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跨性別

【未跑先輸】生理男於女子組短跑奪冠 康州高中爆爭議

比賽場上,身高、體型、經濟能力都是一些獲得運動界接納的差異,為何就不能平等地接納生理性別的差異呢?

美國康涅狄格州的高中生莎蓮娜.索妮在《霍士新聞》節目中探討跨性別女子運動員參加女子組項目的不公平。

索妮並非甚麼運動明星,能成為新聞焦點,皆因她在一場高中學界女子組短跑激鬥中輸給兩名生理男。兩名跨性別女子分別取得首名和次名,索妮在該場比賽中取得第八位,剛好在差兩名席位下被淘汰出局,無緣參加往後的比賽。

索妮接受節目主持訪問時,「我為這些運動員而高興,我全力支持他們對自己真誠,有勇氣去成就自己所相信的事。但是在運動界,這完全是另一回事。清楚的科學證據顯示,男性的生理機能比女性強。讓沒有任何激素治療的生理男與順性別的女孩放在同一標準上是不公平。」

贏得首名的跨性別女生為泰利.米娜,以6.95的成積在55米衝刺套冠,而17歲的安祖雅.依雅活則以7.01秒完成賽事。第三名的成績為7.23秒,而他並非跨性別。米娜和依雅活在去年100米短跑賽事中取得名列前矛的成績,而米娜亦在今年贏得300米短跑賽事。

據《跨運動員》網上資料的紀錄,在17個無條件容許高中學生按心理性別參加異性賽事的地區,康州是其中之一。有7個地區則對這種做法有所限制,包括按出生證明來參加比賽,或只容許有進行激素療程或已完成手術者比賽等。其餘州份則未有政策指明做法。


順性別的女學生已肯定「未跑先輸」……一場不道德的對決
Photo by Massimo Sartirana on Unsplash

依雅活向《霍士新聞》表示,「變性後,我更加認識自己和其他人。我永遠都嘗試專注於家人、朋友和支持者給我的正面鼓勵。而負面的,就成為我跑得更快的動力。」

依雅活卻有自己的解釋,「不是跨性別的人也有其他優勢」,例如一些人長得比較高,腿比較長、身型比較完美、家庭經濟比較好,都會令到這些人跑得比較快。

對於那群高中生理女來說,「跑輸」的代價不只是失去榮譽。

「我的隊員和參賽者都為到他們的跨性別身份高興,但仍然覺得不公平。我們整季都努力練習、付出極多,在競賽場上因為遇上生理男而失去參與國家賽事的機會,我們很傷感。」索妮和他伙伴表達不滿,原因是他們有機會錯失報讀大學的資格,因為康州大學只考慮「速度」,不問原因。

據《霍士新聞》報導,順性別的女學生已肯定「未跑先輸」,「在未跑前已知道結果。一場不道德的對決。我完全支持他們表露真我,但這應該是在校園生活的權利,運動場上總是有更多其他保守公平競賽的規矩。」

事實上,網球界「女金鋼」娜華蒂露娃近期亦曾警告,當愈來愈多女子賽事容許跨性別女參加時,女性的運動競技本身將受威脅。然而,娜華蒂露娃的言論受到多方譴責,其中包括同志組織。

Photo-by-Nicolas-Hoizey-on-Unsplash

【男廁女用】密州最高法院裁定跨性別納入性別歧視法下 跨男:社會將逐漸適應

密蘇里州一所中學要求一名自稱內心是男性的女學生使用女性的淋浴設施和洗手間,被告性別歧視。

據《WDAF-TV》報導,阿普柏利在2014年10月向密蘇里州的人權委員會(與本港的平機會為同類組織)控告藍泉校區,稱校方因為他的跨性別身份而作出性別歧視。委員會在2015年向校方展開法律程序。

阿普柏利出世時是名女孩,於9歲開始自稱為男性。入稟狀記述校董會和校方不容許阿普柏利使用男生浴室和更衣室,並指出自己的「法定性別已是男性」。

初審時法官駁回案件,原因是性別歧視的條例不包括「心理性別身份」。

阿普柏利一家不服,遂向更高級的法院上訴,最終上訴至密蘇里州最高法院。密州最高法院今推翻之前的裁決,阿普柏利的上訴得直。裁決要求該案發還下級法院重審,意味着藍泉校區仍未收到更改其現行政策的命令。

跨性別人士不能按自己內心性別使用性別區隔的設施,是否屬於刻板性別定型的歧視呢?是這次案件需要澄清的部分。

最高法院基於阿普柏利的事件屬於受保障的「性別」類別、在公共服務範疇受到差別對待、差別對待關乎性別、以及受到損失等四個原因,認為前級法院判決的理由不當,需要重審。

阿普柏利的代表律師受《WDAF-TV》訪問,這是首次在當地的最高法院裡要求澄清《密蘇里人權法案》中關於性別字眼的定義,「因為它(法案)涵蓋性別歧視,其中包括了基於性別刻板定型或基於這種對待的歧視,任何人都可以基於此提出受到歧視的證供。」判辭補充,要求法院再考慮跨性別的歧視是否屬於性別定型。

去年初,阿普柏利已於藍泉南部學校畢業,現就讀社區大學。「事件走到這步,我已相當高興。因為我認為這對於學校一路走下去相當重要。對於許多只不過是想受到教育的跨性別兒童來說,我認為已製造了一些效果。」

阿普柏利形容這是同志群體在公共設施上的首個里程,並希望官司在其他公共設施的使用上能產生漣漪效應,「社會將會逐漸適應這種包容他人的政策。」(綜合外電報導)

延伸閱讀

Transgender student’s lawsuit against Blue Springs schools goes to Missouri Supreme Court

Missouri Supreme Court rules in favor of trans Blue Springs student’s bathroom case

SUPREME COURT OF MISSOURI

【父與母女對簿】加國裁定反對女兒變性等同家暴 父親不服準備上訴

加拿大卑詩省一名父親,被裁定不能阻止醫生處方睪丸素給他13歲的女兒,並稱若有人企圖說服該女孩不去變性,都是觸犯家暴條例。該名父親不相信法庭正在保護兒童,正考慮上訴至國家的更高級法院。

案中女兒化名A.B.。據加拿大《國家郵報》報導,卑詩省最高法院法官貴格利.布頓於本周三裁定A.B.在法律上有能力判斷服藥風險,又接納她若不得治療將會以自殺威脅的說法,「基於A.B.醫療需要的證據全面,我得出不能再拖延激素治療的結論。」

案例對家長權益意味着深遠影響

這次判決完全剝奪父親的教養權,因為判決包括了「任何嘗試遊說A.B.終止治療,或視A.B.為女性,或用女性代名詞,在《家庭法律條文》下都要可被視作觸犯家庭暴力。」

該名父親的代表律師對《國家郵報》表示,「(他)很失望……他相信自己孩子不能明白變性治療所帶來的風險和後果,以及對那孩子將來的傷害。」當地組織「文化守衞」的加里.森信認為判決關鍵,對於家長權益意味着有深遠影響。

《聯邦黨人》媒體報導,該名父親曾表示自己對於女兒「探索成為男性角色」並「沒有意見」,只是考慮到女兒的年紀和使用激素的長遠影響。

「我的女兒只是13歲。我相信她未有足夠的心智能力和成熟的心理狀況去作決定……尤其因為許多效果是不能逆轉的。」這是去年該名父親向醫院中社工所提到的。當時他認為醫院沒有取得他自己的共識,不應進行醫療程序。

該名父親提到自從自己和太太多年前離婚,女兒一直承受心理和精神困擾,變得很脆弱,因而有變成男性的想法。據法庭紀錄,他的女兒「患有抑鬱和曾經四度自殺」。

政策指明學生有權就性別身分保密

在中一時自認為「女同志」。同年,她在學校看完一套支持跨性別的影片「Handsome and Majestic」後將自己頭髮剪短。學校輔導員協助她取了一個男性名字。該名父親對於女兒會見醫生和同志政客,取得激素注射等全都蒙在鼓裏,因為當地的「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政策指明學生有權就自己的性別身分保密。

直至太太告之簽准女兒用藥時,該名父親才得知情況。醫院則向該名父親表明,他的女兒使用激素並不用取得他的同意。

該名女兒所填寫的自主同意文件上指明用藥「使青少年得到新發展」,又註明使用男性激素可導致「頭痛,偏頭痛、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糖尿病、性傳染病的風險」,對於生育和長期影響均是「未知」。

審訊過程裏,紐約臨床心理專家葛蘿絲曼和兒科內分泌科教授的范密德分別為專家證人,向法庭表述兒童接受變性治療的心理和身體嚴重影響。法官以二人未有直接談論該女孩情況的理由而認為理據不足。(綜合外電報導)

延伸閱讀

Transgender teen can proceed with hormone treatment despite father’s objections, B.C. court rules

Canadian Court Rules Parents Can’t Stop 14-Year-Old From Taking Trans Hormones

IN THE SUPREME COURT OF BRITISH COLUMBIA

Legal dispute between trans child and father takes new turn over freedom of expression

 

 

【跨性別】青少年服 藥「提前變性」美國跨性別爭議有幾大?

夫婦拒絕兒子食藥變性痛失監護權?著名女權主義者主張「男人不是女人」被推特刪帖?學校教授男孩都有月經?若不是由《CNN》、《BBC》和《泰晤士報》報導,還以為是假新聞。

一宗又一宗引人側目的事件,只因歐美吹起跨性別狂熱風潮。世界各地都關注跨性政治如何影響社交媒體、家庭和學校。

特朗普政府一度拒絕再為跨性別背書,而巴西新任總理博爾索納羅則明言要維護家庭,以及傳統的兩性意識。西方社會被左翼的性別意識蹂躪多年,保守主義再次受到人民歡迎。

下述三件跨性別事件,讓你掌握性別政治可以如何影響香港。

有些制度正服膺於性別政治之下,而他們並不尊重家長的意願和權利
Photo by Daniel Cheung on Unsplash

無視家長意願

俄亥俄州法官褫奪當地夫婦對兒子的撫養權,而原因是該夫婦不贊成兒子服食變性的荷爾蒙藥物,該名少年由贊成他用藥的祖父母所接管。青少年服食藥物變性在醫學界存在極大爭議,但當地的兒童醫院無視風險,讓少年以祖父母的醫療保險付費取藥。

事件正向所有父母傳遞一個訊息,有些制度正服膺於性別政治之下,而他們並不尊重家長的意願和權利。

墨菲所維護的無他,不過是真正的女人
Photo by T. Chick McClure on Unsplash

男人不是女人

維護生命和家庭的一方已深知矽谷支持女性主義和同志的潛規則,對於要在社交媒體上被審查,刪帖,下架,甚至被告,也見怪不怪。推特新增規定禁止棄名錯稱、性別錯稱,使到加拿大的基進女權主義者梅根.墨菲被暫停用戶。墨菲被禁,皆因在推特發表「男人不是女人」的言論,又刻意用「他」來形容一些跨性別女性,盡顯排跨女基的性情。

「女人、女孩都不應承受色瞇瞇的男人潛伏在更衣室,嚴重的更可能是發生性侵。女人也應該有屬於女人參與的球隊」墨菲所維護的無他,不過是真正的女人。

英國的學校宣佈要推動「正向月事約章」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消除對月經的歧視

認為性別可以變的跨性別者,很明顯不會接受人的身體構造。英國的學校宣佈要推動「正向月事約章」,向小二學生灌輸「所有性別」都有月事的意識,消除對於月經的偏見。守則列明,「學習月事的用語是對所有性別、文化、信仰和性傾向都是包容的。」英國保守黨議員戴維斯以「痴線」形容事件。

他們不惜要違反生理,也要在學校課程中滲透性別意識,向幾歲兒童落藥,一切都是推動跨性別意識。

【幼稚園性教育】 幼稚園學15種性別?加州嚇人的性別教育

缺乏性教育固然不理想,但藥石亂投地教,搞不好會影響兒童一生。幼稚園學生在排隊、上洗手間時,能夠學到生理性別。在美國加州公校裡,幼園學生將要接受另一種性別教育。

透過衣着、顏色和玩具等教具裏,老師要教授他們拒絕性別定型,甚至從圖書和其他教材等學習跨性別意識。課程指引推薦的參考讀物,講述男孩成為公主的故事,另一本則教孩子有15種性別。甚至告訴兒童,無人知道嬰兒的性別是男是女。

灌輸小孩知道生理性別不限於兩種

這些指引是來自加州政府教育部的健康教育框架,是寫給5歳至8歲的兒童繪本從指引的第三章可見。「與幼稚園學生探討性別的方式是探索性別定型,以及運用開放式問句,例如男孩/女孩所喜好的顏色、玩具、活動是甚麼,當定型出現後再挑戰他們的想法。」

教育部所建議的指引明言,「透過討論,給孩子看看一些同齡而又不切合典型性別定型的圖片。那些例子不用誇大。用簡單的差別,例如顏色和玩具偏好,藉以示範如何接納性別不一致。」

過去已有確實的研究發現,兒童時期有性別不一致情況的人,將來有更多機會發展出同性性吸引。指引正引導兒童接受性別不一致。

早前已有學校提及上述指引的問題。教育工作者布妲.納莎更發現指引嘗試向兒童灌輸性別是一個光譜,「意味着性別概念可以無限地延伸,而不是限於兩種生理性別。

教導兒童只能推測嬰兒的性別

指引第1847行推介幼園老師使用《你是誰?》一書,書中描述性別是「男孩,女孩,兩樣都是,兩樣都不是,跨性,性別酷兒,非二元,性別流動,跨性別,性別中立,無性別,中間性,雙性,第三性,雙靈……」,總共有15種不同的性別。此書更教導兒童,由於嬰兒不能表達自己,所以其他人只能推測嬰兒的性別。

另一本獲指所推薦的書,被形容為「適齡」的《My Princess Boy》則讓老師用作「示範性別如何差異和寬容。」

納莎透露加州政府的教育部門將在今年五月決定如何採納這些教學框架。「相比以往所採用的教學框架,這次有機會為家長、學校和我們的文化帶來廣泛影響。」納莎補充,此課程沒有退課機制,意味著家長和學生都無法逃避問題。

(編者按:跟進2019年1月時加州教育當局收集各界對於新修訂的幼稚園及小學健康教育指引,當中最具爭議是建議書單內,部分讀物提出多種性別,在不少家長及團體的反對聲音下,當局在2019年5月推出新修訂指引,刪除了建議書籍。然而,加州教育部門指出:「並不是要禁止這些具爭議的書籍,不是說書籍很糟糕,但刪除將有助於社會各界剔除當局強制要求使用這些書籍的誤解。」)

由於嬰兒不能表達自己,所以其他人只能推測嬰兒的性別。(Photo by Jerry Wang on Unsplah)

延伸閱讀

California approves new guidance for teaching sex education

california May Teach Kindergarteners There Are 15 Genders

加州5月擬教幼稚園15種性別 父母不得拒絕新課程 《風向新聞》

加州萌萌奔潰!全美首例,公立學校課本教導LGBT議題 《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