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罪與罰》是2017年的韓國電影,值得我們深思人性善惡。
「以下將有大量戲透……」
電影有趣地以消防員金自鴻作為主角,他是絕頂好人,因拯救小孩子而墮地身亡,甚至有貴人的名稱,但他仍需要通過七大地獄的審判,檢視他一生有否犯罪。

在東方文化的審判觀,生前善惡是可以互相抵消,才有行善積福的想法。但這電影的審判觀較接近基督教,不計善行,只要你有一點罪,即使你一生充滿善行,都可以不通過而進入地獄。

雖然如此,金自鴻確實是一個大好人,無可挑剔。電影就是要將他的一生抽絲剝繭,看看他有沒有一點罪惡。最後發現他犯了滔天大罪,為觀眾營造極大張力及不安感。
在審判有沒有懶惰的地獄,金自鴻不但做消防員,更有兼職晚上工作,理應不會犯懶惰罪。但當他指出勤力的原因是為了金錢時,審判官改變主意,要懲罰他,因為金錢是偽神。然後地獄使者再解釋,他是為了病母才努力賺錢。

電影就是如此充滿一正一反的辯證張力,表面上是善行,背後或許是惡行。看看你身邊的人,當你以為小明是勤奮努力的人時,背後卻可能是一個貪錢吝嗇自私自利的人。當你以為大強是貪錢吝嗇的人時,他背後又可能為了養育家人的孝子。
同樣,當你以為金自鴻是絕種好人時,他竟然在最後一關地獄時,被揭發犯下企圖殺弟弒母的彌天大罪,一個連普通人都不會犯的罪,竟發生在他身上?他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幫母親解脫,只是想離開一個沒有希望的家。當他被弟弟阻止後,充滿內疚離家出走。

我們傾向把東西簡化,很容易把人二分為好人壞人,日常生活如是,社會政治如是,以為這個二分才是人的普遍狀況。但電影告訴我們,大好人也有黑暗面,大壞人也有良知一面。人就是這種同時是好人也是壞人的辯證結合,這才是普遍情況,純粹好人和純粹壞人是極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