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性別焦慮症】數百名青少年變性後 坦承希望可以變回來

性別焦慮真能靠變性手術克服嗎?德國一部以跨性別青少年為主題的紀錄片揭露了事實。紀錄片訪問了上百名跨性別者,他們在接受變性手術後感到相當後悔,甚至希望能夠恢復原先的生理性別。對於解決性別認同障礙,進行變性手術是一個普遍的渠道,然而有資質的醫生還是太少,許多人實施手術後並沒有真正解決性別困惑。

跨性別者對手術抱高度期待

據Daily Mail報導,德國今年推出一部關於跨性別者的紀錄片《生來如此》(Born to Be),訪問了上百名動手術後的跨性別者,其中1名年僅21歲的跨性別者 Ruby (假名,不想披露身份) 透露,經歷多次的變性手術,至今仍未治癒內心的性別焦慮,甚至一度萌生自殺念頭,其實她本可以成為一名模特。

28歲的埃文斯發現多數人都相當後悔動了變性手術。(圖片/ Charlie Evans Twitter )

來自英國新堡(Newcastle)28歲的查理,埃文斯(Charlie Evans)表示:許多性別焦慮症的跨性別者對手術抱有高度期待,但做了手術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她也曾游走在變性手術邊緣,後來認識與她處境類似的跨性別者,才發現多數人都相當後悔動了手術。

埃文斯說:她本身也是個跨性別者,出生為女性,但一直認定自己為男性,近10年來我持續服用睾酮素,來維持自己的男性特徵。不過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因此停用了睾酮素,恢復了自己女性的生理性別。」。

做過多次療程無法緩解性別焦慮

她將自己的經歷公開在網路上,沒想到有近30名跨性別者的與她聯繫,請她提供有關變性手術的經驗分享。這些人中不乏有19歲、20歲的青少年,他們在年輕時已做了手術,但現在很後悔做了這決定,因為他們的焦慮沒有因此得到緩解,反而身體承受更多不適。

拒絕披露身份的Ruby透露,經歷多次變性手術,仍未治癒性別焦慮。 (圖片/Sky News截圖)

先前一名21歲的跨性別者(女跨男)Ruby,她從13歲開始進入變性療程,預定在暑假切除乳房,她看到了埃文斯的經歷後,馬上與他聯繫。這名21歲的跨性別者表示:多年來做過多次療程,都無法緩解我的性別焦慮,今年5月我開始懷疑手術的可信度。現在她決定取消手術、而且停止服用激素。

埃文斯有感而發地說:經歷這些才明白,沒有甚麼女生腦或男生腦,也沒有生錯性別這回事。但我們知道,荷爾蒙阻斷劑是不安全的,她們需要荷爾蒙才能健康地發育。變性手術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她們要站出來,勇敢地發聲。

接受過變性手術培訓的醫生仍太少

德國推出的紀錄片《生來如此》(Born to Be),講述的正是關於跨性別的故事。以一名實施變性手術的醫生為主線,提供了對跨性別者的觀察視角。對於那些希望在醫學上實現性別轉變的人來說,醫生的工作任重道遠。

德國推出的紀錄片《生來如此》(Born to Be) 的劇照。

儘管變性人愈來愈多,但接受過變性手術培訓的醫生仍然太少。在《生來如此》紀錄片中,丁博士有一個候診名單,檔期已經排到了兩年後,有的病人還只是為了與他進行磋商,並非真正手術。

這是一部辛酸的紀錄片,講述了丁博士在西奈山變性醫學與外科中心擔任主治醫生時的工作。在早期採訪中,丁博士說到了為甚麼成為一名變性手術醫生,這讓觀眾對這類醫生的缺乏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基本上,醫院在選擇醫生時時只是問每個人是否願意進入跨性別醫療領域,每個人都說『不』,除了我。」大家都認為他瘋了。但當他了解到跨性別人群中不成比例的高自殺率,他對病人經歷的深切理解很快成為了他作為變性醫生的存在理由。

數百名接受過變性手術的年輕人希望自己沒有接受變性手術,希望能重新變回原來的性別。是的,現實中許多人發現變性後對性別焦慮沒有幫助。紀錄片之外的歐美國家也有同樣的故事。

(米妮/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Hundreds of transgender youths who had gender reassignment surgery wish they hadn’t and want to transition back, says trans rights champion

A Journey from Trans* to ‘T*RF’

【求助無援】專訪五名美國媽媽 因子女變性陷入傷痛

【跨性別】青少年服 藥「提前變性」美國跨性別爭議有幾大?

【跨性別】3件難以置信的事件 可能影響你?

【悔變者心聲】變性人「出櫃」剖白 希望有助同路人

美媒指:社會拒認逆轉變性手術的存在!為甚麼?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