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無論是否延期,這段時間很多人除了關注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外,他們很多事情,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其中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家庭價值。
傳統家庭價值的政策,理論上有幾個向度:1. 家庭團結 (family solidarity) :即盡方法令家庭成為穩定的社會組成單位,主要以一男一女為主軸,盡量提供協助,減少他們離婚的機會;2. 生育控制:在出生率較高的地方,要做好節育工作,但在香港這種出生率甚低的地方,提供一切誘因鼓勵已婚夫妻生育成為政策中重中之重的點;3. 性別平權,隨着男女均有機會外出工作,在同工同酬的情況下,要提供政策供家庭養育孩子;要麼共管育養就要講求在工作和生活空間有更好的作息平衡(work-life balance),以方便雙親家庭照顧孩子;要麼就要從政策上給予更多空間讓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暫托服務。
支援家庭政策仍沒有系統地建立
根據2008年中央組委託中文大學的一份研究表示,增加家庭團結往往會令生育率下降,亦不會令性別平權得到重視。相反重視性別平權的人,未必會令生育率下降,而作息平衡往往可以讓更多人願意留港生育。報告指出香港愈來愈多非傳統家庭,即家庭不是由兩位家長所組成,所以新家庭政策如果要配合不同方式組成的家庭的需要,就要有更多給予家庭的配套。
我們假若未來社會要繼續討論將香港的家庭定義再放寬,引入不同方式的婚姻制度的話,例如同性婚姻,甚至多元成家等等,社會就需要有更多配套支援他們,但這種支援或者又未必會帶來更多的生育和社會穩定。如此,我們要認真問問家庭制度因着平權二字,要拓寬到多遠。
例如,當雙職家庭增加,政府可以用不同的政策鼓勵生育,例如延長父母的產假,提供更完善的托兒服務等等。同時社會要考慮如何平衡雙職家庭中二人的照顧責任,鼓勵父親進入家庭照顧孩子,提供空間給母親在家工作,給空間父母回家,孩子才可以得到父母的保護,以致健康成長。這些政策應該在立法會中被看見,這屆立法會到上月才勉強將產假和侍產假延長,但就沒有再就孩子成長的需要,給予家長更多的支援,一年下來免稅額未見上升,支援家庭的政策仍然流於派錢,沒有系統性政策幫助家庭穩定地建立起來。
立法議員要替長者及未來的孩子設想
不過沒有穩定的家庭,離婚率上升,要令社會有更強健的下一代,政府不能再假設孩子定必有良好的家庭照顧,社會要有很多政策來保護這些來之不易的新一代,令他們有平等的機會成長,就可能更加困難,如何令一個孩子有安全、快樂、包容的空間成長,其實已經成為未來幾年很多家長關心的事情,特別在今日的政治環境下,如沒有一張好的答卷,不少家長就已經準備行李,移民他國重建家庭。所以立法會議員要替未來的孩子好好想想,而不是以非友即敵的方法對待我們年輕的一代。
最後,我們還不得不留意,家庭除了下一代,還有上一代,我們的護老、安老服務服務足夠嗎?能夠令長輩們安享晚年嗎?他們的退休生活有合理的保障嗎?年老醫療和善終有合理的保障和安排嗎?之前四年社會就安老政策看似做了很多研究,可惜最後因為長官意志令整件事原本可以有一個好的改變,最終不了了之,只做一些小修小補,醫療保障只是開了個頭,但在政策制定過程卻寸步難行,長者是家庭的一個核心部分,如果沒有好的規劃,家庭仍然難以運作的。
今屆立法會選舉,作為一個愛護家庭的人,我們真要瞪大眼睛,看看這些候選人有沒有愛護家庭的政策,抑或只是一頭只有政治立場,卻沒有家庭價值,漠視孩子、家庭和長者的選舉動物。
(林育昌/撰稿)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正確資訊 ● 理性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