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9年下半年的社會運動,2020年又迎接了新冠肺炎,這學年的大學生近乎沒有上實體課,但卻經歷與別不同的「學習」。
浸大社工系三年級的Summer,中大BBA四年級的Pepe(化名),以及中大法律系四年級的Debby(化名),三個立場、思考方式各異的大學生,本學年從專注學業中抬頭看見了香港所發生的事,與這個土生土長之地產生了與從前不一樣的連結,對於政治關注度以及看前景的眼光,也同在這一年產生了變化。
政治埋身 不再是「別人的事」
修讀社工系的Summer自言一向都關注政治,更是理想主義者,一直相信從幼稚園開始所學到的、通識科所教的,「政府該有什麼功能,法治該有什麼功能……我從小深深相信事情就是這樣,是非觀也是如此建立,但長大後我發現現實與我想像的不同。」
Summer 指在社會運動上,尚可理解政府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和立場,及至年初新冠肺炎的處理,才徹底的感到失望。「我一度以為在生死關頭,關於政見的衝突可淡化,但政府竟在這種關頭也從政治考慮去處理公共衛生問題。」她意指包括政府堅拒封關的決定在內,並其他她認為反應緩慢的措施,「他們(官員)不都是香港人嗎?為什麼如此不珍惜香港人?」
BBA的Pepe和法律系的Debby則直言因社會運動才更留意政治。
Pepe在去年社會運動中,沒有參與任何激進表達的行動,但有加入和平遊行。她以前覺得政治是很遙遠的事、別人的事,但現在變得非常「埋身」,可能身邊的人就牽涉其中,或同學們變得很多討論。

警察在中大校園與同學對峙那幾天,作為中大生的Pepe從電視上,看到自己每天上課必經之地變得烽煙四起,她感到陌生又心痛。「我本來不是特別愛中大,但許多同學因為政見分歧,早已不回家,宿舍成為他們的家園,我能理解他們想保衛家園的心情。」
因與家人政治立場相近,Pepe沒有經歷這些「無家可歸」的同學的痛,但她仍感到「本身有的自由好似慢慢冇左,我真的能接受這個我未來數十年都會一直居住的香港變成這樣嗎?」
沒有特別提及個人政治立場的Debby,同為中大人,亦認為政治在這一年瞬間變得太近,想不關心也沒可能。但Debby直言前途仍是臨近畢業的她最大的關注,「我覺得政治是重要的,然而政治不是絕對的對錯,是觀點問題。我不會花掉我整個人生去處理,所以我會專注目前升學、就業安排。」
怕入中資銀行 憂前程受政治經濟拖累
三位大學生都差不多是在去年11月開始沒再接受現場授課,三人均指出線上教學有限制,多少影響學習進度,例如角色扮演(role play)等教學模式無法進行,也難以即時向教授或同學發問問題、討論,單向模式變得不像大學教育。然而Debby同時認為大學是培養自學精神的地方,即使沒有面授,也不應帶來巨大影響,但本港接連受到社會運動和疫症的衝擊,才更令她們憂慮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