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家人】獨一無二的愛:《無雙》

《無雙》是2018年的香港懸疑片,以周潤發、郭富城主演。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等七個大獎。

由於這是一套懸疑片,以下有嚴重劇透,若你打算看,強烈建議你看完電影後才閱讀這文。

郭富城飾演的李問是電影主角。他是一個潦倒的藝術工作者,沒有原創的作品,只有模仿他人。但他是一個模仿能力極強的人,別人都看不出誰真誰假。

他用這個本領進行偽鈔工作,模仿美金鈔票,賣給其他有勢力人士。他不希望做觀眾,希望做主角,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不被其他人擺佈。既然在藝術領域中失敗,他就成立一個偽鈔團隊,以「畫家」的稱呼自居,要求其他人這樣稱呼自己。

雖然他喜歡鄰居阮文,但他只是經常偷偷地看阮文,因為阮文是出色的畫家,並已有男友,自己只能做觀眾。

在一次槍戰中,李問遇上另一女性,甚至在槍林彈雨和爆炸中救她一命,把她帶到醫院醫治。當她拆開頭上紗布時,她的樣子已改變了。原來是李問把她的樣子改為與阮文一樣。

即使得不到阮文真人,他也希望可以把另一個女性,製造成另一個阮文,與她相愛,彷彿自己已經和阮文一起。李問用偽鈔的邏輯套用在真人身上。雖然偽鈔只是一張沒什麼價值的紙,並不是真正的金錢,但只要模仿得夠真,別人也不察覺,可以使用它來交換其他貨物。在這角度看,偽鈔其實與真鈔沒有分別。

最後,這個女性接受不到自己只是代替品,出賣李問,與他同歸於盡。

李問的遭遇值得同情,他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得不到自己心中追求的東西,就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模仿,最後手中拿到假的東西也不要緊,比沒有已經很好。但他想不到,他可以天衣無縫複製鈔票,複製人樣,但複製不到愛。人不同鈔票,樣子一樣,卻不是同一人,人是獨一無二。因此,我們不會滿足於被愛人擁抱,但愛人心中不是自己。

(相片來源:互聯網及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與老豆做兄弟:《新難兄難弟》

【亂世家人】過癮的人生:《女人四十》

【亂世家人】腸胃飽滿,卻情感飢餓:《阿郎的故事》

【亂世家人】被愛就是奇蹟:《天堂奇癒記》

【亂世家人】與老豆做兄弟:《新難兄難弟》

有沒有想過,你穿越時空和年輕的父親成為兩兄弟?你對父親的認識會否加深、甚至改變你對父親的看法?

1993年上映的香港電影《新難兄難弟》由梁家輝、梁朝偉和劉嘉玲主演,正正講述以上故事。

兒子楚原是一個好財好色的人,他經常與初見面的女醫生發生性行為,令女友十分難過。他也喜歡成為富豪,希望一夜致富。這樣的性格,或許反映了他對父親的討厭,希望成為父親的反面。父親是一個大好人,唔知好得有點誇張。例如他會善待打劫的賊人,甚至邀請他上家。他會向身邊的朋友借錢,甚至影響家人生活也在所不計。兒子也因此十分憎恨他,說他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突然有一晚中秋節,他誤打誤撞進入了時光隧道,到了父親年輕時的社區。當時物質短缺,警察貪污腐敗,衛生不佳,幾家人住在同一個單位。由於他是新訪客,他的父親見到他後十分善待他,又歡迎他住在自己的家中。

他們倆父子與一班鄰居經歷了不少事情,例如他幫助父親追求母親,身為富家女的母親最後喜歡窮光蛋的父親,因為他善良。又例如他們遇上10分強勁的颱風,最後同心協力,保護自己的家園。正當兒子看見一位女醫生,正預備發生性行為時,他竟然拒絕。

兒子開始發現自己越來越像父親,希望幫助別人,不想佔別人便宜。為何他會良心發現,甚至越來越似老竇?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環境原因

第一,他看見當時的人物資缺乏,生活艱難,人人都慘 ,於是不忍心自私。況且在生活艱難的時候,更加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團結,這成為他首先考慮的東西,已經沒有其他時間為自己謀算。即使為自己謀算,方法就是一齊合作,互相付出自己所有。

文化原因

第二,當他看到人人都互助時,自然互相感染,慢慢融入助人的文化。「自私」的想法令他覺得奇怪突兀。

個人原因

第三,當他初次來到陌生的時間和地方是,他的父親就見他是同鄉就協助他,找地方給他住。他親身感受到被幫助和愛護的經驗,自然希望這樣對待他人。

因此他們兩父子成為難兄難弟,意思就是經歷過困難禍患的好兄弟。從此他就更明白我體諒父親,因為最後他竟然也成為了他本身最討厭的樣式。

在今天的社會,講求快速、物質和資本主義。因此今天的社會雖然在生活條件上進步,但正因如此,人們不需要互相幫助,令人的關係變得疏離,更少付出和犧牲,反而造就了自私的文化。 而且,如果有人無私付出,反而變得奇怪突兀。加上不再有很多人有曾被幫助的經驗,於是人就缺乏了愛人和助人的能力。

這也是一套很好的父子電影。很多時候父子有很多衝突,擁有隔夜仇。一方面大家都不懂溝通,也對對方有很多不滿。但有時是要求過高,當大家都站在對方立場時,或許會有另一種體會。這電影是兒子體諒父親。另一套西方電影,是母女身份掉轉,由母親經歷女兒的日常生活,親身經驗女兒現在的生活經驗,最後更加體諒女兒一些曾令自己憤怒的行為。

在今天,如果你對父母有些行為性格感到不滿或不理解,我建議你可以進行心靈上的時光倒流,嘗試進入父母的成長過程、原生家庭及當時身處的社會文化,你就會明白更多,減少更多誤會和衝突。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過癮的人生:《女人四十》

【亂世家人】腸胃飽滿,卻情感飢餓:《阿郎的故事》

【亂世家人】被愛就是奇蹟:《天堂奇癒記》

【亂世家人】過癮的人生:《女人四十》

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女人四十》(英語:Summer Snow)是其中之一,談照顧失智者長者的一家人故事。人物包括阿娥(蕭芳芳飾)、丈夫(羅家英飾)、獨子定一(丁子峻飾)、老爺(喬宏飾)和奶奶(譚倩紅飾)。故事主要圍繞阿娥和患上老人痴呆症的老爺。

老爺有著大男人性格,經常對媳婦呼呼喝喝,脾氣又大。強桿的阿娥不甘被如此對待,因此二人經常看對方不順眼。只有奶奶對媳婦好,但可惜奶奶在電影開始不久就去世。在奶奶的喪禮上,老爺竟然認不出自己的老婆及幾個子女,唯獨只認得大媳婦阿娥。自此就開始照顧老爺的生活。

阿娥表面上充滿埋怨,但最落力照顧的也是她。顯示出這年代母親的特質,是又強桿又賣力的女強人,令人向一眾母親表達敬佩。

電影表面描寫照顧年老家人的無奈和壓力,一家人的相處細節卻充滿搞笑互動,可謂淚中有笑。或許面對人生困境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間仍可以充滿歡樂,引人發笑。這也是電影雖然描寫生活瑣事,但仍令觀眾覺得新鮮吸引的原因。例如有一次老爺昏迷入院,姑姐覺得不耐煩,覺得最慘的不是他,而是家人,甚至摸著父親病床旁的點滴,自言自語說真的想幫父親「人道毀滅」。正當她說完之際,父親突然醒來在她身旁起床,令姑姐十分尷尬。今天,有些人不忍家人在病床受苦,寧願家人早點離去。也有些人不想承擔自己作為子女的照顧責任,同樣寧願家人早點離去。

面對一眾弟妹的不想負責,阿娥與丈夫及兒子就承擔照顧父親的責任。幫他洗澡、陪伴他到昔日愛吃的茶樓等。有趣的是,這段日子令他們跟老爺的相處多了,雖然辛勞,但十分深刻難忘。媳婦與老爺的關係也不再是昔日的勢成水火。阿娥和其家人雖然是主要照顧者,但也認識老爺更多,例如孫兒定一在爺爺的同伴口中得知他以前打仗的威水史。有一次他們到郊外,老爺摘了花送給阿娥及姑姐,令姑姐十分開心,爸爸記得自己。老爺對阿娥說︰「你知唔知人生係點一回事呀?」 阿娥問︰「咩呀?」 老爺︰「人生,係好過癮架。」當天,老爺就去世了。

我們會用「過癮」形容人生嗎?老爺曾經歷戰亂的生離死別,又經歷失憶及失去自理能力,但他仍覺得人生「好過癮架」。今天,不少人覺得失去記憶跟死去沒有分別,失去自理能力跟廢人沒有分別。但人的價值似乎不在乎這些,而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珍惜仍有人重視和愛護自己的時間。對阿娥一家來說,老爺老人痴呆症最後的日子不是沒有意義,而是為他們一家帶來淚中有笑的深刻難忘經歷,甚至覺得有幸可以陪伴他走人生的最後一程。每次想起老爺,相信他們都會想起與他在一起的最日子。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腸胃飽滿,卻情感飢餓:《阿郎的故事》

【亂世家人】被愛就是奇蹟:《天堂奇癒記》

【亂世家人】不枉此生胡婆婆《尋人記II

【亂世家人】梳乎厘式的愛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亂世家人】腸胃飽滿,卻情感飢餓:《阿郎的故事》

《阿郎的故事》是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由杜琪峰執導,周潤發、張艾嘉、吳孟達等主演。這是一套以父子關係為主題的電影。當時的流行程度令不少香港人爭相學電單車和穿著周潤發賽車時的戰衣。這電影已成為不少人的集體回憶,甚至會重看三四次都感動落淚。

背景

阿郎(周潤發 飾)年青時是電單車賽車手,是個出身清貧的浪子。他與富家女波波(張艾嘉 飾)拍拖,波波不理家人反對,離家出走與阿郎一起。但阿郎在波波懷孕後還出軌跟另一女子親熱,甚至出手打懷孕的波波。看到這裡,較年青的觀眾相信難以想像好老公形象的周潤發曾做渣男一角。自此,波波被媽媽所騙說剛出生的兒子已死,然後遠去美國讀書,回港時從事廣告製作。而阿郎平日在地盤工作,與兒子相依為命,在破舊的屋中生活。或許因為沒有媽媽,二人家中十分混亂。十歲的兒子已需要負責起居飲食,放學後自行走進地盤找父親。雖然父子二人時常「互相打罵」,粗聲粗氣,但他們感情十分要好,兒子十分喜歡父親,曾說大過後做工作讓爸爸不用再做辛勞的地盤工作。可見兒子雖然年紀輕輕,已經十分成熟和孝順。

父親自愧不如

當波波重遇他們父子二人,她沒有打算與阿郎復合,但想帶兒子回美國,重拾母親角色。起初阿郎不肯把兒子交給波波。但當他慢慢看到波波帶兒子到海洋公園、到酒店吃早餐、又為他買美麗衣服、又教他用電腦時,阿朗覺得這都是自己沒有能力做到的事,兒子跟著自己沒有前途,反而害了他,讓他受苦。他想起兒子曾在寵物店看到一隻可愛的小沙皮狗,向父親撒嬌說很想買回家。但阿朗說華人只買唐狗,實質是因為番狗太貴,然後帶兒子到街邊看賣唐狗的販子,但兒子不喜歡。有一次阿郎用了大部份積蓄買了小沙皮狗回家,但兒子反應冷淡,只看著波波買給他的電腦,覺得新奇。

痛打兒子背後的複雜心情

阿郎心想,既然兒子喜歡波波提供的生活,而自己又不能把好的生活條件給兒子,或許他跟波波較好,對他前途也有幫助。於是他決定忍痛放手,有一次叫兒子跟母親生活,但兒子聽到後,知道要跟父親分開,就十分崩潰,立即把母親送給自己的所有東西丟落街,說自己不要了,不想失去爸爸。爸爸就禁止他這樣做,甚至不斷打他,打到他流鼻血。看到這裡,實在令人心痛。

內歛的父子情

兒子自己也知道,父親打他是因為太愛他,迫使他選擇跟媽媽一起。但後來兒子仍然想念爸爸,雖然喜歡與媽媽一起生活,但也掛念爸爸。如果可以,他希望父母都陪伴自己,但若然要二選一,他最後都決定選擇爸爸。電影寫實地描寫傳統華人父子情的內歛,從來不宣之於口,甚至經常互相打罵。但暗地裡其實很愛對方,視對方為命根。

兒子的選擇

此外,今天經常有人說「窮人不應生子」,言下之意是生活和物質是下一代最需要的東西,否則害了他。但很多時這只是上一代人的一廂情願想法,替下一代「代言」,甚至這也是阿郎曾有的想法。但在這電影中,兒子沒錯是與父親在有如「狗窩」的家中居住,兒子還要自己煮飯,物質不充裕。父親又忘記帶兒子準時上學,令他時常遲到,照顧不周。相反,高學歷和高收入的媽媽可以帶兒子到美國生活,向他提供應有盡有的資源,給他無限發揮的可能。但兒子在被迫二選一的情況下,仍選擇有十年感情的爸爸。即使爸爸資源有限,但他花很多時間陪伴自己,建立深厚感情,而這是與剛認識的媽媽所沒有的。

陪伴是免費,卻是最昂貴

在三四十年後的今天,多了富裕家庭,但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子女腸胃飽滿,卻情感飢餓。若今天的子女重看這套舊電影,他們可能羨慕阿郎的兒子,能與爸爸有這種感情。陪伴是免費,卻是最昂貴。這不是更值得今天的父母反思嗎 ?

(相片來源: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被愛就是奇蹟:《天堂奇癒記》

【亂世家人】不枉此生胡婆婆《尋人記II

【亂世家人】梳乎厘式的愛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亂世家人】不能自救的無奈:《智齒》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社會觀察】家庭為本的跨代貧窮政策

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宣佈要成立「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初步為2000名劏房户初中學生推行為期一年的試驗計劃,透過師友配對等訂下人生目標,兒童發展配對基金主席陳龔偉瑩電台節目稱,有關政策只試驗一年,成效非常有限,未必能真正幫助到處理跨代貧窮的問題。而我們的觀點是需要幫助的,又豈止孩子呢?

以往不少基金舉辦過很多師友計劃,目的為幫助青少年,透過與不同的生命師傅的配對,除了得到對方的鼓勵外,有時會得到實際的建議,甚至提供人脈,給予青少年向上爬的機會。政府整體方向表面在幫助他們,但實際上幾次會面是否能解決「跨代貧窮」的問題。或者說,這個問題,要接受幫助的人,又豈止孩子們呢?

處理跨代貧窮,政府官方網站所提供的資訊,最新資訊也只是2007年,做的東西停留給予基本的教育、生活資源等等,但兒童和青少年,今時今日談的支援,已超越了基本生活所需,兒童發展要給予的是他們開寬視野的機會,以及更好的發展空間。所謂開坧視野,理應為他們打開一個能與國際不同的人接軌的空間,培養國際視野;以便成長後可以有更大的本錢做不同的工作,這樣才更有機會脫貧。

至於開寬視野的機會,在香港本來就很多,從來就不限於主題公園,但有趣的是很多機構也會選擇給他們去主題公園玩,因為他們貧窮,不能承擔主題公園的入場券。政府說給予他們不同的職業訓練,說給予他們工作能力,之後自有脫貧機會。這些政策無可厚非,但視野沒有被拓寬。遊玩香港,讓孩子快樂,同時透過學習不同的地方的特色,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發展,以及當中的居民生活的苦樂,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開拓視野的人文體驗。給予他們免費機會,學習一種技能,最好讓賺錢的工具,也變成一種娛樂,過程中得到樂趣,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快樂,其實更為重要。

跨代貧窮,其實同樣在說我們這一代也是貧窮,要令社會減少貧窮問題,最重要的點還是要提供穩定的社會,創造更多空間機會給這一代人發展,政府其實自從在回歸初期因為經濟轉型搞了個再培訓計劃之後,就沒有其他了,到今日不少低技術低學歷的人,最後還是流向一些不穩定的行業,甚至他們一邊掙扎求存,一邊被社會耻笑,以致未能更有效的善用自己的優勢去發展。

可見,要處理跨代貧窮問題,不能單做兒童青少年,當父母也覺得社會不給予機會自己時,孩子又怎會感受到社會有關注他們呢?或者當父母也因着貧窮而身心靈受損,社會不支援他們,最終受害的,也是孩子。近年不少夫妻因為疫情,經濟受到影響,部分更影響到夫妻情緒和關係,這是社會不樂見的。

以往,搞高層次的研究、討論,往往為了凝聚共識,以往因着各種原因,往往難以直接做到解決的方案,但隨着社會新型態出現,政府政策可以直接下達,其實要做政策不難,也只是在問政府是否願意來做。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中國科興與港大及港怡醫院合作 開展 Omicron 變異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加強劑臨床試驗

中國科興在香港正式啟動奧密克戎 (Omicron) 變異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臨床試驗,以評估健康成年人使用該疫苗作為加強免疫接種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為制訂未來的接種策略提供科學依據,中國科興的臨床試驗由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的醫學研究團隊領導,與港怡醫院合作進行。此次臨床試驗計劃招募300名18歲或以上已接種2或3劑滅活或mRNA新冠病毒疫苗的健康成年人。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孔繁毅教授表示:Omicron 病毒變異株現時席捲全球,通過疫苗接種對抗變異病毒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希望通過此次奧密克戎株疫苗加強劑臨床試驗,有效推動疫苗的研發和使用。

科興香港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羅文慧期望能藉著疫苗研究結果,協助香港及全球對抗新冠變種病毒的威脅。

中國科興已於2021年12月初獲得 Omicron 變異株樣本,隨後積極推進各項研究並確定了疫苗製備程序。基於動物模型的臨床前研究顯示疫苗安全和有效,及後中國科興Omicron株加強免疫臨床試驗方案於2022年4月12日獲得香港大學及港怡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並於4月14日獲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臨床批准在香港開展針對Omicron株新冠病毒的加強免疫臨床研究。

(絲敏 / 撰文報導;圖片 / 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被愛就是奇蹟:《天堂奇癒記》

天堂奇癒記(Miracles from Heaven)是2016年的電影,取自真人真事經歷,十分感人!適合一家大細觀看,Netflix也有這電影。

電影大半是「壓抑」,但結局不是「釋放」這麼簡單,而是對生命有所覺悟。

生命就像過山車,有時令你難以呼吸,很想盡快結束生命。但若然不能,又可以如何活?

安娜是一個小女孩,與父母和兩個姊妹一起居住。他們一家是虔誠信徒,每周上教會。有一天,安娜不斷嘔吐,看過幾個醫生都找不出真正病因。醫生都是手忙腳亂,見女兒肚痛就說腸道敏感了事。但母親覺得事情不簡單,因此堅持要求另一個醫生再檢查,不能就此再次被打發走。後來醫生主任檢查後,才知道女兒患上罕見疾病,腸道無法正常消化食物,令食物堆積在腸道內,甚至打結。因此肚子腫脹及經常肚痛。護士要幫女兒插胃喉時的痛苦,令媽媽十分難受。

現實的無奈,令我們眼見親人受苦,但自己做不到甚麼,這種無助和孤單,是最折磨人,特別是自己子女。

母親努力為女兒安排用鼻喉進食,辛勞記下每日吃的不同藥物,不斷致電給異地的兒科醫生預約。父親相對就顯得有點「過份」輕鬆,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要有信心等。有時甚至令母親不滿,好像只有她一人擔心。完全捨己總是母親們的共同特徵。於是她失去信心,有一天看著天空問神:「你在哪裡?我聽不到你的聲音」同樣,女兒也有這個問題,甚至對媽媽說自己想死,媽媽聽到後十分心痛。

在整個醫療過程,母親帶著女兒四周找醫生,腦海只是女兒的治療計劃,沒有其他。直至女兒發生意外,出現頻死經驗,去了天堂與神對話,然後女兒的疾病就在這意外後奇蹟康復,連主診醫生都解釋不到。這事令母親思想何謂奇蹟。她引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我們只有兩種方法過活。第一是相信世上沒有奇蹟,另一種是把每一件事都當作奇蹟。」她發現以前只想如何醫治女兒,但錯過了生活很多奇蹟,包括很多人願意走多一步的幫助和善良,這些就是奇蹟。這時電影重播她遇過的好人好事,或許連觀眾也忘記,因為只是「小配角」。她說自己仍然不知道痛苦的答案,但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神透過身邊人的愛一直在她身邊。

人生有時令你難以呼吸,但你不是一個人。

(相片來源:預告片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不枉此生胡婆婆《尋人記II

【亂世家人】梳乎厘式的愛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亂世家人】不能自救的無奈:《智齒》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