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正能量】新來港婦女製5000布口罩 助人自助

本港不少新來港婦女,因為言語不通,難以擴闊社交或找尋工作,部分更會造成情緒困擾、拒絕踏足社會與人接觸。

有社企專為基層婦女培訓謀生技能,二月底開始更投入生產布口罩,至今送贈加出售口罩已達5000個。

口罩互助建自信

香港疫情持續,至今導致不少行業停工,直接影響很多家庭的收入。「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社企 「手晴家」招募了一群基層媽媽製作布口罩,讓她們可在家工作,幫補家計的同時,可照顧因疫情停學而留在家中的子女,同時亦解決口罩價格高昂難以負擔的問題。

手晴家生產之布口罩

其中參與計劃,負責裁剪的婦女滿榮,曾在麵包店做兼職,然而下班時間都已無法買菜煮飯。「現在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都是老公,想他下班回家有煮家飯吃。在手晴家工作就有這彈性。」她更指疫情後找不到其他工作,天天在家感覺「很頹廢」,現在幫忙造布口罩,助人助己有意義得多。

另一位負責車工的小蘭,本曾自學車口罩給家人,正式參與手晴家的布口罩計劃後,她指有專業導師令她學到更正確的技巧。

手晴家布口罩計劃由二月底正式進入生產,項目經理李麗華指婦女們製作的布口罩,一半會贈送給有需要的基層家庭,一半會售賣予公司客戶或教會,目前贈送加出售的布口罩已達5000個。

彈性工作幫補家計 兼顧家庭

李麗華指手晴家婦女的收入由幾百元至兩萬多不等,視乎工作量,婦女們既可來到手晴家以時薪計收入,亦可把手工帶回家製作,以件薪計收入。「幫補多少看個人意願,這裡的工作最吸引她們的是彈性時間。」

她更指手工製作本身有紓緩情緒壓力的作用。她稱曾有婦女因來港的不適應,有兩三年融入不了社區,連出門買菜也辦不到,終致精神困擾,須到精神科求診。「但來到手晴家,專注力轉移,手工又可以培訓手肌肉腦協調、精神舒緩,一年多後,她已不用看精神科。」

最大成就:建立新來港婦女的謀生技能

施雅靜於2012年加入手晴家,並於2016年成為全職員工,負責產品設計及導師培訓。

她自言加入手晴家前,沒有做過任何工作。「當時初初到港,連基本溝通都做不到,覺得自己好冇用,搵工不敢、去街市買菜也不敢。來這裡(手晴家)透過學手工,順便想學識廣東話。」現已操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她憶述。

然而在手晴家她發現有不少跟她遭遇相近的婦女,在這裡即便不諳廣東話也不會有奇異的目光,在導師循循善誘下,更漸漸掌握技能。

專業導師教婦女們造手工品

至今已工作4年,施雅靜直言,手晴家可給予婦女們「生活幫補」,但論收入還未足以謀生,但她最大成就感是婦女們在手晴家一點一滴累積自信,有勇氣重新踏足社會,並回來跟她報喜說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

子女更喜歡媽媽

育有一子一女的施雅靜,大兒子中三,小女兒亦已小六,手晴家的工作令施雅靜少了時間陪伴子女,然而她卻發現孩子比從前她作為全職媽媽時更懂事。她猶記得一次女兒跟她說:「媽媽沒空照顧我,但媽媽手工好叻,我好欣賞。」

施雅靜看見一份能發揮她自己的工作,雖然佔據了她部份照顧家庭的時間,卻反而令子女更欣賞、體貼這媽媽。現在她放工回家子女都會趕上來幫她挽袋,更會協助分擔家務。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