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的管教

 【找快樂的孩子】中國文化重視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有關「養不教,父之過」,與及「棒下出孝子」等論述,都是強調父母主動管教孩子,以致孩子能夠作出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 你們還記得小時候父母怎樣管教你們嗎? 執筆寫字的時候,有沒有被批評執筆姿勢不正確,或是寫字不漂亮?又或者舉止坐姿不夠端莊禮貌?

父母最感羞辱是被人責備子女無家教

對中國父母而言,最大的羞辱可能是責備他們的孩子沒有家教,因為孩子的行為似乎反映了父母的管教內涵和能力。在反送中運動中,在機場被攻擊的《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的爸爸在訪問中提及他叮囑兒子來港時要展現他的素質,即使兒子已經成年,父親仍然不忘提醒他要展現正確的行為操守,中國父母對管教孩子的委身在此可見一斑。

中國父母傾向教導孩子遵守社會規範,當孩子被稱讚為乖巧的時候,同時意味着父母有良好的管教策略。積極管教孩子是中國父母的優點,但是除了管教孩子遵從社會規範之外,父母還可以管教他們甚麼呢?

中國父母傾向教導孩子遵守社會規範,當孩子被稱讚為乖巧的時,同時意味着父母有良好的管教。(圖片來源:pixabay免費圖片庫)

西方心理學推動 「優勢管教」

近年西方心理學界推動正向心理學,當中與管教有關的稱為「優勢管教」(strengths-based parenting), 其中的重點是父母避免過份批評及擔心孩子, 透過發掘及培養孩子的優勢,讓他們的生命得著充分的發揮。我認為這學派的論點很值得中國父母參考,東西方文化互補,知己知彼,孩子就會被管教得更全面。

為甚麼父母對於孩子的行為第一個反應總是提醒及糾正呢?

研究strengths-based parenting的學者 Lea Waters 指出,人的腦袋裏有一種「負面偏見」(negativity bias),這是人類原始的生存機制,讓人類能夠較快地察覺環境的問題,而不是環境的優勢。這就好像一塊有污漬的玻璃一樣,當人透過這塊玻璃往外面看的時候,往往只是留意到污漬,而忽略了窗外更大範圍的美景。應用在管教方面,當事情一切如常的時候,父母容易視之為理所當然。但是當問題出現的時候,父母的焦點往往只是集中在問題上,把問題放大,甚至蓋過了孩子的優點,擔心孩子的將來,因而容易造成親子衝突。故此,父母要刻意學習轉移注意力到孩子的優點上,克服腦中的本能負面偏見,避免誇大孩子的問題,協助孩子建立一生受用的樂觀感和抗逆力。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學士、碩士及哲學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文憑。 曾任全職社工、全職媽媽、 全職義工、全職博士生;現職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講師。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