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五、六月疫情看似緩和,百業得以喘息時,本港七月迎來第三波疫情爆發,大部分行業再度面對經營困難。面對未知何時完結的疫情,不同行業各出奇謀,變陣維生。
經營泳會的黃海山教練更生出「線上教游水」奇招,成功保住六、七成學生。
半年兩度變陣 從泳池到海灘到線上
黃海山指,其實去年社會事件開始,已影響生意,至今年1月新冠肺炎爆發,生意額較往年同期更下跌超過九成。是以他經營的冰會由三月開始變陣,「泳池關閉,我們就去海灘。」惟三、四月天海灘水還是很冷,所以只有「泳隊級」的小朋友持續訓練。

熬過幾個月,五、六月疫情緩和、泳池重啟,泳會馬上復操,豈料僅個半月左右,第三波爆發。黃海山有感這次不是靠「捱」,真的要想想有什麼可持續的經營方式,於是生出線上教學的意念,至今已近三星期,近七成泳隊小朋友參與。
然面黃海山以及其泳會教練Carlo Sir均異口同聲,表示線上教學只能保持體能訓練,「唔掂水不能叫『學水』」,總括只能達正常訓練的兩至三成效果。
線上訓練難取代面授
黃海山及Carlo都坦言小朋友的運動教育不太可能用遙距模式,因為口述難以表達一個標準動作如何做到,即便教練在鏡頭前示範,同學亦難以掌握用力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