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炳松(BC)先後任職可口可樂、香港迪士尼樂園、領展公關高層職位,每次接任均是公司正值「公關大災難」之際,由他排難解憂,是以人稱「公關一哥」。他笑言:「公關就是『軍火商』,無仗打(沒有公關危難)就沒人需要你。」
退休後BC成立的「基督為本基金會」,出錢出力為病危長者完成臨終遺願。
因領展接觸弱勢社群
BC指自己在事業高峰時,已思考如何回饋社會,但苦無機會。直至退休前於領展工作,因要管理無障礙通道事宜而初接觸弱勢社群,其中當時的「願望成真基金」為18歲以下患重疾的青少年和兒童圓夢,「竟有些孩子在去過迪士尼樂園後彷彿康復七成,我就看見『願望』的力量之大。」
惟「願望成真基金」沒為成年人服務,BC因而萌生為60歲以上長者完成遺願念頭。
臨終者圓夢 家屬亦受祝福
是以BC於2014年成立「基督為本基金會」,並於2018年初推出「誠心所願」項目,為晚期病危人士完成在世最後心願。至今雖僅兩位半職職員,但義工團隊達100人,當中不乏專才。
申請服務的對象,除個別人士轉介,最常有轉介合作的便是醫院、長者機構、社福機構。「醫院舒緩病房的醫護人員和社工都很歡迎我們的服務,因為政府的資源只足夠照顧臨終病人的身體需要,我們則是照顧他們心靈需要。」
BC猶記得「基金會」接的第三個服務申請,便已是一次跨境任務。一位老翁想回恩平鄉間過年,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團聚。但老翁身體狀況太差,BC建議讓妻女赴深圳,一家人在深圳團聚減舟車勞頓。
可細問下才知,原來老翁妻子是從越南偷渡到恩平,妻女均沒有身份證,無法乘坐交通工具,女兒們甚至無法入學。BC知道此困境後決意要為老翁圓夢,集齊醫護人員、社工等義工團隊,一行人便出發往恩平。期間更得當地一位越南籍牧師照應,不僅讓老翁團圓過年,更協助兩個女兒申請戶籍,從此可入讀學校。
BC指「圓夢」從不只為臨終者,其家人在此間所得的安慰、回憶、祝福,也是「基金會」的目標。
圓夢讓人思考人生
BC謂臨終願望大抵分為四類,包括與家人團聚;想去某個地方或吃某種東西,可以勾起人生最溫暖回憶的;想終於故鄉;想出版書籍,把自己的一生或理念知識承傳後世。

「基金會」半職同事趙善夫也憶述最近一次圓夢主角,是一位做玉石的長者,每次聊起玉石,本來病懨懨的雙眼也來了神彩,他的遺願便是出版一本關於玉石的專書,為後世留下他自己的玉石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