲。」

以遊戲代替指令打罵去教育孩子,相信是每位家長的美夢。

著名德國早教桌遊公司HABA的網站,有清晰以年齡或訓練目的作分界,方便家長選購。(HABA網站截圖)

認真去「玩」

Andy又舉例本港近年一個潮語「堅趣」,原來源自於休閒研究專家,前加拿大卡加里大學教授Robert Stebbins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首次提出的「Serious Leisure」概念,意指「深度休閒」或「認真休閒」,把休閒遊戲的概念與「生涯規劃」、職業連在一起。「玩也可以玩到變成專業甚至職業!」這是Andy的解讀。

他認為只要正確向家長表達玩樂的意義,明白可以有助孩子學習,甚至將來就業,桌遊應可在主流教育中更被重視。

(盧珺鈺/採訪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