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家庭事務部推出小冊子,目標對象是那些被稱為「右翼」家庭中的幼童。所謂「右翼」是指反對性別理論、多元性別、性化孩子和移民政策等政治觀點。許多德國人紛紛站起來反對,形容做法令人聯想起當年納粹政府的行徑。
該小冊子由一個叫「Amadeu Antonio Foundation」的組織印製,這個項目據稱得到德國政府4,600歐元的資助。家庭事務部部長法蘭基絲卡.姬菲為此60頁的小冊子撰寫前言。她形容自己全力支持這小冊子,「以民主和兒童權利作為童年教育」是非常重要,為了幫助他們形塑一個「在多元世界裡有自信的生活」。
小冊子的作者恩科里.加薩(Enrico Glaser)和朱迪.拉納(Judith Rahner)認為多元教學的目標,應加入性別平等和性別身份的多樣性,以及他們生活的方式。接納這些生活方式是「民主態度的一部分」,而且「對於避免基於性別和性傾向的歧視來說是重要的,這樣可以釋放雙性和變性孩在他們眼中,「右翼」激起仇恨,反對多元,以性別瘋狂(Genderwahn)之類的字眼攻擊別人。他們要「再培育我們的幼童」,讓他們不受「真正」女孩和男孩之類的思想所荼毒。
小冊子枚舉了必需被正視的幼童態度。在幼稚園裏,有一對表現特別出眾的兄妹。他們「很少提及周末做了甚麼」,「安靜又被動」,並沒有甚麼紀律問題,反而特別循規道矩。而作者形容他們有顯着的「傳統性別角色」,即是「女孩穿辮飾裙子,在家中學習針織。男孩則常鍛鍊體格」。
作者稱這些態度和行徑是來自「種族主義的家庭(völkisch family)」。他們建議要向孩子(和他們的家長)講解「兒童權利」和「多樣性」的存在。「粗獷的玩意不只是給男孩,休憩閣也不只是給女孩」。在作者眼中,那種是專制和性別刻板定型的教養方式,限制了兒童發展多樣可能性。
小冊子又引用了另一個處境,提到男孩在打扮為女性的遊戲課堂裏,受到家長投訴時,教師和學校可以如何應對,以及要向家長解釋多元和寬容的教學目標。「老師必須告之母親,她那種『男孩不可塗指甲油』的前設,是她把自己的社會性別角色加諸在她兒子身上。」
組織認為,那稱為「多元生活方式的教學法」,以及「社教化裏的自主選擇」,目的是要在右翼高漲的社會裏,防止「個人發展的可能性不被剝奪」。小冊子中特別提到要小心《席捲全球的性革命》一書的作者顧家碧(Gabriele Kuby),形容他是極端保守的作家。
德國專欄作家貢納.舒里斯(Gunnar Schupelius)形容小冊子明顯是去得太盡,「國家和幼兒教育的責任不是去查核和糾正家長的生活方式」。他認為容許國家用這種方式侵入家庭私人生活,是逾越底線。
據《Berliner Kurier》報章報導,許多家長對於刻板定形這描述感到憤怒,而出版小冊子的組織亦忙於處理許多怒氣沖沖的家長投訴。
延伸閱讀
Kids from ‘right-wing’ families must be re-educated: German govt.-backed broch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