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仍未有肯定的復課日期,全港學生、師生、家長,都在適應線上教學。然而,SEN(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和家長,一些必須的訓練項目如語言治療、感覺統合訓練都只能停頓,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現年三十多歲的單親媽媽紀彤,獨力照顧著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五歲孩子子滶,疫情開始後每天都要到凌晨方可入睡。
母代師職 每晚做到凌晨
因家暴問題與丈夫離婚的紀彤,獨自照顧ADHD的子滶,所幸紀彤的媽媽體諒,多番照顧,然而今年初媽媽回鄉探親,豈料疫情突襲,至今未能回港,使紀彤的照顧更見吃力
她指停課後,老師都有電郵給家長,「內容差不多是教家長點做埋老師果份。」她苦笑指家長始終不是專業,只是「頂住先」。至於為SEN學童設的培訓中心更是完全停頓,令她擔心孩子的學習發展會受影響。

她現在的生活作息就是早上看老師指導,然後弄好早餐、午餐,下午則要弄孩子需要的學習素材,陪孩子做訓練,再弄晚餐,待孩子睡下後,再處理家務,到凌晨自己才得以休息。
旁人目光最難受
因為孩子全時間在家,帶外出買菜都要帶著他,紀彤指旁人眼光才最令她辛苦。
子滶是高智能ADHD,其實智商和自理能力跟一般同齡孩子沒有分別,只是固執行為令紀彤最頭痛,「嚴重時他會除衫、除褲、瀨尿、碌地、打自己」。
她說試過在往街市的途中,子滶鬧情緒,在地上打滾、脫下鞋丟她或路人,旁人不斷指指點點或投以奇異目光,她也只能站著等孩子鬧完,結果等了一個多小時。「以前會好介意,不斷想制止孩子,但現在知道只能給他耐性,那就只好承受別人目光了。」
為免類似的混亂狀況太常發生,紀彤至好一周只出外買菜、買日用品一次,提一大個手拉車。也許是因此勞損,她現已有膝關節痛無法上落樓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