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談過,浪漫愛情電影的關鍵是困難。重重困難襯托出情侶間的不屈不撓,背後動力是對真愛價值的追求。《火星任務》也有重重困難,但追求的不是愛情價值,而是生命或生存價值,可說是「浪漫生存電影」你或許沒想過,生命也可用「浪漫」去形容。但當我看到主角終於在重重困難中獲救,的確令我「感動」,原來生存也可以很浪漫,這是我們很少想到。

男主角Mark在火星上意外被同伴遺留在火星,同伴以為他已死亡。當他醒來,才發現自己孤身一人在火星,而且受傷。於是他立即返回居住艙處理傷口,用釘書機把傷口埋口。傷口問題解決,然後是物資問題。他立即點算物資,計算自己能支持多少日,大約有幾百日,但下一次任務組員到火星的時間是四年後。於是他努力找其他物資,讓他發現其中一個箱有不少馬鈴薯,但這些份量也不能幫他維持四年。於是他下了一個驚人決定,就是種植馬鈴薯。他努力在火星拿泥土,然後透過登陸艙的燃料自行進行化學實驗,最後得出「水」。但第一次發生爆炸失敗,他再檢討原因再次進行,終於成功,然後種出馬鈴薯幼苗。

同一時間,地球的太空總署發現火星探測車被移動過,推斷Mark仍在生,然後籌備營救行動。單單是聯絡地球,Mark也花了很多心思和時間。首先在遠處找一部早前埋在泥沙中的拓荒者號,用以上的旋轉攝影機作簡單是非題對話,傳送對話更需約32分鐘。他嘗試用26個字母加上問號,但鏡頭旋轉角度太小(13度)造成辨識困擾。他不斷想,終於想到用16進位的標準代碼表,開始跟地面控制中心進行更複雜的對話,然後根據地面控制中心的指引駭進火星探測車的電腦,才令太空總署透過拓荒者號連上探測車的頻段,終於能用文字進行對話。

我看到這裡,反問如果是自己,或許很快氣餒。困難之多,比你想像更多。有一次發生意外,所有正在種植的馬鈴薯因暴露在火星的低溫低壓環境而死亡,且無法再次種植,生命的倒數再次加快。正至最後拯救過程,他和拯救隊在外太空的速度和距離十分遠,沒有在計劃之內。最後Mark要刺穿手套令氣壓外泄,令自己加速向拯救隊,將距離縮短。直至指揮官終於成功抓住Mark,我才鬆一口氣。整個過程驚險萬分。 雖然這是科幻電影,但沒有令你覺得「太假」或「脫離現實」的情節,甚至有種「比真實更真實」的感覺。

生活就是如此,不用等待太多奇蹟,不斷努力可能只有寸進,有時事情發生甚至在你計劃之外,令你需要繼續奮鬥。Mark所努力的就是生存。今天不少人存有生活/生存艱難的末世心態,令我們再次思想努力生存的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