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很多人第一件想起要準備的,可能是新床、新房間,甚至是一間新屋,但當年還是新手爸爸的Stephen Tsang很有趣地選擇學做「爸爸」,找一間「爸爸學校」,學的不是下餵奶換片,而是做爸爸的態度,以及如何讓孩子和太太每天活在愛中,現在女兒讀了小一,小兒子也讀幼稚園了,Stephen則由香港衝出世界,自費到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澳洲等地開爸爸訓練班,推廣「爸爸學校」。
很多爸爸在孩子出世前,以為自己只是陪玩就沒有甚麼要做,但Stephen很聰明,2013年時就上課學做爸爸:「當年其實未正式做爸爸,第一胎未出生。上一個四堂課程,有一個主題,之後就畢業⋯⋯未做爸爸先聽別人做爸爸,聽到好多分享,講下有啲乜嘢做好或者做錯,睇下有乜進步空間。是個好好的學習,做個好爸爸的地方。」
做爸爸聽起來好像談及如何養育和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但課程強調兩公婆的關係對兒女的成長十分重要,當中又以讓孩子看到父母相愛是很重要。他說:「我如果沒有上爸爸學校,就不會在孩子面對自由放鬆,我會故意對住女兒親親太太⋯⋯我屋企比較傳統,不會很開放在家中做很多親密動作,即使是我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頂多只會拖着我們,他們兩個人不會很親熱,甚至在我們面前也沒有拖手。」
在孩子面前親熱會令親子不開心嗎?Stephen說不會,而且女兒會看在心裏,有時會說:「爸爸好錫媽媽」知道爸爸會遞湯給媽媽喝,讓女兒知道婚姻、丈夫是個甚麼回事。同時,又因為『爸爸學校』中會教爸爸如錫媽媽;也會有互相分享各人獨門的方法,實在是獲益良多。
他說:「其實爸爸學校的課程,知識很簡單,坊間也很容易找到那些知識,但我們着重分享,每個爸爸的成長故事很不同,也見到很多父親的改變,所以很多意義,有時自己得益是最多的,因為參與的人次次不同,也很多,所以學習到很多不同的東西。」據悉,媽媽、家人會獲邀請出席「爸爸學校」的畢業禮,除了分享爸爸學習成果外,還會有特別的活動,給家人一個大驚喜。
Stephen由在「爸爸學校」上課開始,到最後成為義工,更因為自己的工作比較彈性,很多人也以為他是「爸爸學校校長」。他說:「其實整個『爸爸學校』的人員都係義工,不過自己付出時間比較多,所以感覺上像負責人。」
做生意容易照顧小朋友?
Stephen本來在攻讀博士課程,太太則在一間公關公司工作已達17年,但一次機會之下,太太決離開原本工作的地方,做發行電影到飛機的生意。Stephen為協助太太的生意,同時決定放棄當時他仍在攻讀博士讀程,二人一起開始做生意的生活,過程中時間就變得比較彈性,當時也儲了一些錢做生意,於是就開始做到今日。他說:「主要係太太做生意,我只係支援,家中照顧孩子的生活,也是太太主力負責,因為太太也親力親為,想做好,我就協助佢。」
因為是自己生意,時間、空間也很有彈性,例如去年疫情期間,因為航運業大受影響,他們就將辦公室搬回家,一家四口一起在家工作和讀書。他說:「女兒開始讀小一,天天要用網上學習平台,實在需要家人陪伴,我們則在一天忙碌完後,待孩子睡覺才開始工作,有時一天的生活就是很忙碌,不過又因着在工作,我們可以更好陪伴孩子。」
未來如果疫情好轉,孩子能回校上課,能在辦公室工作也是好的,至少工作效率會高一點。他說:「依家我在家中,主力負責與細仔玩耍,因為讀緊K2沒有甚麼玩,一天到晚就覺得很悶,想要玩,要我花時間陪伴他。有時女兒放學後也有很多時間,我要找些東西和他們打發時間,同時也要帶他們離開一下媽媽工作的地方,好讓媽媽可以專心工作。」
誤打誤撞入好學校
Stephen笑言真言為女兒找學校的過程非常幸運。
雖說stephen太太重視孩子,但他笑言很多事有時也有百密一疏。Stephen的女兒揀小學就很神奇,當時因為遲了發現原來要報名,最後只得很少學校可以報讀,當中又只有一間有機會面試,女兒走出來時說:「我最後見了校長,佢問咗我5條問題,但係我一條都唔識答。」兩夫妻以為機會很小了,最後自行收生時本來就沒有取錄,幸好後來獲得一個機會,女兒才有機會讀這間學校。
Stephen也很照顧孩子,每天返學之前和回家睡覺之前也會一起祈禱,stephen也會為祝福孩子,希望他們每天都有一個時間祝福他們,他說:「這也是爸爸學校的課程內容之一」。爸爸每天將孩子帶到上帝面前,成為孩子的祝福。(圖為Stephen在港鐵為上學途中的女兒祈禱。)
Stpehen說在疫情之中最多時間行山,他們三代同堂時有遠足的時候,有時stephen和他爸爸一起甚至會探索山路。他們三代有時為了不走回頭路,會走非官方的路徑,跟着其他人走過的「山路」就探着回家。
( 【香港機構領袖的維家故事系列】/ 鳴謝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
(陳章心 / 撰文;圖片 / 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