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公關一哥盧炳松助臨終者圓願 藉圓夢尋人生真諦

盧炳松(BC)先後任職可口可樂、香港迪士尼樂園、領展公關高層職位,每次接任均是公司正值「公關大災難」之際,由他排難解憂,是以人稱「公關一哥」。他笑言:「公關就是『軍火商』,無仗打(沒有公關危難)就沒人需要你。」

退休後BC成立的「基督為本基金會」,出錢出力為病危長者完成臨終遺願。

因領展接觸弱勢社群

BC指自己在事業高峰時,已思考如何回饋社會,但苦無機會。直至退休前於領展工作,因要管理無障礙通道事宜而初接觸弱勢社群,其中當時的「願望成真基金」為18歲以下患重疾的青少年和兒童圓夢,「竟有些孩子在去過迪士尼樂園後彷彿康復七成,我就看見『願望』的力量之大。」

惟「願望成真基金」沒為成年人服務,BC因而萌生為60歲以上長者完成遺願念頭。

臨終者圓夢 家屬亦受祝福

是以BC於2014年成立「基督為本基金會」,並於2018年初推出「誠心所願」項目,為晚期病危人士完成在世最後心願。至今雖僅兩位半職職員,但義工團隊達100人,當中不乏專才。

申請服務的對象,除個別人士轉介,最常有轉介合作的便是醫院、長者機構、社福機構。「醫院舒緩病房的醫護人員和社工都很歡迎我們的服務,因為政府的資源只足夠照顧臨終病人的身體需要,我們則是照顧他們心靈需要。」

BC猶記得「基金會」接的第三個服務申請,便已是一次跨境任務。一位老翁想回恩平鄉間過年,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團聚。但老翁身體狀況太差,BC建議讓妻女赴深圳,一家人在深圳團聚減舟車勞頓。

可細問下才知,原來老翁妻子是從越南偷渡到恩平,妻女均沒有身份證,無法乘坐交通工具,女兒們甚至無法入學。BC知道此困境後決意要為老翁圓夢,集齊醫護人員、社工等義工團隊,一行人便出發往恩平。期間更得當地一位越南籍牧師照應,不僅讓老翁團圓過年,更協助兩個女兒申請戶籍,從此可入讀學校。

BC指「圓夢」從不只為臨終者,其家人在此間所得的安慰、回憶、祝福,也是「基金會」的目標。

圓夢讓人思考人生

BC謂臨終願望大抵分為四類,包括與家人團聚;想去某個地方或吃某種東西,可以勾起人生最溫暖回憶的;想終於故鄉;想出版書籍,把自己的一生或理念知識承傳後世。

未提供相片說明。
基督為本基金Facebook專頁截圖)

「基金會」半職同事趙善夫也憶述最近一次圓夢主角,是一位做玉石的長者,每次聊起玉石,本來病懨懨的雙眼也來了神彩,他的遺願便是出版一本關於玉石的專書,為後世留下他自己的玉石專業。

未提供相片說明。
基督為本基金Facebook專頁截圖)

而在為臨終者設定願望的過程,BC和其團隊會請臨終者回憶人生最光輝的時光,或最遺憾、不得意的事,一般會在此間找到最想重溫的舊夢,或想還在世時彌補的遺憾。

「圓願只是一個手段、工具,事實我們是想表達一個信息:生命係一個旅程,死亡不是終結,我們只是製造了一個機會讓對方思考人生。」

「基金會」至今已為50人圓夢,圓夢過程的所有費用由「基金會」支付,事後還會為家屬送上精美相簿和短片,記錄整個圓夢過程。接到申請後,由委員會於兩天內審批,危急狀況將於幾天內結集義工隊伍,盡速圓夢。紀錄相簿和影片也在兩周內送達家人,期望臨終者也能盡快回憶圓夢當天的經歷。

(盧珺鈺/採訪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疫下開學】美國任教22年老師立定遺囑「我很擔心⋯」

任職教師已22年的53歲德州中學老師瑪麗‧史崔克蘭德 (Mary Strickland),對於新學期即將到來的開學準備,今年與以往的最大差別,就是預立遺囑。

資深教師坦言與丈夫同立遺囑

綜合外電報導,懷抱教育熱忱的史崔克蘭德坦言,新冠病毒疫情遲遲未退,讓她對於回到教室上課感到無比懼怕。她說:「我對我的健康,我的性命,都很擔心。」為了預防萬一,史崔克蘭德與丈夫商量之後,決定一起寫好遺囑。

美國總統特蘭普強力要求全美各地學校今秋必須讓學生回到教室上課,但公共衞生專家則指出,如果要讓校園在安全的情況下重啟,每日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就要維持在5%以下。以全美規模最大的10個學區來看,目前只有紐約、芝加哥符合這個標準。

住在德州沃斯堡 (Fort Worth) 的史崔克蘭德說,政府首長不顧疫情,堅持學生一定要回到校園上課,令她感到極度恐懼。她表示,如果以1到10分描述自己的害怕程度,「我大概有25分。」

多州學校押後開學或網上學習

排名全美規模第八大的休士頓公立學區,日前已經宣布新學期將延後兩周開學,而開學之後到10月上旬,將採全面網路教學,接下來家長則可自行決定是否讓兒女回到學校上課,或是持續讓孩子遙距學習。與休士頓的狀況類似,全美各地不少州政府、地方政府主管,目前都鄭重考慮把開學日期押後,並且延後讓學生回到教室上課的計劃。

地方官員憂心的疫情未獲改善,新冠病毒持續肆虐的情況下,冒然讓學生返校上課,風險太高。


華爾街日報分析,地方官員憂心的是,疫情未獲改善,新冠病毒持續肆虐的情況下,冒然讓學生返校上課,風險太高。包口括加州、維珍尼亞州在內的州政府官員,已經宣布開學日期將延後數周;某些州木則宣布,新學期將如期開學,但將全面採取遠距教學,另外也有幾州表示,會讓返校上課與網路教學混合搭配。

堪薩斯州已經宣布,全州所有學區將延後開學;民主黨籍州長蘿拉‧凱利 (Laura Kelly) 說:「就在全州確診案例創下新高、疫情迅速升溫紀錄的時刻,我不能昧着良心要求學校開學。」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 / )

延伸閱讀

Teachers preparing wills, fear for well-being as schools set to reopen amid pandemic

Texas teacher writes will as she prepares for new school year amid pandemic

【找快樂的孩子】擁抱和稱讚的力量

疫症出其不意地在本港肆虐,令孩子需要在家學習,父母轉移在家工作,兩代之間多了共處一室的時間,究竟父母可以如何善用這個契機,塑造和子女不一樣的相處,讓彼此的關係更上一層樓呢?

坊間常常舉辦各種各樣的親子講座,教授家長各類型的親子技巧,在眾多的技巧中,我最喜歡的是最簡單卻又強而有力的方法,就是擁抱和稱讚。只要讓孩子感覺你喜歡他和欣賞他,其他一切都好辦事了。其實這也不是甚麼技巧,這是愛的表達。

學習如何擁抱和親吻孩子

撫心自問,擁抱和稱讚孩子對你來說是否容易呢?你會否不習慣擁抱,或是不習慣稱讚別人呢?若是這樣,我鼓勵你往這個方向慢慢努力改變,因為這個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缺少了它,親子間可能容易引起誤會或衝突。有了它,即使彼此之間有誤會或衝突,也能夠大事化小。

我很愛孩子,也很喜愛擁抱和親吻他們,我每天都會對他們說:「你們又乖又可愛,媽媽很喜歡你們。」晚上入睡前,我會在床邊給孩子唱《Castle on a cloud》 (歌劇孤星淚其中一首歌曲) ,然後將歌詞中的 “Cosette,I love you very much” 改唱成 ” (孩子的名字),媽媽很愛你呀!”日子有功,孩子都能深深感受媽媽對他們的重視和愛。

女兒就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她做錯事,我責備她,她發揮她辯駁的本能與我爭辯,最後她說不過我,便理直氣壯地出她的王牌,說:「 但是你很喜歡我的, 你把我生下來你很快樂的。」我說:「當然!媽媽很喜歡你,但是你的行為仍然是不對的。」小孩子受責備的時候分不清父母是不喜歡他的行為,還是不喜歡他這個人,所以平日花點功夫擁抱和欣賞孩子,到需要管教的時候,便自然事半功倍了。

誕生一刻父母已是無條件愛護孩子

常常聽見家長有一個疑惑,就是要稱讚孩子甚麼呢?他們有甚麼值得稱讚呢?家長的眼光往往放在孩子的行為上,例如在家不做家務,不收拾房間,不勤力溫習,只顧上網,考試成績不理想等等。如此這般,家長看到的盡是不堪入目的情景,哪有心情去欣賞孩子呢?

很多家長都忘記了孩子呱呱墮地的時候你們是多麼喜悅他們呢!你們還未知道他們將來學業成績會怎樣,你們已經在無條件地愛護照顧他們。為甚麼孩子長大了,這種愛反而變得有條件呢?是甚麼阻礙你們的視野,看不見孩子從過去到現在都是一個多麼可愛有為的人呢?是你們對他們學業前途的擔心,阻礙了你們表達對他們的欣賞嗎?若果你覺得要擁抱和稱讚孩子是困難的,希望你能回憶孩子還是手抱嬰兒時你們是怎樣相處的,重新調整和孩子的關係,回復當初最單純無條件的愛。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學士、碩士及哲學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文憑。 曾任全職社工、全職媽媽、 全職義工、全職博士生;現職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講師。 )

(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