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專欄

【亂世家人】你不知自己的夢想嗎?《淪落人》

《淪落人》是一套低成本製作,只靠劇本和演員支撐的出色電影。

黃秋生飾演的昌榮是一個悲劇人物,一場無妄之災令他肩膊以下的位置動彈不得,雙手只能有限度活動。而且老婆和兒子離他而去,到外國生活。照顧他的女傭也走了好幾個。始終照顧一個大男人絕不容易,除了日常家務外,還需要抱他上落床的體力,幫他洗澡,更換尿褲和幫他排便。有時更要忍受昌榮的脾氣。

昌榮形容自己的生活就是吃拉睡,而且都需要別人協助,像一個廢人。但他仍有一個朋友,就是李燦森飾演的張輝。張輝會幫他找新女傭,也會定期探望昌榮,有時會買一些成人光碟送給昌榮給他看。但昌榮仍然覺得人生苦悶,有一次與張輝看成人影片幾小時,看到想嘔。

表面上電影十分沉重,但昌榮鬼馬的性格令整套電影充滿喜劇元素,令人笑中有淚。特別是他跟新女傭Evelyn 的互動。一個不懂廣東話,一個不懂英文,但一起生活後,大家成為最好的朋友。

Evelyn雖然是一個女傭,但背後也有辛酸的故事,婚姻失敗及放棄大學和攝影的理想。但她似乎願意接受現實的限制,沒有埋怨。有一次,Evelyn問昌榮有沒有夢想,他說自己沒有夢想,但唯一想做的,是可以與身在外國讀大學的兒子一起去畢業旅行,但知道自己必定做不到。也有一次昌榮跌倒在地,十分討厭自己沒用,也不明白為何當日路過都遇上意外。但Evelyn鼓勵昌榮:「你無法選擇不坐輪椅,但可以選擇如何坐在輪椅」

Evelyn沒有說明具體方法,似乎只是說了一句正面但空洞的鼓勵。但當時日過去,昌榮真的找到「如何坐在輪椅」的方法。昌榮以為自己已經不能再追尋夢想,但當他發現Evelyn未完成的夢想時,他就找到自己的夢想,就是暗暗幫助Evelyn追夢,這也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一個不懂英文的人,幫另一人向大學撰寫英文自我介紹,製作作品集,鼓勵她參加攝影比賽等,甚至令她得獎和成為著名攝影師的助手。Evelyn形容昌榮是Mr. Dream Giver(為人達成夢想的人)

在電影最後,Evelyn暗暗告訴昌榮兒子,父親的夢想是跟自己去畢業旅行。然後兒子決定畢業旅行是回香港探望父親。這是整套電影最感動的地方。

當昌榮最後知道自己已成功幫助Evelyn到外國追夢,他說了一句話:「我以為自己嘅人生都係咁先,但原來仲有啲嘢。(我以為人生再也不值得期待,原來還是有的)」這時有一朵紅色的木棉花跌在他身旁。這是他生命的寫照。木棉花凋萎的時候,並不是沒有用,正是成就種子乘坐雪白的棉花在空中飛舞的機會。

今天資本主義的社會,常把人的能力和價值掛鉤。因此當一個人失去能力的時候,彷彿就是廢人。但當昌榮有機會幫助別人成就夢想時,這就成為昌榮本身的意義。當人的身體和情感都在低谷和限制時,不代表他的人生就此完結,他仍然可以超越自身和環境的限制,用全新的態度觀看自己的人生,從而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得到真正的滿足。

當你仍未找到自己的夢想時,可以嘗試幫助別人成就夢想。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妳真的想結婚嗎?《金都》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妳真的想結婚嗎?《金都》

《金都》講述一個年近30歲的女性,在與男友籌備婚禮過程中,反思婚姻意義和自我想法的旅程。任何年紀的女性都在不同聲音的壓力下長大,特別到30歲,女人要面對結婚壓力。讀書、拍拖、結婚、生兒育女,彷彿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不容置疑,但我們有否想清楚,以上每個階段的意義,或只是人做我做,隨波逐流?這是電影想帶出的問題。

#生命的王子

「結婚是女人終身事業」這種傳統文化,由太子的金都商場所象徵。太子即是王子,金都商場是婚嫁用品集中地,充滿喜慶的色彩。女主角張莉芳是一個婚紗店店員,男朋友Edward是婚禮攝影師,他們的店舖也在金都商場。他們一起住在金都商場的住宅中。日常生活離不開金都,每天都聽着與婚嫁有關的事情。眾人眼中的他們是金童玉女, Edward對她很好,太子的英文也是Prince Edward,眾人都認為她已找到生命中的王子。但事實如此嗎?

#沒有所謂

張莉芳的表情都是充滿壓抑,心中雖有很多鬱結,但總是逆來順受,事事張就,口頭禪是沒有所謂。雖然心中有所謂,但總是沒辦法有勇氣說出來。

#烏龜隱喻

電影有很多隱喻,其中一個最明顯的是烏龜。張莉芳行街看到店舖內的烏龜在充滿其他烏龜的箱中反肚,於是決定買下來,似乎是看到自己的寫照,希望拯救他脫離狹窄的箱子。但店主拿了另一隻較貴的烏龜給她,她起初不滿,但經過店主的堅持,她就默默接受。張莉芳的性格就像一隻烏龜,不敢堅持自己想法,把頭縮在殼裏,充滿怯懦。

#從一個缸搬去另一個缸

Edward 開玩笑地說,她只是把這隻烏龜從一個缸搬到另一個缸,都是被困住。而她在中學時,已很想離開不愉快的原生家庭,因此中學畢業就與兩位閨蜜同租一間屋。但因為一些爭執,兩位閨蜜也搬走,直至她遇上這位男友,就一齊同居。但大家的生活似乎也不太愉快。因此她也有「從一個缸搬去另一個缸」的無奈。但問題除了困着人的缸外,進入缸的人是否也有份促成這事?

#假結婚被揭發是促發點

中學畢業搬出來住時,因為沒有金錢,在朋友慫恿下「沒所謂」地選擇假結婚,幫一個內地人拿單程證。無奈地,過了10年仍未處理離婚手續。直至她要籌備結婚,才得知要快快處理這事。直至這事被男友揭發及責罵,才突顯了他們相處的問題。

#張就結婚

結婚的決定,主要是Edward的母親所吩咐,有「媽寶」性格的Edward就向張莉芳提出,然後進行求婚。同樣,張莉芳也「沒有所謂」地答應,始終自己都年近30 ,也與Edward拍拖了一段時間。在籌備婚禮過程中,主要是她男朋友和他母親的意見,即使她有看法,但很快就被Edward禁止。Edward的母親,反映着傳統社會文化對女性在某年齡就要結婚的期望,對她構成壓力。但逆來順受的她,卻同樣不敢堅持,默默承受。直至假結婚一事,才迫使她反省結婚為了什麼。

#不自由的婚姻

電影用了一些政治隱喻,來比喻張莉芳心中的婚後生活不自由。例如通訊軟件被監控,就像Edward常常用短訊觀察她的位置和訊息等。Edward的大男人性格,也對她構成壓力,例如非常管束她的衣着是否過於性感、婚禮細節等。

#放生自己

直至Edward的媽媽突然把她的烏龜放生了,令她晴天霹靂, 十分憤怒,覺得不被尊重。就促使她放棄結婚的念頭,穿着Edward昔日認為太性感的衣服,遠走內地。這也是她「放生」自己的表現。

#與不愛的人結婚是否一種假結婚?

由於她跟Edward的同居生活感到十分煩厭和不滿,於是她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與不愛的人結婚是否一種假結婚?」男婚女嫁是傳統文化對成年人的期望,但很多人不假思索地進入婚姻,令婚禮變成一場表演、新人微電影背後卻是不停爭吵、婚書只是一張紙。難怪今天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婚姻傳統的軀殼仍在,但內涵意義卻失去。雖然都只是一張紙,但不少人更嚮往香港單程證和美國身份證。電影特別描寫女性為最大的受壓者,由於文化對女性有更大的要求,而女性也更容易擔心一些年齡死線。

婚姻是否只是一張紙,在乎你是否沒有所謂,跟從家人意見,不假思索地結婚;抑或想清想楚,充分了解對方和婚姻,是否願意承諾與對方一生一世。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梅艷芳》生命五重奏

《梅艷芳》導演版共五集,以千年女王作每集開首歌曲,一句「傳說中有個女王在世上」為觀眾預備心情,開始觀看香港舞台女王梅艷芳的人生縮寫。

若要為五集定主題,我會以成長、高峰、轉折、改變及終結作每集主題。當中的起承轉合不單充滿傳奇色彩,也令人有感同身受的共鳴。因此梅艷芳不單是舞台上的女王,更是舞台下跟我們一樣的香港人。

成長:順風順水,如日中天

梅艷芳的歌唱事業順風順水。五歲開始唱歌,然後誤打誤撞入了行。本來只是陪姐姐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最後姐姐落選自己入圍,甚至拿到冠軍,很快簽約。在團隊的支持下, 二十歲就拿了幾張金唱片,事業如日中天,日本也有她的粉絲。

但在女王風光背後,她也像鄰家女孩一樣渴望結婚,相夫教子。但當她知道姐姐結婚時感到莫名難過,本身約了陪姐姐看婚紗也遲到四小時。對她姐姐來說,雖然找到意中人並結婚,但昔日不能在新秀入圍是一大遺憾;對梅艷芳來說,即使拿了新秀冠軍,但未能結婚是一大遺憾。很多時候,我們集中在自己未能完成的願望,很少看到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每個人也有遺憾。

高峰:事業得意,愛情失意

梅艷芳曾經歷不少愛情,但一往情深的她投入後難以專注繁忙的歌唱事業。唱片老闆和契爺都提醒她:「大部份有實力的歌手最後事業告終,都是因為愛情」;「對歌手來說,越高調拍拖就愈沒有好結果。」在一遍反對聲中,只有負責服裝的Eddie支持她戀愛,他們後來成為最好的朋友。她也把患上子宮頸癌的消息第一時間通知Eddie及叫他保守秘密。

及後,她舉辦了告別舞台演唱會。她的偶像山口百惠在事業最高峰時結束事業,投入愛情,進入婚姻。但梅艷芳經歷不少愛情,沒有一段開花結果。

轉折:掌摑事件,人生停頓

卡拉OK掌摑事件令她捲入有勢力人士和凶殺案中,令她不得不避走泰國,人生突然停頓近一年。很多人認為這是她一生的污點,但她似乎擁有一段審視自己過往的機會。她在泰國看見一個小女孩在唱歌,就想起自己的過去,重新思想自己將要走的路,決定回港重新出發。

改變:回饋社會,返回舞台

她不想回香港復出後只做一個藝人,於是她決定回饋社會,例如探訪露宿者、幫助各地天災的人籌款、在內地建立學校、2003年舉辦1:99音樂會為香港人和醫護人員打氣等。人生停頓令她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她說:「新秀之後的梅艷芳,走得太順……這幾個月是我一輩子最難過,但人不能完全處於順境。但我感謝上天,看到自己的不足。」他不是慶幸自己的順境,而是逆境。正如精神分析師 Viktor Frankl 說,平淡生活較少令人反思生命意義,只有在危急關頭才開啟人進入意義之門。因此她尋求宗教及投入社會公益,跟昔日的她有很大分別。

終結:穿上婚紗,坦誠遺憾

很多人看梅艷芳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很多風光,但很少人覺得,其實梅艷芳跟我們都是一樣,都有她的遺憾。她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中,向所有人剖白她的遺憾,就是未能結婚。然後她說嫁給舞台,反而這種坦白令很多人覺得她很真實。

遺憾美

這番說話表面上是控訴,令人感到唏噓,但從另一角度看,也代表她願意擁抱自己的遺憾,反而是一種包容遺憾和包容自己的做法,令她不再無奈及傷感,不再埋怨甚至眼紅他人,最後被自己的怨毒蠶食自己。遺憾也是另一種美,令世人深刻,就像《夕陽之歌》的最後演繹和她穿婚紗的畫面,都令不少人歷歷在目,成為她傳奇的一部份。

飾演梅艷芳的王丹妮在劇集中說:「若不下雨,樹木就不能長得這麼好」Eddie 也曾對她說:「除了演戲和唱歌,還有一種東西很重要,就是歷練。」

有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夕陽的美在於瞬間即逝和層次分明的天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遺憾,這樣的人生才豐富、有味道和內涵。

哲學家尼采一生悲慘痛苦,百病纏身。但當他臨死前仍然對別人說,如果可以,想過多一次這樣的一生。人生似乎不在乎是否痛苦,而是你如何看待。

她一生的歷練,令她配得上「梅姐」的稱號,是舞台女王,也是你我的寫照。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失敗又如何?《陽光小小姐》

在競爭的社會中,我們被教育為以成功為目標,努力才會避免失敗。我們自少最常聽到的是:失敗乃成功之母;愛迪生的成功是99%努力和1%天才等。

坊間也有不少勵志書籍和電影,例如講述一個人如何從失敗中,最後因為努力不懈而成功的歷程。即使在英雄電影中,怪獸最後也會被擊倒。但電影《陽光小小姐》反其道而行,電影中的角色一步步進入失敗,直至結局更加是失敗中的失敗。但他們開開心心,一個接一個上了他們的黃包車繼續前行。失敗又如何?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家人,互相支持守護,一個也不遺下。

爸爸是一個激勵演講家,教導別人成功的步驟。令全家人都希望成功,不想失敗。但誰說努力和正向就可以成功?很多時候,即使你多努力,失敗也會找上門。

哥哥一心想做飛機師,每天努力練習身體,又有很巨大的決心,誰不知在路途中,妹妹與他玩色盲測試遊戲,驚覺自己有色盲,一生都不能駕駛飛機。

爺爺年紀老邁,但仍然吸食毒品,被老人院趕走,在路途中甚至死亡。

父親的生意突然遭受重創,也影響他與太太的婚姻關係。舅父因為做不到全美國研究學者的第一名及遇到情傷,因而企圖自殺。最後,小妹妹參加小朋友的選美比賽,卻跳了爺爺生前教她的脫衣舞,令所有觀眾驚訝。 不要說比賽輸了,而是以後都不能參加這地方的選美。比失敗更失敗。

雖然如此,但他們一家人影緊緊地團結一起,不顧尷尬地走上台上,與妹妹一起跳火辣的舞蹈。一家人,不是考試成績好,升職加薪才在家中慶祝,而是考試失敗生意失敗,但一家人仍互相依靠,彼此支持,即使失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當社會越重視成敗得失,當遇到失敗時就更難面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因此,與其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不如說成功乃失敗之母。特別在這一兩年的疫情期間,即使你有多努力工作,停業潮和生意冷淡就會令很多人失業,這不是努力與否的問題,而是取決很多天時地利的因素。這電影特別適合現在的我們觀看,即使父母失業,子女成績不好,但家庭仍然是我們值得驕傲和珍惜的地方,令我們不枉此生。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亂世家人】既想獨立又不想傷害母親的少女矛盾《熊抱青春記》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打破魔咒的真愛:《黑魔后:沉睡魔咒》

《黑魔后:沉睡魔咒》改編自經典童話故事《睡公主》,但以大反派黑魔后作主角。電影挑戰傳統童話故事高舉愛情的傳統,非常值得一家大細觀看。

從前,在精靈世界有一個小女孩精靈,背後有一雙很大的翼,令她自由飛翔。她一直都開心快樂成長,直至遇上人類小男孩的闖入。男孩女孩互相喜歡,一齊相處,他們更在16歲的時候初吻,代表大家的真愛。這吻是整個電影的主題。

好景不常,人類世界打算攻入精靈世界,成年後的男孩子為了繼承王位,就出賣當年的小女孩,在她睡覺時割下她一對翼,令他成功登上皇位。而成年後的小女孩內心充滿傷痛、仇恨和黑暗,成為黑魔后。

登上皇位後,他很快就另娶皇后及誕下小公主,黑魔后就咀咒公主,說她的成長一開始會充滿良善和快樂,但16歲前會因為被車衣機的針刺傷然後一睡不醒,除非有真愛的吻才能救回她。而這個真愛的吻在黑魔后的眼中是不存在的,因此這詛咒必然實現,永不翻身。

表面上,黑魔后稱呼這位小公主做小怪物,也會不時觀看她的成長,例如當她肚餓時給她食物,即將跌落懸崖時也會拯救她。直至小公主亭亭玉立,有一次發現黑魔后偷看她,她知道這人是自己由小到大一直陪伴自己成長的人,因此叫她為契媽。可見黑魔后也有善良的一面,不是完全邪惡,因此後悔下了這個沮咒,但發現已經不能回頭。

在這個時候,睡公主相識了一位王子,令黑魔后十分開心,認為這王子就是解開魔咒的關鍵人物。正當公主打算在城堡慶祝16歲生日時,黑魔后不斷四處找這位王子,並帶他到城堡裏。睡公主最後中了魔咒一睡不起,眾人不斷叫王子向公主接吻,但他說只是見過公主一面,雖然是一見鍾情喜歡公主,但也覺得不好意思接吻。但在眾人的壓力下,他也吻了公主,但公主仍然不醒,令眾人十分傷心。

黑魔后知道後也十分難過,最後向公主的額頭吻了一下,想不到的是,公主突然打開雙眼,醒了過來。原來所謂「真愛的吻」,不一定是眾人以為一見鍾情的愛情,而是一直由細到大陪伴及照顧的親情之愛。在戀愛大過天的世代,不少人也覺得不理父母意見而一心追尋愛情是天經地義刻骨銘心。但這電影卻諷刺這個現象:難道照顧多年的親情之愛,都比不上只是認識可能幾個月甚至只是見過一面的愛情嗎?

同樣,這個吻也解放了黑魔后,令她重新相信真愛的可能,以致代表黑魔后內心的精靈之國天空由黑色轉為晴天。其實黑魔后才是第一個被魔咒捆綁的人,施咒者就是當日背叛她的男孩,令一個本來樂天的小女孩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內心充滿仇恨和怨毒。而黑魔后當日向睡公主施行的魔咒,其實是暗暗講述自己的經歷。年輕時充滿希望和快樂,直至16歲就像死了一樣,永不復活,除非有一個真愛之吻令她起死回生。而這個吻真的解開了她自己的魔咒,唯獨這個吻並不是由另一個新情人給予,而是由她自己給予的,令她重新及首次經歷真愛,是從親情經歷的,因為她的父母很早已離開世上。而且不是透過被愛,而是透過付出愛。

一個多邪惡的人,背後也有她的故事和善良一面。經歷真愛,令一個死寂的靈魂甦醒,重新被良善和光明吸引,然後蛻變出新的生命。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亂世家人】既想獨立又不想傷害母親的少女矛盾《熊抱青春記》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缺點可以是另一種優點:《9-1-1》

《9-1-1》 是不少香港人追看的美劇,是一套關於緊急熱線及災難處理的劇集,有人物關係的描寫,也有刺激災難片的成份,或者就是吸引人追看的原因。

以下我想談談第一季有關26歲消防員 Buck 和緊急熱線接線生Abby的感情線。雖然 Abby 年紀比 Buck 年長不少,但他們在一宗入屋行刧案件中, Abby在電話聯絡 Buck 協助他,從此就認識對方,甚至最後一起約會。

Buck 本身是一個情場浪子,到處留情,甚至會在消防車與網上剛認識的女性發生性行為。也會與第一次見面的消防員心理輔導員有性行為。Buck 甚至説自己有性上癮,他說只是「自我診斷」。

但當他在電話上第一次接到Abby的電話,知道對方對自己有興趣,而自己也想開始一段認真的關係時,他就要求不要見面,只停留在電話聊天。原因是他控制不到自己會不斷與見面的女性有性行為,但今次他想認真看待,因此不希望這段美好的關係會因此被自己破壞。

這橋段與平時看的歐美劇集有很大分別。一般劇集角色通常都會有好感就立即上床,用性表達大家的愛意。但今次 Buck 反其道而行,認為太快上床反而會令自己容易不認真,破壞了有可能長久發展的關係。這或許也反映了不少男性的現象,就是容易對太快上床後的女性失去興趣,從而更難繼續珍惜及維繫彼此的關係。反過來說,或者正是沒有興趣發展長遠關係,才選擇跟某些女性約炮。

在幾次電話聊天後,Abby的腦退化症母親突然走失,失蹤了一段時間,令她十分擔心。Buck 也自動請纓打算一起協助找尋母親,這造就了他們第一次見面。然後他們也有幾次約會,有一次Buck 預備了一個熱氣球的活動,希望可以一起在空中鳥瞰整個城市。但突然Abby母親的看護致電,說母親遇到一些事情,需要Abby立即回家處理。無奈之下,他們的約會中途停止。Buck 感到有點失望,只有無奈接受;Abby也感到自己是負累,十分內疚。

經歷這事情後,Buck 問消防隊隊長Bobby一些感情意見。Buck 說自己只有26歲,不知道是否適合與一個有腦退化症母親的女性一起,始終是一個不輕省的負擔。Bobby回答Buck :你覺得Abby給自己有種平穩舒服的感覺,這是不會突然出現的,正因為Abby這個經歷,才讓你感受到她吸引地方。這個回答令Buck 釋懷。

於是 Buck 有一次約了 Abby 在一間餐廳吃飯見面,說大家以後的約會可選擇附近地方進行,也不需要太過大規模的安排,以致突然需要回家照顧母親時,感到不方便及太內疚。但 Abby 向他提出分手,正是因為不想給對方太大的負累。Buck 回答打算大家一起面對,於是他們的關係進一步發展。

在男女關係中,你喜歡對方的某些特徵,可能也反映着某一些你不喜歡的地方。例如你喜歡對方獨立及有上進心,但可能因為這樣對方不特別「痴身」,令你覺得對方不是常常陪伴自己。相反,你覺得對方有的重大缺點,甚至可能成為你們考慮是否走下去的難題。但想深一層,其實也可能反映着對方吸引你的原因,就像 Buck 與 Abby 的例子。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及互聯網)

【亂世家人】既想獨立又不想傷害母親的少女矛盾《熊抱青春記》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亂世家人】喜歡妳是妳:《雙肥臨門》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找快樂的孩子】建立孩子的人際關係

​在職場上,員工有良好的人際網絡對公司營運和發展是很重要的。同樣,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讓他們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石。與人和睦相處、善解人意、關心有需要的人、與人建立友誼等等,都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元素。作為父母,我們要協助兒女建立這些良好的特質。

現代家長很多時都為了讓子女上興趣班而犧牲了與家人和朋友的相聚時間。我家卻是反其道而行,我們重視建立孩子的人際網絡,若然孩子有約會,我們往往會寧願不上興趣班而去參加那些社交活動,因為我們認為友誼和親情比較那些知識和技能來得重要。中國人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孩子們識於微時的真摯友誼是相當寶貴的,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他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孩子見識愈多愈能多角度思考

​就我家而言,兒女同學的生日會,我們都會盡量抽時間參與。此外,兩個兒女自小都會到我們信任的親戚及朋友家過夜,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興奮的經驗,也可以讓他們認識不同的家規,擴闊他們的視野和人生經驗。有些父母可能會害怕孩子見識多了便難於管教,我的經驗卻是相反,孩子見識愈多,愈能從多角度思考,我們才更易管教他們。我的兒女會反思並領悟到他們在家中享受很大的自由空間,這並非理所當然的,他們會學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作者鼓勵父母可抽空參加兒女同學的生日會,開闊孩子的社交生活(圖片 / PIXABAY免費圖片庫)。

有時他們發覺別人享受更多經濟資源,我們便和他們討論有資源的好處與及背後可能要付出的代價,他們也學習思考父母對他們付出的時間是比金錢更寶貴的。這些經歷不但提升了他們與朋友的情誼,也讓他們多角度思考甚麼是幸福,令他們更珍惜家人的關係。此外,朋友和親戚的孩子到我們家過夜,我們都是無任歡迎的,因為孩子能夠在這個環境與朋友建立更加深厚的友情。

朋友應不分尊卑貴賤

​曾經聽過一個家長分享,她害怕兒子如果有到別人家過夜的經驗,長大後若結交損友便有離家出走的可能,所以她不容許兒子到別人家過夜,這反映了她對自己及兒子都缺乏信心。一個年輕人走上歧途,很多時都是有多種不利的因素同時發生,例如學習的興趣、能力與學校制度不相符,加上家庭環境未能成為孩子的支持和協助,孩子才會容易受外面的不良風氣影響。她是一個中產的家庭,夫妻有正當職業,一直很愛錫獨生子,也有良好的管教,她的孩子誤入岐途的機會很低。若然過分地保護孩子,只會削弱他們的人際關係網絡。

此外,我也教導兒女,朋友是不分尊卑貴賤的。聖經指出每一個人都是神所創造,是寶貴及平等的。聖經描述耶穌憐憫貧窮人,貧窮人包括物質貧窮,也包括心靈貧窮的人,這不分膚色或貴賤,即包括我們身邊所有有需要的人。我以往在戒毒所認識的家庭,我仍然與他們保持聯絡,也鼓勵兒女與他們的兒女做朋友。此外,兒女表示學校有些背景非常富裕的同學是沒有人會走近她們與她們作伴的。有一次參加學校活動,我也發現這個情況,於是我便鼓勵兒女主動關心他們,不應因為人家有名望便以為別人不需要關心及幫助。

父母應作身教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父母關心身邊的人的需要,兒女也會學習到幫助別人,建立起服事他人及貢獻社會的價值觀。這價值觀有助他們在任何環境上都能結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對他們的學業、事業以至人生都是有利的。

(作者/陳煜丹,資深教育工作者;圖片 / 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既想獨立又不想傷害母親的少女矛盾《熊抱青春記》

《熊抱青春記》非常適合一家大細,特別是正值青春期的女兒與母親一起看的電影。

電影講述13歲少女美美有一天突然變成小熊貓,令她感到十分懼怕和不敢見人,把自己關在房間內。後來得知小熊貓是家族每一代女性都要經歷的轉變,需要進行一些儀式把小熊貓封印。但小熊貓的新形象竟然令美美得到很多朋友的讚賞,令她不想封印小熊貓,認為這是她自己的一部份,這想法與母親不同,最後掀起矛盾衝突。

乖女兒

美美一直是個很乖的女兒,覺得父母自小照顧自己,含辛茹苦,因此要孝順他們。例如願意在每天放學後幫忙在家族廟宇中招呼遊客和打掃,這工作絕不容易,很花精力和時間,有時令她失去與朋友一起的機會,但她也樂於聽從母親的指示。

女兒的生活

美美有自己喜愛的四個閨蜜,會一齊「偷看靚仔」和追同一個男團組合。她一直覺得孝順父母與「有自己看法」是沒有衝突的,即使有衝突她也能夠解決。但直至她變成小熊貓後,她才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像般簡單,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期望開始越來越多出入,內心愈來愈多掙扎。

開始拉扯

有一次看電視時,正播放美美最喜愛的男團即將舉行演唱會的門票宣傳,美美感到興奮雀躍,雙眼發光。但媽媽雙眼質疑及不屑地説:「這班hip hop細路是誰,明明有五個人為何叫4 Town?」美美不敢承認自己是粉絲,但又嘗試向媽媽介紹,於是試探地說:「我也不知,但學校有些同學都喜歡他們。」但媽媽回答:「是否那個阿Mee? 這個女仔很古怪」媽媽所說的正是美美其中一個閨蜜,因此令美美笑得很靦腆。

有一次她溫書的時候,在筆記簿上畫了她覺得很靚仔的一個便利店售貨員,把自己畫在他的懷抱中,但被媽媽看到,媽媽以為是那個售貨員對她輕薄,甚至立即前往便利店跟他理論,令美美很尷尬。

不想母親失望

但美美一直沒有反抗,認為自己應該聽從媽媽的意思,甚至在一次巨大的衝突中,媽媽斥責了美美的朋友帶壞自己的女兒,但美美沒有即時幫忙解釋,出賣了她的朋友。

當她變了小熊貓時,發現一個方法可以回復本身的身體,就是想着自己三個閨蜜安慰自己的情況。但當媽媽問她如何做到時,她說想像最愛的人在自己身邊,就可以冷靜然後變回自己身體。但當美美看見媽媽充滿期待的眼神時,就說:「那就……是你們」。

決定堅持自己想法

直至電影最後,美美決定放棄封印小熊貓,走去演唱會找回她的朋友,但媽媽十分憤怒,前往搗亂演唱會場地。美美就大聲對媽媽說:「我喜歡男孩,我喜歡聽演唱會,我喜歡這些閨蜜」美美終於忍受不住,向媽媽說出自己的想法。

媽媽與婆婆的矛盾

後來她發現媽媽與婆婆的矛盾也是如此,婆婆不希望媽媽與當時沒有出色的爸爸一起,但媽媽堅持,與婆婆起了衝突。於是美美安慰媽媽,令媽媽與婆婆冰釋前嫌,媽媽也不堅持封印儀式,讓小熊貓留在女兒的身上。

雙贏局面

有些人認為媽媽是電影中的反派,美美最後堅持自己,成功令媽媽屈服。但我認為電影沒有反派,媽媽的期望與女兒的想法其實只是不同角度,有各自的道理。最後美美仍然花很多時間用小熊貓的身份在家族廟宇中幫手招呼遊客,媽媽也願意讓女兒成為小熊貓及與她的朋友來往,是一個彼此尊重的雙贏關係。

微妙的母女關係

母女關係是十分微妙,大家很愛對方,但關係仍然可以存在傷害和疏離。一方面女兒十分希望得到母親的認同,以母親作為自己成長追隨的榜樣。但同時在青春期的時候出現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想脫離母親的期望。但同時因為令母親失望而自責。

電影描繪了兩種母女關係。第一種是媽媽與婆婆的關係。媽媽沒有理會婆婆反對她與爸爸一起的期望,但最後導致母女之間的心結一直未有解開,媽媽在竹林的時候仍然覺得因為傷害了母親而十分內疚。原來當關係未有適當解決,心結可以一直維持。但美美與母親卻作出適當的讓步,心結就可以即時解決。

青春期讓子女學習獨立

父母緊張和擔心子女是十分正常,希望可以由子女零歲至一百歲都陪伴他成長,緊握扶着他踏的單車,不想他跌倒受傷。但子女的青春期就像一個迫使父母放手的時機,否則父母只會一直捉緊不放。而這個時候子女(特別是女兒)又會經歷一番掙扎不捨,子女可以學習如何讓父母放心地放手。青春期是子女反叛的時候,也是他們學習獨立的契機。除非父母對子女完全沒有期望(非常少見),或者子女在青春期完全認同父母的期望(即使如此,子女也傾向因為渴望獨立而故意不認同父母的期望),否則父母與青春期子女的衝突是必經階段。

電影用小熊貓比喻青春期十分貼切。小熊貓是美美在情緒激動時才會出現,充滿毛髮,有體臭,身形肥大,全身紅色。代表着青春期的情緒波動、身體變化和經期帶來的恐懼。這個時候,就如電影中文譯名所言,父母和子女都需要學習一步一步「熊抱青春記(期)」。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亂世家人】喜歡妳是妳:《雙肥臨門》

【亂世家人】甚麼令人坐監仍快樂?《逃獄兄弟》

【亂世家人】家人誤解,盡付笑談中:《兄弟》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生仔只需考一個牌?《反起跑線聯盟》

最近看VIU TV的《反起跑線聯盟》,令我再次反思父母教育的角色。

劇集十分貼地,反映不少香港家庭現況。現在的父母比以往學識多,也接觸很多資訊,因此不同的父母會帶著各自的人生觀和經歷,塑造他們對子女的期望,從而有各自「最好教育方法」的堅持。同一時間,小朋友也有著各自獨特的學習風格和面向。究竟是否有一個統一最好的教育方法?

愉快與壓力學習?

現在流行愉快學習(happy learning),孩子在沒有壓力和愉快環境下增長知識,發揮自己的潛能,發掘自己的興趣。這是對昔日怪獸家長、無數補習和高壓教育制度的反撲。因此,現時有些學校(如小學)也實行愉快學習,受一班家長吹捧。然而,同一時間又有另一班家長擔心,現實歸現實,現實仍是要升小學、中學和考公開考試。適當壓力也是需要。 愉快學習會否只是延後了子女將來更大的「壓力」?不是人人的家庭都有能力讓子女避開本地的公開考試。他們最終都要面對「不愉快」地讀書準備考試的過程。

電子與傳統學習?

另一個流行的教育方法是電子學習。小學甚至幼稚園應否讓小朋友使用電子器材如平板電腦、虛擬實景科技學習呢? 有家長認為這是全球大勢所向,況且你「避得一時,避不到一世」,否則自己的子女只會落在世界後面。因此有家長十分鼓勵子女使用電子科技,學習編程等,增值自己。但有另一種父母,拒絕讓子女接觸智能產品,不想它們成為子女的電子奶咀之餘,也怕他們容易沉迷,當他們上中學後就更難糾正。這類產品也可能令人忘卻現實世界的關係互動,更不用說影響眼睛和容易失眠。

劇集中的父母寫實地反映以上兩群家長的心聲,當然也有一群是沒有意見的,或者是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感到混亂,這也可以諒解。

子女的不同模樣

同樣,子女也是有很多不同模樣。望子成龍及事業能幹的父親對兒子Martin有很大期望,但後來發現他IQ 90,在話劇時只想「扮樹」,完全跟父親的性格和期望不同,但他記億力超強,有自己的強項。另一父母希望女兒欣欣專心讀書,不想她浪費時間做話劇,但偏偏女兒很想做公主,喜愛表演。教育方式已經夠多夠煩,現在子女和父母的期望又有很大出入,令今天的父母比昔日的父母更頭昏腦脹。

校長的定立

編劇似乎把他的教育理念放了在校長身上。校長是有趣的角色,面對家長們意見紛紜的教育理念時,他的做法是息事寧人,用耍太極的方法處理,最後「打和」完場,似乎沒有自己主見和堅持。但當他看到小朋友與父母關係出現問題,他就會嚴肅處理,致電家長在學校見面,而且態度堅定,例如約見扮肚痛和在圖畫中把媽媽畫得很小的學生的母親。

校長可能認為,天下間沒有一個絕對單一的理想教育方式,因為各個父母的經歷和不同小朋友的性格都不同,他只有尊重不同父母的教育方法,給空間父母嘗試,而非強硬要求父母跟隨自己一套。但他仍認為有一條方程式: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和關注。因為只有父母夠愛子女,有時間陪伴他們,願意留意他們的需要,即使在教育方法的嘗試上出現問題,父母也能留意子女的反應和情緒而進行調節。

有些人說,生仔要考牌,因為不同意某些父母的教育方式,似乎暗示某種教育方法才最好。但如上所說,不同父母配合不同的小朋友,其實可以有無限種「最好」教育方式的可能。然而,如果生仔真的要考牌,唯一要考的就是對子女的愛,願意花時間陪伴,這一點所有父母理論上都應該具備。希望社會不是一味推谷某種教育方法,而是推動親子之間的關係和陪伴,讓「無牌」的父母盡快「補領」,學習愛子女更多。

相片來源:《反起跑線聯盟》網上截圖 及 Viu TV 網頁

【亂世家人】喜歡妳是妳:《雙肥臨門》

【亂世家人】甚麼令人坐監仍快樂?《逃獄兄弟》

【亂世家人】家人誤解,盡付笑談中:《兄弟》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喜歡妳是妳:《雙肥臨門》

近年不少人喜愛看以前的香港電影,在電影重溫舊香港的街景、生活方式和人文情懷。最近我在Netflix 看沈殿霞和董驃主演的《雙肥臨門》,不單風趣搞笑,也令人感動,對何謂真愛有所反思。適合一家大小一起看。

故事十分簡單,反映了當時香港的家庭生態。沈殿霞和董驃飾演兩夫妻,曾志偉是他們的兒子。他們一家三口共同營運一間薄餅店。但父子二人懶散,整間店和家庭大小事務和危機處理都是由肥姐一力主理。她也是一個很嚴厲的老婆和母親,經常督促父子二人不要懶散。父子在她面前都不敢多言。

有一天,母親心臟病發去世。但去到奈何橋因為太重弄斷了橋,因此不能死亡,可以回到陽間上一個身亡的人的身體上。面對第二次人生,她思想了一會,不希望再次做肥女人,因此決定上了一個年青美麗和身材瘦削的女人身上,到時老公一定更愛自己。這女人是張曼玉飾演。

然而,陰間有一個規矩,就是她不能向陽間的人說自己真正身份,於是她唯有暗示給父子二人知。然而父子二人仍然不知,父親甚至想趕走眼前的年青女子,不想她纏繞自己。同一時間,竟然出現另一個跟肥姐一模一樣的女人,令丈夫誤以為她才是自己回到陽間的老婆。這當然令真正的肥姐十分憤怒,從而引起很多笑話。面對老公看到有年青貌美身體的自己也不動心,反而傾慕自己一模一樣身軀的另一人,令肥姐決定跟這位與自己一樣的女人再掉轉身體。

丈夫雖然一直在老婆面前恭恭敬敬,但一直很愛她。但老婆不如道,反而以為自己變得更好看會得到丈夫更多的愛。這豈不是不少女性整容豐胸的原因?但正如精神分析師Viktor Frankl 所講,這做法可能令對方覺得奇怪,不知眼前的人是否仍是你,反而阻礙他愛真正的你,這正是電影中丈夫的經驗。喜歡你美,另一美人可以取代;喜歡你本身,更美的人也不能取代。

相片來源:Double Fattiness 雙肥臨門(1988) 預告片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甚麼令人坐監仍快樂?《逃獄兄弟》

【亂世家人】家人誤解,盡付笑談中:《兄弟》

【亂世家人】從路西法效應看《上流寄生族》

【亂世家人】誰是真正的敵人?《魔龍王國》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