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墟市】墟市復辦遙遙無期 檔主收入減八成

疫下基層市民生活受嚴重打擊。有關注基層團體過去數年舉辦平民墟市,以協助基層人士自力更生。惟疫情影響,墟市被迫轉戰網上。但近日疫情放緩,團體指仍未見政府落實重新開放閒置用地予民間團體申請籌辦墟市的意向。

失業加無檔擺 檔主收入銳減八成

疫症自去年爆發至今持續,雖疫情漸見減退跡象,但失業狀況未見明顯好轉。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6.1%,創逾15年新高;就業不足率3.5%,接近17年來的高位。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一向致力推動平民墟市,然而疫情下舉辦實體墟市遙遙無期,對於本身已多年擺賣的檔主,工作在疫情影響下既面臨失業的狀況,墟市活動又停擺,不少檔主收入減少七至八成。

檔主Zoe是單親媽媽,也是布藝品手作人,獨立撫養13歲有長期病患的兒子。除了需要全天候照顧兒子,藥費和到醫院覆診的車費都為Zoe帶來沉重負擔。她的腰患導致她不能長時間工作,唯有依靠售賣布藝品和綜援維生。但在疫情影響下,自2月起便沒有收入。

擺檔已7至8年的檔主靚姐,在過去大半年沒有擺檔,近期復出基隆街擺檔,雖然疫情轉好,但生意淡薄。她希望可以有地方舉辦實體墟市,既不用擔心被食環驅趕,比起在街上擺檔墟市可以擺更長時間,人流充足擺檔不會「食白果」。

儘管最近疫情好轉,團體指仍未見政府有重新開放閒置用地予民間團體申請籌辦墟市的意願。故大部分檔主並未因疫情好轉而對經濟狀況持樂觀態度,未能預計疫情緩和能令經濟狀況好轉。

疫情放緩仍未見政府支持復辦墟市

「關綜盟」因而進行了兩套問卷調查,其一了解墟市檔主疫情下的生計狀況,以及對重啟實體墟市的意向;其二了解疫情下市民對政府就業政策的意見,以及疫情下墟市發展的意向。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普遍市民認同疫情對基層市民的生計造成沉重壓力,然而政府的經濟政策未能解決基層市民的燃眉之急。面對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基層市民首當其衝出現經濟壓力,「保就業計劃」只補貼僱主,而基層市民未能直接受惠。

同時,普遍市民都希望能疫情緩和後政府應允許民間團體舉辦不同類型的墟市,基層市民能透過墟市擺賣增加收入,改善疫情下的基層經濟。

(盧珺鈺/採訪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軟餐社企】兩周賣200軟餐月餅 為吞嚥困難者重建「吃的尊嚴」

專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精緻軟餐訂購服務的本地社企「軟膳點」(Mealingful),於今年中秋正式推出軟餐月餅,兩周內已賣出200盒,創辦人之一蘇穎彤(Joey)指這是往後發展的「前哨戰」。創辦人盼透過普及精緻軟餐,令吞嚥困難的長者重拾享受美食的樂趣和尊嚴。

食,不僅為飽腹

「軟膳點」由4位大學生創辦,羅卓賢(Jackson)、陳彥彤(Michelle)、何君霖(Bianca)及蘇穎彤(Joey),Joey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去年已著手籌備,至今年6月正式註冊為公司,今個月則正式有產品發售。

4位創辦人合照,左起:Joey, Jackson, Bianca, Michelle

4位年輕人的創辦理念是,食物除了飽腹,更要食得樂趣。然而,很多長者及吞嚥困難的患者只能進食不美觀的糊餐,故萌生提升長者膳食素質的念頭。「軟膳點」定位為改善吞嚥困難人士的食物質素的社會企業,提供精緻軟餐——盡量還原菜式原貌及味道的軟餐。

「軟膳點」分別獲得香港理工大學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好薈社」(Good Seed)的20萬元及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 (HKSEC)的30萬元資助成立。

普及吞嚥困難認知

創辦「軟膳點」的想法由Michelle,聯繫她的三個朋友,組成今天的創辦人團隊。Michelle的祖母居於療養院,因為吞嚥困難而只能吃加了凝固粉的「糊仔狀」食物,Michelle對於喜歡「飲茶點心」的祖母很是心痛,於是有了推廣精緻軟餐的念頭。

另一位創辦人Jackson亦有類似經歷,其祖父於90多歲時,被家人發現進食時常嗆到,逐漸開始體重下降,更突然感染肺炎,數周內離世。事後Jackson才知道原來祖父進食時並非「嗆到」,而是吞嚥困難,遂有心推廣教育。

聯合另外兩位創辦人Bianca及Joey,便成立了「軟膳點」,在一開始未有產品發售時,主要為網上教育平台,讓公眾認識吞嚥困難。

兩周200盒軟餐月餅

受疫情影響,大眾對於食物安全意識也提高,尤其以長者為對象的軟餐。Joey指為了食物安全,團隊反覆做了多次關於溫度、運送速度的實驗,甚至特別聘請修讀營養學或相關科學的學弟學妹作實習生,協助實驗,才終於解決此一大困難。

今月的中秋「前哨戰」,兩周賣出200盒軟餐月餅,為他們打了一枝強心針,肯定了市場的需要。「有顧客下訂單時知道我們其他的產品要到十月才推出,都話不介意等。他們主要是照顧者,就算我不問,他們也很常把自己家的困難情況與我傾訴。」Joey由此看見精緻軟餐的社會需求。

Mealingful網頁截圖

尤其中秋節代表團圓,能讓長者再嘗月餅口味,不少顧客大為欣賞。「軟膳點」平台發售的月餅,以真蛋黃、蓮蓉等食材搗爛,再以特別製作方式變成軟滑口感,方便吞嚥。Joey笑言就像分子料理。 目前「軟膳點」除了月餅,也有從日本進口的精緻軟餐接受訂購,未來想提供更本地化口味,如栗米斑塊、叉燒飯等。Joey指現坊間也有規模較大的NGO會研發精緻軟餐,「軟膳點」將地位為一個平台,結集不同精緻軟餐供應,並進行公眾教育,讓更多吞嚥困難長者可享美味、尊嚴的進食體驗。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