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獻禮】【在職媽媽VS全職爸爸(下)】Derek:父職無法用薪金衡量

「當看到戶口出最後一份糧,我知道此後要用另一種價值觀去衡量我所做的工作。」全職爸爸Derek,為照顧兒子Miles放下社工工作,至今五年。

Derek形容這五年一邊學做父親,一邊探索自己與父親的關係。

「我湊返我自己個仔有何特別?」

選擇當全職爸爸,不同朋友或媒體都對Derek好奇,但Derek一開始不喜歡特別強調全職爸爸這身份:「我照顧我自己兒子有什麼特別嗎?我選擇把一個生命帶來世界就是要負責任。」

別人覺得男人該事業心強,照顧家庭可能更接近母職,但Derek和太太Winnie都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父母雙方都一樣疼愛孩子,都有責任照顧,只是理性衡量經濟條件和性格後,自然地作出的選擇。

Derek認為父母照顧孩子是一種無須解釋的天性。

Winnie享受她的教學工作,但Derek亦強調自己很喜歡之前的社工工作,「遇到很合得來的團隊,本以為會做到退休,不過當更有價值的事(孩子)出現,就沒有猶豫,當時的同事們都非常支持我。」

「不想跟父親談及自己當全職爸爸」

Derek的父親是典型華人父親,終日為口奔馳,從事長工時的飲食業,Derek對他最深印象只有「食煙、跑馬」,所謂家庭活動就只是「周日飲茶,飲完行一陣商場,就沒有了。」父親的話「軍令」如山,從不存在「商量」。

久而久之,Derek和哥哥、妹妹都不太喜歡與父親近。後來父親有段頗長時間遠赴上海工作,差不多半年才回港一次,三兄妹反而覺得輕鬆。

到Derek自己為人父,決定辭去工作全時間照顧孩子,也擔心自己父親如何看待,所以從未正面談及。

「當爸後對父親更大埋怨」

自己當爸了,有比較能體諒自己的父親嗎?Derek失笑:「我本來也幻想如此!」

事與願違,Derek全時間照顧兒子反而激起了更多對父親的情緒。「我幫孩子換尿片時,就會想到我爸在我出生後,可能一次尿片也沒幫我換過。做爸爸的不是想24小時看到兒子嗎?為什麼他不是這樣。」

Derek愈愛自己的孩子,就愈埋怨父親沒有一樣的「愛」自己。同時也發現,他以為自己不想親近父親,但原來是極渴望他的認同。「我希望無論我是一個怎樣的兒子,父母都無條件接納我,好像我對我自己的孩子。」

去年以社會事件為導火線,Derek和父親衝突,結果Derek足足七個月沒回家。至今年年初,教會牧者開導Derek,他才放下:「當我自己都不能百份百了解我自己,我怎麼可以要求我的父母?」於是才在教會牧者的牽線下,父子再度碰面並互相肯定對方。

在與兒子朝夕相處的過程,Derek看到了想與父親親密無間的渴望。

Derek亦感恩自己能有空間如此密切地與兒子相處,因而造就自己對父親的反思。

「當我出最後一份糧……」

整體而言,Derek和太太都很滿足彼此共同建立的小家庭,惟在全職爸爸「上任」之初,還是有經歷適應期。

Derek描述當看到戶口「出最後一次糧」時,心情還是有點忐忑。然而在太太的鼓勵下,他知道:「不是因為『冇糧出』,我做的事就沒價值,只是從現在開始,我做的事不能再用錢衡量。」

Derek非常感激太太Winnie的支持和包容

但結果孩子出生首半年,Derek把家當成了「辦公室」。「我把我的工作成就感轉移到家裡內,太太成了我的『同事』,她因為不習慣我打理家庭的模式,變成做什麼我都看不順眼。太太當時受了我很多氣。」Derek一臉歉疚。

於是到孩子七個月大,喜歡攝影的Derek開始做關於攝影的自由工作,還在不久前剛完成一個相展,在照顧家庭以外發展自我。「我從不是要高舉『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事,我也認為父母不能完全沒有自己,但亦不能只有工作。『父母』職分無法外判,要為自己帶來世界的生命負責。」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