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免費送贈華麗嫁衣 讓貧困女孩也能一圓美麗新娘夢

在印度,很多貧困女孩一生沒有華服可穿,連結婚當天的禮服也沒能力負擔,為彌補她們的缺憾,有設計師向準新娘免費提供華麗嫁衣及首飾,更包辦妝容、美甲服務,讓她們美麗而隆重的步入結婚禮堂。

灰姑娘的秘密基地

綜合媒體報導,設計師薩比莎 (Sabitha) 在碦拉拉邦坎努爾縣小鎮上,創立一間婚紗店替女性圓夢,向準新娘免費提供她們負擔不起的華麗嫁衣及首飾,讓她們不因貧窮而毫不起眼的出閣。創辦人薩比莎表示:能夠看到她們如灰姑娘變身般走出店舖,真的很開心。

位於帕普皮尼斯塞里(Pappinisseri)小鎮服飾店Rainbow: The Women’s Outfit,在這裏貧窮的女孩可以免費挑選自己喜歡的禮服及首飾,並將她們打扮得漂漂亮亮,步上紅毯。創辦人薩比莎稱這裏為「灰姑娘的秘密基地」。

41歲服裝設計師薩比莎表示,幾年來,她舉辦多次婚紗捐贈活動,將禮服分送給需要的準新娘。但想要創辦服飾店的念頭始於7月,一名23歲女性向薩比莎哭訴,表明自己在數日後將結婚,但家庭經濟無法負擔嫁衣費用;薩比莎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免費送她一件華麗的禮服。

捐贈的華麗禮服來自各地

某天工作時,薩比莎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她認為印度貧窮的女孩,這輩子可能沒機會穿着漂亮的衣服,就算是她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也不例外。為彌補她們的缺憾,薩比莎決定秉持這個理念,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徵求家人及朋友捐贈婚紗,送贈給有需要的準新娘。

此舉引起廣大迴響,遠自孟買、德里、杜拜甚至英國,來自四面八方的捐贈者在得知消息後熱烈與薩比莎聯繫,衣服、鞋子、珠寶、手袋及化妝品塞滿整間店舖;如今除了原本的店舖外,薩比莎還另外開設了5間店舖,用以存放、展示二手洋裝及禮服。服務對象也擴大至寡婦、單親媽媽及再婚婦女。迄今,已有超過900位準新娘在薩比莎的店舖內找到自己理想的嫁衣。

利用即時通訊App聯繫捐贈者

薩比莎表示:所有衣物清洗過後就會上架供大家挑選。他們在What’s APP群組Agora內,聯繫捐贈者、評估回收衣物的品質並退回品質較差的衣物,此群組由22名坎努爾縣(Kannur)女企業家共同經營。她並強調,所有準新娘的隱私是完全受保護,她們不會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女孩的照片。

此外,報導亦指,為防欺詐活動,每位準新娘都需提供社區宗教團體開出其證明的經濟狀況;而親自到店內挑選服飾的人,可以不計數量挑選所有喜歡的衣物帶回家,並且無需歸還。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 / New India Express)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The brides feel like Cinderella’: the free wedding shop helping India’s poor

Making brides happy

【LGBT人權的黑暗日?】匈牙利新修憲定婚姻為「男女間婚姻結合」 禁同性伴侶收養子女

匈牙利國會於12月15日投票決定,將重新修改《憲法》中對「家庭」的定義,除了明確規範婚姻屬於一男一女之間外,也限制同性伴侶收養子女的權利。

確立「父親是男人 母親是女人」親子關係

匈牙利總理維克多(Viktor Orbán)解釋推動修法的背後原因是,由於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國家必須制定法律,以保護兒童免受極端的性別意識形態干擾。

修正案提及,修法過的《憲法》將會加強對家庭的定義,包括婚姻制度。「家庭」代表着國家生存的基礎,而家庭的根基來自「男女之間的婚姻」以及「父親是男人、母親是女人的親子關係」。

內容更指出,匈牙利捍衞兒童的權利,認同其「出生的性別」,並根據《憲法》身份和基於基督教的價值觀進行教育。報導指出,通過修正案,匈牙利將成為歐盟第一個在《憲法》上明確定義家庭及婚姻與親子間關係的國家。

綜合多份媒體報導,這項議案共有134名議員投票,結果為84票同意、45票反對、5票棄權通過《匈牙利基本法》修正案。據了解,這項議案由維克多的保守黨「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Fidesz)所提出,該黨在國會中擁有三分二席次佔多數,因此議案以壓倒性通過。

新法案以「已婚夫婦」為主要收養對象

司法部長朱瓦爾加(Judit Varga)指出,這項《憲法》修正案釐清了「婚姻、家庭、親子」3項關係的定義。除此外,國會更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同性伴侶領養子女。除了極少數的特殊情況外,新法律僅以「已婚的夫婦」為主要收養對象,單身人士或同居男女,都不在優先的考慮範圍內。

對此,匈牙利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Hungary)主任維格(David Vig)稱通過修正案的這天是「匈牙利LGBT人權的黑暗日」,具有對LGBT族群歧視性的攻擊。匈牙利法律專家科瓦奇(Agnes Kovacs)則批評,維克多政府撕裂了國家的民主。根據匈牙利《憲法》規定,禁止同性婚姻。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Hungary passes anti-LGBTQ law effectively barring same-sex couples from adopting

Hungary amends constitution to redefine family, limits gay adoption

LGBT rights: Hungary passes law banning same-sex adoption

【家居維修DIY】電池電量測試大法

筆芯電有無電,如何一眼看出?

日常使用的鹼性筆芯電,一直裝在電器中,易漏電池水。但拆出來等下次再用,就會經常遇到不知電池有沒有電的困境。

其實想知電池電量夠不夠,只需把電池從高處拋下,反彈得高的電池即是電量已經消耗了50%以上。

這實驗有科學原理支持。鹼性筆芯電的陽極是用鋅製造,而這些鋅都混合在一些啫哩狀物質之中,作用是增加反應接觸面積,令電量充足,而這些啫哩狀的物質還可以吸收震盪,造成有電的電池彈不起。

當電池用過後,陽極的鋅就會開始氧化,最後成為氧化鋅。

氧化鋅是一種多孔的網格結構物,就是氧化鋅令電池能在檯面上彈起。

只要電池消耗到50%以上,彈性就會達到最大。

不過以上測試只能測試出鹼性筆芯電的電量有沒有50%,鋰電和碳性電池也不合用。

資料來源:

裝修佬

致力於令香港沒有麻煩/爛尾的裝修。為需要裝修相關服務的香港人,尋找合適的提供裝修相關服務的香港公司/個人,反之亦然。設有著名的「裝修防伏班」。

(本專欄由裝修佬X風新聞。資料由裝修佬提供,文字由風新聞編輯整理。)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一樽解鄉愁】英國推出瓶裝新鮮「空氣」 鎖國下以解遊子思鄉濃情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無數人因各國設下的封鎖國境或旅遊限制「有家歸不得」,英國及多國近日更出現傳染力超強的變種病毒,迫使多個國家改變封鎖策略,宣佈英國旅客及貨物禁止入境。

根據多份當地媒體報導,為了一解海外英國人的思鄉之情,英國有網站推出新產品「瓶裝新鮮空氣」,標榜絕對是「正宗英國風味」。500毫升的空氣瓶售價25英鎊,海外運費再要外加5英鎊。

有趣的是,消費者可選擇多種口味,包括有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等「家鄉味」的空氣瓶,每瓶空氣瓶皆由軟木塞封住,隨時都能快速吸上一口。另外,該網站也推出限量的「特別版」空氣瓶,蘊藏來自倫敦地鐵或諾福克郡(Norfolk)炸魚薯條店的獨特氣味。

可指定炮製特別要求「口味」

除此之外,該公司也接受顧客的尊有口味的需求,收集全英各地的空氣,目前,這個網站「My Baggage」已為一名來自威爾斯的客人滿足心願,前往威爾斯西北部的史諾多尼亞(Snowdonia)山區「捕獲」當地空氣。

該公司發言人表示:他們希望,無論收到空氣瓶的人身在何處,深吸一口來自祖國的空氣後能一解鄉愁,並幫助他們展開新生活。

針對內地污染 多國販售空運新鮮空氣

在此之前,英國公司Aethaer曾覷準空氣嚴重的上海、北京等內地城市,向當地顧客販售來自英國鄉村的新鮮空氣,580毫升的空氣瓶開價115美元;加拿大公司Vitality Air也不甘示弱,對中國內地客戶販售源自洛磯山脈的空氣罐,一組2入8公升的空氣罐售價52.99美元。相較之下,瑞士公司Swissbreeze推出的瓶裝空氣就便宜許多,8公升的空氣瓶要價不到20美元。

香港的網店也要想想,面對本港的移民潮,不妨考慮推出「香港瓶裝空氣」,以慰海外移民的「鄉愁「。

(米妮 / 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UK company launches $30 bottled air range for homesick expats

Company in Britain launches $33 bottles of ‘authentic’ air for homesick expats

【醫生X畫家】李揚立之醫生透過畫筆宣揚公共衞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今日公布2020年「傑出醫科校友獎」得獎名單,表揚醫科校友在醫學專業、人道服務,以及文化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 本年度得主之一為李揚立之醫生(內外全科醫學士 2011),她在文化方面的建樹廣受社會認同,手執醫學儀器治病以外,不忘以畫筆為世界添上色彩。

相片來源:李揚立之醫生 及 dumo.art 【DUMO 面書專頁】

文化建樹 —「具成就的插畫家」

李揚立之醫生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骨科醫生,更是一位出色的漫畫家和插畫家,而她最引以為傲的創作無疑是卡通獵豹Dumo。李揚醫生表示,創作Dumo的靈感來自她在納米比亞一所獵豹庇護所做義工時,遇上的獵豹孤兒Duma。 DUMO是一隻活潑、溫柔,愛旅行的獵豹寶寶,以啟發他人一起保育野生動物為目標,讓瀕臨絕種動物能繼續生存下去。

相片來源:DUMO 面書專頁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初期,李揚醫生只花了三晚時間便為小朋友們製作了一本雙語故事書《抗疫小夥伴》(Dr Dumo et al),巧妙地透過她筆下的Dumo和牠的朋友們,展示正確洗手、戴口罩和保持家中環境清潔的技巧,結果令Dumo聲名大噪。故事書更免費贈予多所學校和醫院,相關內容甚至被翻譯成至少12種語言,並於網上廣傳。兩本為兒童而設的醫學相關書籍亦即將出版。 

相片來源:李揚立之醫生 及 dumo.art 【DUMO 面書專頁】

儘管工作繁忙,但李揚醫生仍會抽空參與慈善工作,例如她曾於年宵市場出售Dumo產品,為本地動物團體籌得港幣6萬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亦推出印有Dumo商標的可重用口罩和口罩套,讓其他慈善機構受惠。 

中大「傑出醫科校友獎」於2018年設立,旨在表揚於專業領域有超卓成就及對社會有重要貢獻的中大醫科校友,鼓勵他們學以致用,為社會大眾創建更美好的未來,在文化及人道服務等不同領域繼續追求卓越。

延伸閱讀:DUMO 面書專頁

(報導:沈高;相片來源:李揚立之醫生及 dumo.art 【DUMO 面書專頁】;中大醫學院)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敏感都有錯?】 美國五分一學童對食物敏感 遭受欺凌

(特約記者: 米雪兒)學童在校園受到欺凌,原因可以有很多。在美國,對食物敏感都可以令學童成為欺凌對象。就連他們的家長都會飽受嘲弄。究其原因,可能是外界不了解食物敏感,甚至輕視問題的嚴重性。

學童告訴家長受欺凌只14%

美國有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對食物敏感的學童當中,近五分一在校園被欺凌。而報稱因孩子有食物敏感而受他人冷嘲熱諷的家長,比例亦都類近。

研究訪問了252名年介4至17歲的學童和青少年,當中逾四分一是黑人,其餘主要是白人。報稱因食物敏感受欺凌的黑人及白人學童,比例相若。而會告訴家長自己在校園受欺凌的受訪學童,就只有大約百分之14。

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 ( Loyola University) 醫學院二年級學生丹尼埃爾‧布朗 (Dannielle Brown),有份撰寫報告。他認為,有關問題可能比報告反映的情況更嚴重,因為有很多孩童不會將自己受欺凌的事情說出來。專門處理過敏症的醫生應開始注意兒童受欺凌的問題。

朋輩支持可確保有關學童的安全

同樣位於芝加哥的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食物敏感及哮喘研究中心主管魯基‧古普塔博士 (Dr.Ruchi Gupta) 則指出,學童受欺凌或源於外界未有正視食物敏感。「對孩子來說,食物只是任何事物的一部分,要孩子去明白食物可以威脅生命,往往有點困難。學童一聽到敏感二字,只會想起『我對貓咪敏感,在接觸貓咪時,會鼻塞和打噴嚏。』以為沒甚麼大不了。」

然而食物敏感的確可以很嚴重,古普塔進一步表示,對有食物敏感的學童來說,朋輩的支援十分重要,有助確保他們安全。「若然朋輩不去幫助,有食物敏感的學童或會更危險,例如不去檢查食物的成份。」

古普塔和布朗都認為,今次研究的發現,反映公眾需要接受更多教育,去關注食物敏感的嚴重性。古普塔強調,食物敏感引起的反應,有別其他東西造成的敏感反應,輕則出疹,重則呼吸困難,需要入院和注射腎上腺素抗敏。

(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Kids With Food Allergies Can Become Targets for Bullies

【社會觀察】監管網絡色情 停止性暴力

近月不少性暴力的案件,疑犯無獨有偶都被警方在其手機中尋到兒童色情內容,甚至性暴力的影片。不少案件更直接向兒童施暴;可是社會對色情問題的關注度顯然不足,家長如果對議題影響不深,家中孩子,不論男女,同時有機會成為受害者。

只要手機一部便足以製作色情影片

月初全球最大的色情串流平台被揭發有真人真事性暴力短片流出,事件幾乎震驚世界,兩大信用卡公司決定終止為該公司提供交易服務,一眾關注性暴力的社福機構群起而攻之,迫得這串流平台即時刪除超過一千萬條短片,平台只餘下約二百萬條影片,同時加入大量認證程序,確保同類事件難以再發生。

以前,生產色情影片是製作公司的事情,一般巿民無法製作短片,但今時今日人人一部手機就有兩個過千萬像素的拍攝鏡頭,足以製作清晰的小電影。在香港製作兒童色情影片當然犯法,不過很多人。當中包括青少年,在社交網站一時衝動,就會玩網上性愛。如果對方在過程中錄影了你的片段,變相就自行生產色情短片而不自知。部分人甚至自拍這些影片,以及可以將之當作禮物送給對方,讓對方會愛上自己,豈料卻是愛上了騙徒。

自拍短片可能流入色情網站而不知

這些片段,除了在即時溝通工具中廣泛流傳之外,部分可能流入這些色情網站。上載的人未必知道那些片段是用來賺錢的小電影,還是真實的片段,反正片段流了出來,他們色心又起,自然會將片段公諸同好。於是一眾愛看這些另類小電影的朋友就會自行到網站不斷翻看這些短片,因為所有影片均由網民提供,變相有無止境的片源讓他們免費瀏覽,直接成為罪犯「犯案知識」的來源。

不幸的事,因為互聯網本來是自由的世界,對於色情和暴力的影片本來就沒有甚麼監管。當色情串流平台明刀明槍在販賣色情時,就更加不管了。在香港,電影有分一、二、三級,但平台上載的內容,早就超越我們電影的界線,即時已經是俗稱的「四級」了,原本在香港應該被禁止任何人觀看的東西,在互聯網卻大行其道,甚至連警告字眼,或者一個彈出的視窗都沒有,所以色情圖片就盡收眼底。

考慮重啓淫審條例以諮詢網上色情

再尷尬的場面是,網上常有留言指丈夫仍然有上網看色情資訊的習慣,不慎讓孩子看到,甚至放在大電視中,孩子過早接觸色情資訊而未有好好與他們分析,會影響他們對兩性和性的看法,也會影響夫妻的性關係。我們認為作為成年人,要做好榜樣,盡可能消除任何在手機、電腦中出現的色情資訊。不少電腦、瀏覽器和手機也有設定,家長只要幾分鐘時間就應該可以學懂並設定好,這樣才可以減少孩子接觸的機會。

當然,政策層面我們應當考慮用甚麼方法修改法例,在不損害言論自由和資訊流通下,好好管理我們的資訊,減少色情和暴力的資訊在社會中傳播。早幾年淫審條例有好幾次的諮詢,但之後就沒有任何下文了。政府實在可以考慮利用淫審條例,重新管理互聯網的資訊,減少色情短片影響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林育昌 / 撰文)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破壞家庭的人】內地親子鑑定師鐵面無私 每4個來做鑑定有一個非親生

不是只有婚姻輔導員才會看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作為親子鑑定師也遇到不少家庭悲劇,內地從事這個行業的鑑定師之間,近年朋友見面還互相戲嘲:今天,你又破壞了多少家庭?

人稱戴維是婚姻終結者

戴維是長沙的一名DNA親子鑑定師,入行十餘年,經手的親子鑑定有三萬多份。他最近接受內地傳媒訪問透露。每年鑑定結果為「排除」的數據都保持在23%到28%之間,也就是說每4個來做親子鑑定的,有一個是非親生。

目前國內的DNA親子鑑定師有十萬餘人,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做親子鑑定的機構,大一點的城市還不止一家。他們在工作時很少聽到甚麽溫情故事,多是男的不確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女的不知道誰是肚子裏孩子的爸爸。

「大家常說我是婚姻終結者」,戴維回憶說,張姓男子曾告訴他,當妻子生下第一個孩子時,自己的爸爸曾包了200多萬利是給她,於是讓妻子動了歪心思,想透過生孩子來賺錢,於是她生下第2個孩子時,又拿到100萬,而孩子的生父都是妻子的前男友,原來張姓男子根本就被妻子騙了,兩個孩子都不是親生的。

鄧亞軍只會選擇揭開謎底說出真相

另一名女鑑定師鄧亞軍是「中國第一代DNA鑑定師」,她驗過的個案不下10多萬份,結果大多數是非親生。她說所有記錄從不為任何一人更改。即便那些人和家庭就此情感撕裂,人生崩潰,她也沒有絲毫動搖。面對一些家人指責她是「撕碎他們理想和未來」。鄧亞軍只會選擇說出真相。

普通的亲子鑑定出结果需3個工作日,加急只需5小時。有十多年DNA親子鑑定經驗,鄧亞軍早已對婚姻的破裂見怪不怪。事實上,DNA親子鑑定的客戶類型很廣泛,懷疑妻子出軌的丈夫們只是冰山一角。經常拿出陳年舊案委托的公安機關、懷着孕想知道孩子父親是誰的年輕女孩、需要補辦出生醫學證明的二胎等等。

鄧亞軍透露,16年來,这個小小的鑑定中心接待了數以萬人,這其中,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的孩子有的還在腹中,有的一兩歲,還有的已經三四十歲;但不管怎樣,他們只想知道一個真相;這個真相不僅關乎血緣,更關乎人性和道德。鄧亞軍說,她只不過是揭開謎底的那個人。

(米妮 / 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親子鑑定師:三萬多次鑑定背後 見證複雜的性與愛

親子鑑定師:入行16年,親眼看見上萬男人戴上綠帽子

【亂世家人】暖心聖誕電影推介:再見聖誕夜(Just Another Christmas)

從電影海報可以得知,這是一套關於一個很討厭聖誕節的男人的故事。《再見聖誕夜》是一套2020年12月上映的巴西電影,在Netflix可以觀看,內容有趣及令人回味,適合一家大小觀看。

剛好在聖誕節出生的George自小討厭聖誕節,因為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回家慶祝,不會去他的生日派對。直至他成家立室,有了子女,就年年被迫跟子女和老婆的家人慶祝聖誕。但天意弄人,他得到失憶症,忘記了往後一整年發生的事,直接迎接第二年的聖誕節。年年如是,彷彿天天都是聖誕節。由於他太討厭聖誕節,他決定當天吃安眠藥睡過。但時間一直過去,親戚變了,孩子大了,連妻子也冷漠了。直至有一天他醒來,不認得自己。雖然他事業有成,但也有外遇,經常不理會家庭,子女也變壞。

相片來源:《Just Another Christmas》網上截圖

為甚麼我現在變成如此?

平日的他其實仍愛老婆子女,例如他知道兒子讀書不好會幫他找補習。但當他事業有成,開始有性感外遇及忽略家庭。或許這是一些男人的寫照。婚姻生活多年後,開始煩厭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希望在家庭以外找存在感,集中精力在事業和另一感情上,找回新鮮和成就感。但這些男人一開始都是人人眼中的好男人。

他每一日都這樣過他的人生,直至聖誕節就返回自我,驚訝自己所做的事。聖誕節的他,沒有經歷名成利就,只是仍有初心的他,接受不到自己的轉變。有時一個人慢慢改變,有時也會反問自己:「為甚麼我現在變成如此?」兩個「自我」的對話,就像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一樣,對將來的自己有些期望,希望自己不會忘記初心。

相片來源:《Just Another Christmas》網上截圖

親情不是理所當然

每一個新的早上都是聖誕節,很快就過了二十日,即是二十年。後來知道女兒有乳癌,他不想再睡,不想第二天早上看不見她。有些人討厭過聖誕節,覺得年年都有,沒甚麼特別。就像一些人不著重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飯一樣。但我們容易把身邊的關係看成理所當然,不覺得特別要珍惜。電影最後,George有一個成長,他開始喜歡聖誕節,即使聖誕節仍然令他有很多忙碌的準備和麻煩的應酬,看似沒有意義。但這些看似沒有意義的事情,在將來就會說得通。聖誕節是一個最好的時間,讓我們停一下,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回家人,留意人生,不再被工作煩擾。這就是我們送給自己最好的聖誕禮物。

相片來源:《Just Another Christmas》網上截圖

【亂世家人】THE ROOM(抖室):讓監獄化為樂園

【亂世家人】《 TO THE BONE 》(深刻入骨):接納不完美的我

【亂世家人】《劫後重生 》(CAST AWAY):意義是活下去的生命燃料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疫下聖誕】聖雅各長者鄰舍中心化身聖誕屋 網上虛擬實境 尋找幸福的旅程

今年聖誕氣氛因疫情而相對冷清,聖雅各福群會蘇屋長者鄰舍中心今年和由專業建築師組成的義工團體「築‧動力」合作,與超過100名不同界別的參加者和義工合力將中心佈置成「幸福聖誕屋」,透過虛擬實境為長者及市民帶來全新的網上體驗——《尋找幸福的旅程》,讓大家同樣感受到節日的喜悅氣氛。 

「幸福聖誕屋」不同展區均加入了PERMA幸福元素,聖誕老人屋帶出全情投入帶來的幸福感和正向人際關係。

加入正向幸福元素 

老字號初創有限公司義務製作網上虛擬實體之旅,讓大家在「疫」境之下也能安全地享受這次幸福之旅。 

蘇屋長者鄰舍中心成立的宗旨是讓長者「幸福地生活」,在推行服務時運用正向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提出PERMA五個幸福的元素——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心投入(Engagement)、正向人際(Positive 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以及成就感(Accomplishment)。設計「幸福聖誕屋」時加入以上幸福元素,並分成聖誕老人屋、雪國奇緣、聖誕精靈遊樂場和幸福花海等不同展區,例如:雪國奇緣這寒冷的背景正好襯托同伴相處之間的溫馨,無處不在的心形圖案時刻提醒我們要懂得愛和被愛的正向情緒;聖誕老人屋以聖誕老人忙着回信和準備禮物為主題,帶出禮物和信件既讓「送」的人全情投入地預備,也讓「收」的人感到人際關係的可貴。各種美麗的聖誕裝飾由長者、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中小幼稚園學生、大學生、青年人和家庭婦女等不同界別的參與者親手製作,部份更將廢棄物料升級再造,環保又精緻。 

「薑餅人糖果店」區集合了過百位初小學生的精心傑作,忙於分享幸福的喜悦正是薑餅人的生命意義。

鄰舍中心服務經理鄭苗穎表示:「聖誕屋的製作過程並不簡單,為減低社交距離,團隊特別剪輯了各款聖誕佈置的DIY製作片段,讓長者能夠上網學習有關的製作方法;在家中也幫忙預備各樣佈置的材料。縱然身處『疫』境,但只要大家有心,全情投入都可為社區建構一個非用金錢換取回來的幸福感。期望大家藉着虛擬實境,讓我們足不出戶也能在旅程中得到幸福,感受當中的正能量。」 

在「疫」境注入正能量 

長者義工穎儀本身是年過60歲的照顧者,要照顧年邁的母親,但她卻是這次活動中成為最積極參與的一位,她說:「今次我和媽媽在家摺了過百朵花,我們都好有成功感。媽媽在家中困了好一段日子,能製作小手工可以讓她也充實了時間呢。」此外,亦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和其家人努力製作美麗的紙圈串串簾,也能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亦讓長者感受到自己有份參與而感到自豪。 

長者義工穎儀(左)和90多歲的母親在家一起製作紙圈串串簾,能成為建設「幸福聖誕屋」的一份子,她們都感到很有成功感。 

連續參加了兩年「幸福聖誕屋」活動的義工Mandy分享:「今年疫情反覆,實在令人不好受。幸好今年聖雅各福群會與『築‧動力』一起推行『尋找幸福的旅程』,讓大家一起製造了令人充滿希望的聖誕。在疫情嚴峻下,各人仍然無私地付出那麼多,真是一個非常正面的榜樣。見到所有義工的作品,實在能觸動人心,能讓我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義務工作。」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和義工製作美麗的紙圈串串簾,讓長者感受到自己有份參與而感到自豪。 
聖雅各福群會蘇屋長者鄰舍中心的長者義工擔任導師,教港匯扶輪社義工摺紙花技巧。

延伸體驗:非一般的網上幸福之旅FB 專頁  

延伸閱讀:

【疫下聖誕】限聚令下燈飾處處 寂靜鬧市聖誕氣氛何處尋

【只有半身的人-益群】來自台灣罕見病患者的聖誕禮物

【來自天堂的聖誕卡】小姊妹兩年來寄信給去世的爸爸 今年竟收到「爸爸」的回音

(沈高 / 報導;聖雅各福群會 / 相片)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