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新手父母,有時看來像經歷大戰後成功回家的士兵,興奮、感恩卻又疲憊。同樣經歷過捱更抵夜、全天候待命的新手父母能夠互相共鳴,分享徬徨和給予支持。但有一種事卻不然——餵哺母乳的選擇——有些人的說話可以非常尖酸和批判。
醫療共識是這樣的:若所有因素都一樣,餵哺母乳對嬰兒來說必然最好的。可是現實裡,往往有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而現實上,絕大部份父母都真心認為,在限制中每個選擇,都考慮到孩子的最佳利益。
媽媽泵奶,爸爸樽餵?其實與你無關 Photo by Kyle Nieber on Unsplash
《困惑爸爸》專欄作家詹高遜提供了一個權威的指引,當其他父母批評你們餵母乳的選擇時,你可以如此回應:
- 你餵母乳?其實與你無關。
- 全配方粉?其實與你無關。
- 母乳加配方粉?其實與你無關。
- 媽媽泵奶和樽餵?其實與你無關。
- 媽媽泵奶,爸爸樽餵?其實與你無關。
- 母乳餵哺六個月後轉配方粉?其實與你無關。
- 母乳餵哺六日後轉配方粉?其實與你無關。
- 母乳餵哺六小時後轉配方粉?其實與你無關。
- 不要再餵母乳?其實與你無關。
- 母乳要餵到四歲?其實與你無關。
- 媽媽負責餵?其實與你無關。
- 爸爸負責餵?其實與你無關。
- 在公共場合餵?其實與你無關。
- 在私人場合餵?其實與你無關。
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在餵奶的選擇背後,遇到甚麼困難。如果只是別人的選擇與你不同,這不算是甚麼錯。何況每個家庭之間也有差異,始終養兒育女本來就不是在倒模。
如何餵哺關乎許多因素,有些人更要考慮醫療狀況,例如嬰兒舌繫帶過緊(黐脷根),有些母親很快就要回到工作崗位,被迫放棄母乳餵哺的最大願望。這些都不足為外人道。
社會文化推廣母乳友善,許多年輕父母都知道,母乳好處甚多。相對地,配方奶粉的廣告如走馬燈,訊息每天在家中、交通工具上灌溉大眾的腦海,同樣使許多人認為配方粉是寶,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事實上,沒有絕對單一的答案可以應對所有新手父母的處境。有時我們也忘記了生命的真相,因為我們身處於一個在手機上打入關鍵字就取得答案的年代。不幸地,你常會找到兩種極端的意見和經驗,而且很看來都是很合理,卻未必適合你。
餵哺母乳像嬰兒出牙,每個人都預期牙會長出來,但從來沒有一個指定的最佳時間。牙總是悄悄的露出來。所以,少質疑和批評。了解和支持父母的決定,相信他們那份為孩子好處盡力做的心意,才是我們都應該去做的。
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