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決意成為slash族的一刻,抑或是認定持續以slash身份去生活的決定,都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或者,slash就是一個不容許用身份定義自己的群組,正如老子的思想,「放下自己是誰,或會真正知道自己是誰」的智慧。這種不被定義的身份,讓Jane能過度鬱燥症,經歷過一段「黑暗時期」,一路以來,她是如何走過?她又為何會走向參與藝術治療和社區藝術呢?
在兼讀碩士期間患上鬱燥症
Jane於大學修畢中文傳訊後,在公關公司工作4年,曾服務不同消費品牌客戶,策劃大小規模的推廣活動,有豐富公關稿撰寫經驗,練得一手好文筆。其間,她兼讀文化研究碩士課程,經過不斷的學習,累積了一定的經驗,才嘗試成為Slash族(亦稱彈性就業青年或斜槓族,意思是同時擔任兩份或以上的專業工作的年輕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並從中賺取收入。
在兼讀時期,Jane同時患上鬱燥症,情緖波動比一般人多,有時更彷如坐過山車般的大上大落,影響到工作與生活,「任職公關時,我要為不同消費品客戶撰寫『膳』稿,每次要寫一些自己不太感興趣的產品時,我都很難drive自己入呢種語境,跟住就好自責,怪責自己不能把工作做好,同時做時又唔舒服,就這樣,我的情緖就被折騰好幾小時甚至幾天都未能平伏,感覺好傷心好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