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國安法】過半單身男女冀伴侶持外國護照 首選加籍

「港區國安法」或將在港實施,本港似再掀移民潮。有交友約會公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4%單身人士考慮移民,46%則希望伴侶持有外國護照,首選加拿大藉,其次是英國及台灣。

交友約會公司「香港婚活HK Romance dating」於6月進行調查,以電話及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238名單身人士,了解他們的移民意向。

結果顯示,54%受訪者稱會考慮移民,當中48%人表示因國外生活較自由,亦有人表示原因是希望改善生活及居住質素,及期望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另有47%受訪者稱不會考慮移民,當中有33%人認為自己「生於斯長於斯」,視香港為家,亦有表示擔心難找到工作及難以承擔移民費用。

擇偶條件方面,46%受訪者希望另一半持外國護照,50%表示沒有所謂,僅4%表示反對。最多人希望與加拿大國籍人士結婚,佔19%,其次為英國,佔16%,而亞洲地區最受歡迎則是台灣,佔16%,新加坡亦佔13%。

至於移民地點方面,22%受訪者希望移民至英國,其次是台灣,佔16%,新加坡與澳洲分別佔12%及11%。

「香港婚活」創辦人張惠萍表示,近10年本港有不少海歸人士,更大機會覓得持外國國籍的另一半。不過,她勸喻單身男女勿單以國籍擇偶,反而性格是否合得來更重要。她又提醒,即使雙方均有移民意願,也應先到當地試住1至2個月。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限聚令「斷六親」?美國餐廳推「胖胖桌」 防疫好玩又保持距離

在限聚令之下,我們是否「斷六親」?美國的馬里蘭州海洋市 (Ocean City) 的 Fish Tales餐廳為了經營下去,也大玩創意,用上中間開洞的超大充氣「胖胖桌」(bumper table),讓顧客用餐的同時還能保持社交距離。

香港食肆的對應方法是檯與檯之間架上膠板,藉此保持食客之間的距離;而美國的充氣圓桌則由巴爾的摩公司 Revolution Event Design & Production (REDP) 操刀設計,身高4呎以上的民眾皆可適用;而且桌子下方更裝有輪子方便移動,寬大的充氣圈能讓人與人之間保持約6呎的安全距離。

REDP執行長艾琳‧塞馬克 (Erin Cermak) 說:「我們想發揮創意,用有趣的方式讓大家保持安全,合乎規定,同時讓參加派對等社交活動不失樂趣。」

Fish Tales的老闆哈曼 (Shawn Harman) 購買了10個胖胖桌,預計還要多下單40個,讓前來用餐的食客無後顧之憂,在停車場寬大的空間內盡情享用美食。

「如果你點了蝦子跟啤酒,你可以一邊走走晃晃,與其他人寒暄。」哈曼表示目前胖胖桌獲得不錯的評價,「已經有其他地方的餐廳跟我們詢問要去哪裡購買。」

塞馬克其實是哈曼老婆的親戚,她透露新聞曝光後,許多餐廳、咖啡廳甚至職業球隊都與她聯絡。她表示不僅能為商家製造胖胖桌,也能以日計費出租。

馬里蘭州海洋市 (OCEAN CITY) 的 FISH TALES餐廳為了經營下去,用「胖胖桌」讓顧客用餐的同時還能保持社交距離。(視頻/YouTube)

(米妮/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This Bar Is Using Individual Bumper Tables to Enforce Social Distancing

Bumper tables are the best social-distancing invention

牛津字典逾45000族姓供網民慎終追遠

(特約記者: 米雪兒)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同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AHRC)) 推行網上查考家族姓氏計劃,讓在疫情下被迫留在家中防疫的網民,仍可以在5月15日國際家庭紀念日,慎終追遠一番。

 這個特設的網站名為「牛津英國及愛爾蘭家族姓名字典」(Oxford Dictionary of Family Names in Britain and Ireland),內有超過45000個家族姓氏可供查考。網民可以從中了解一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愛爾蘭和康沃爾多個家族的來源地,以及16世紀以來,先後在英國和愛爾蘭定居的外來移民家族。

該網站平時主要供已登記用戶使用,為紀念聯合國訂立的國際家庭日,於5月15日至21日期間免費對外開放。

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公共參與項目負責人馬可‧科林斯 (Mike Collins) 透露,這套網上字典,「經歷了多年費煞思量和審慎鑽研」才開發出來。縱然如此,但「對外免費開放1星期,是恰當的」。現今世代,不少家族的親友們都各散東西,能藉這機會互相討論一下自己姓氏的由來和歷史流變,有助拉近彼此的距離。

該網上字典上的資料,會結集成書,約有3000頁,售價400英鎊。

「牛津英國及愛爾蘭家族姓名字典」平時主要供已登記用戶使用,為紀念聯合國訂立的國際家庭日,於5月15日至21日期間免費對外開放。

(圖片/pixabay免費圖片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ONLINE SURNAME DICTIONARY GOES FREE TO ALLOW FAMILIES IN LOCKDOWN TO TRACE THEIR ANCESTRY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Family Names in Britain and Ireland  

【少年夢想「家」】不求安逸但求突破 Will樂為工作「左右手」也愛作家中「凝固劑」

龍威,阿Will,人如其名,給人「龍」一般生猛感覺,他願意嘗試新事物,做事進取又用心,竭力交出水準貨,認真「龍咁威」。這位生於21世紀的「龍」少年,他的成長路會是怎樣呢?

Will自言好奇心重又愛玩,中學時期已是校內活躍分子;升上大專的校園生活更是精彩。他曾參與舞台演出、是校內大小活動的司儀,又擔任學生領袖,20歲出頭,已相識滿天下,像「龍」一樣「百足咁多爪」。誰不知一畢業,Will隨即面對兩大挫折—入讀大學申請杳無音訊;跨國公司面試機會泡湯。失意之時恰巧獲派獎學金,拿着幾萬元,Will細想自己欠缺甚麼經歷?得出「沒有國際視野」的結論,便毅然決定申請澳洲工作假期去!

尋得電話舖店員作為澳洲工作假期

Will憶述:「爸媽比較守舊,對任何新的事物,不熟悉的事情,總會否定。他們一聽見澳洲工作假期便二話不說,立刻反對,我遭到很大阻力。」最後他以留學當地好友會照應為由,為爸媽派了定心丸,逐順利朝「國際視野」目標出發。

一般人以為到澳洲工作假期不外就是農場摘水果,Will的選擇卻截然不同,他找了一份待在電話舖的工作。一年內,Will工作的電話舖轉虧為盈,營業額上升了百分之五十!是如何做到的?Will說:「為產品重新定位、店舖內外講究形象,提升服務質素、與供應商緊密聯繫等,將大專時期所學通通施展出來。」被僱主賞識,Will第2年已被委派拓展分店任務,由一位普通店員,轉為店長,再變成營業部經理。結果,分店的營業額比第一間還要好呢!

留澳期間,Will直言沒有想家,也很少與家人溝通,盡情享受那邊獨立自主的生活,直至他觀察到當地人很不一樣的家庭生活,才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來。「在這裏認識的朋友,周末都是與家人共渡,見他們關係好close如朋友般,甚麼也可以傾談。這裏的爸爸style也很不同,他們會刻意建立父子間共同興趣,我希望以後自己也會成為這樣的爸爸。」

初嘗戀愛後要重拾失落的父子情

Will說從小到大與爸爸關係十分疏離,形容爸爸傳統、威嚴、脾氣大及「不黐家」,工作之餘就是外出「打牌」。他認為自己「不黐家」,或多或少有爸爸的影子。中學時期,難得與爸爸有一次深刻經歷。

初嘗戀愛,Will漸趨成熟,開始學會關心別人,曾經主動跟爸爸說要到他工作的地盤幫忙。到了那日,爸爸生怕兒子受傷,叫他待在一旁觀察便可,Will看見爸爸身水身汗地幹着活,不忘時而回頭對他微笑,「感到爸爸『錫住我』,從沒想過情感上可以和他那樣貼近,霎時間感覺失落多時的父子情出現了。」

後來Will感到澳洲生活步伐略為平淡,認為20多歲這年紀不應該太安逸,勇於尋求突破才是。那時工作碰上一些不太好的人和事,爸媽的一句「在外有甚麼不開心就返嚟屋企」成催化劑,Will決定回港,事業從頭再來!

離開工作3年的地方,回港初時Will曾感迷惘,大規模找工作,但未有方向,不斷見工當見世面,最終決定在一家環球包裝物料公司發展。同樣被僱主賞識,工作一年多後,Will已由營業部轉到採購部擔當重要角色,又被託付每年為公司統籌周年活動,兼任司儀。「除做好崗位本分,我發覺自己能很快辨識出公司可以進步的地方,想出有效方法作出實質改善,相信這就是我的價值。」

重建為人兄長的角色

職場上找到自己的價值,Will亦開始為他作為哥哥這角色,下了新定義。跟弟弟相差只有一年,性格上大家卻有天淵之別。弟弟比較文靜,愛黐家,喜歡待在家中打機。Will曾以為在他離港的日子,弟弟會自動「生性」,擔起照顧爸媽角色,簡單責任如節日帶他們「飲茶」,在家幫媽媽分擔家務等⋯⋯「回港後發現,這些都只是我的『想像』而已,他並沒有做過⋯⋯兒時我多數自顧自外出玩耍,不會關心他,現在我希望跟他建立更close的關係,以自己為榜樣,幫助他成為一個更肯表達、更懂關愛的人。」

WILL巳成為家人的「凝固劑」,他用心維繫家人關係,讓大家更緊靠一起。

說起家人,Will主動提起媽媽,形容她是一個精打細算的「港式師奶」,媽媽讓他謹記的教誨是:做個善良的人,不要欺負別人,做人做事也要「好來好去」。「知識方面,爸媽沒有教過我甚麼。成長過程,與他們的互動過程中,大家會有情緒,當中讓我有所學習亦有所反思。作為兒子,怎樣也好,永遠要孝順他們。」做人不該斤斤計較,更不該介意付出,這是Will現在的生活宗旨。

不知不覺中,Will巳成為公司決策人的「左右手」;也成為家人的「凝固劑」,他用心維繫家人關係,讓大家更緊靠一起。近年亦不忘其進修之志,現於理工大學修讀兼讀制學士課程的他,表示很享受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的生活。他也努力與台灣籍女友計劃未來,衷心祝福他倆愛情開花結果,二人前程如龍一樣空中飛揚。

(美姿老師 /撰文;圖片/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教養有辦法】成長的札記

成長需要記錄,這樣才顯得生命的可歌可頌。

小時候最喜歡去的角落,就是母親放置寶物盒的閣樓。那雖然是個破破爛爛的藍色餅乾罐,裡面放著的卻是彌足珍貴的照片與書信,是母親童年時代的成長印記。我最愛把其中幾幀拿出來細賞,那是母親與幾個愛國的少年少女結拜為兄妹的證物。

她們那個年代,愛在照片的背後題詩作句,甚麼「能共生在這個大時代便是一種光榮」,又甚麼「此去從軍將成永別」,一派大義凜然似的,我總愛追問母親:「你跟那一個大哥最要好?你們是怎樣相稱的?」母親卻早已看破我心懷不軌,義正嚴辭道:「別問啦!我們那個年代,只有國家,沒有兒女私情的。」

大概曾有過這麼一段可堪反芻的回憶吧,孩子還未出生,我便已開了一本簿子,記下從懷孕到生產,目睹她成長的點滴。第一天的札記是寫於「八九年四月二十日,胡耀邦死後差不多一個禮拜。」記下了歷史的大事,也記錄了一些孩子在腹中蠕動的感受。再往下翻,便是「六四」:「孩子,這是殘酷的一天,你在我肚中抖動得十分厲害,我還以為你要出來呢……」把自己悲憤的情緒與孩子的踴動緊緊相繫。接著,還有自己事奉的掙扎,孩子第一天轉身,戒尿片,學步行,以致上學的情況。當然,有時會圖文並茂把她的一些便條,第一張送給我的聖誕卡,她牙牙學語時的錄音帶(皆因那時影像攝錄機還未普遍)等等。

坦白說,這幾年已沒有寫日記,有的只是這些一本疊一本的成長記錄。孩子不大識字的時候,我會一頁一頁的打開,跟她說故事。每逢讀完,孩子都會問:「這是寫給我的書嗎?我甚麼時候可以拿?」我總會拿出這個「餌」:「待你長大,認識多一點字的時候,我便會移送給你了!」當別的家長問我有甚麼方法可以吸引孩子愛看文字的時候,我總愛舉這樣的例子,寫一些有關他的成長記錄吧,他一定迫不及待學識多些字去看的。

今年之始,孩子已唸中一,我給她的新年禮品便是這一本加一本的成長札記。孩子接過,臉上滿溢著喜悅,拿回房中賞讀,沒多久又拿回來,為什麼?「這麼珍貴的東西,我怕不小心失了,還是放你這處較好!」看她一副珍而重之的表情,她說的對!其他東西不見總可以買回,這可是我們生命交集的共同回憶,豈容有失呢!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以爸爸為傲】敍利亞帥男牙醫科生 唐氏症父親撫養長大

可能沒有想過高大英俊的牙醫3年級學生、他的父親是一名唐氏症患者。敍利亞男子薩德 (Sader Issa) 從小被父母用心栽培一路讀到醫學院。他接受記者訪問時透露,父親杰德(Jad)其實是1名唐氏症患者,即使能力受限卻盡力將他撫養成人,「我以我的爸爸感到驕傲!」

綜合外電報導,21歲的薩德目前就讀牙醫系3年級,在敘利亞社會發展協會(Syrian Society for Social Development)演講時講述自己的家庭時,首先感謝爸爸:「我有個唐氏症的父親,對於1個唐氏症患者來說生活很不容易,但我的爸爸這些年來努力做好丈夫及父親的角色,盡力照顧家庭,才有現在的我。」。

薩德表示,爸爸在年輕時在麵粉工廠打工自力更生,後來經由家人介紹認識了年長3歲的妻子,兩人婚後9個月就生下他。薩德坦承,即使父親和其他人一樣努力工作,一家人卻仍擺脫不了被異樣眼光看待。

他說:「爸爸被視為一個沒有謀生能力、需要依賴社會的人,但在我心中他是個堅強的家庭守護者,照顧媽媽也撫養我長大⋯⋯21年來,他竭盡所能地讓我過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就跟其他小孩一樣。」。

薩德提到,爸爸養育之道沒甚麼了不起,就是滿滿的愛。「我從小就被他的愛所包圍,除了物質外,爸爸也是我求學階段的心靈導師,所以我不覺得自己缺乏甚麼。」

當時敍利亞社會風氣不能接受罕病者,所以當同學朋友知道薩德的父親是唐氏症患者時,都會露出「令人感到不舒服的眼光」,但薩德卻從來沒有感到丟臉或自卑,反而驕傲地告訴大家「他是我爸爸!」

而杰德的妻子表示,丈夫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兒子時,也會驕傲地說「我兒子是醫生呀」,眼中盡是驕傲和喜悅。

最後薩德笑說,第2個要感謝的人應該是外婆,「她沒有反對媽媽嫁給小她3歲的唐氏症爸爸,否則我現在不能站在這裏講述這段美好的故事。」他坦言,因為外人的歧視與父親無條件的愛,讓他學會感恩、也較能以同理心看待別人,抗壓性也比較高。「爸爸在我心目中很重要⋯⋯如果可以再選擇,除他以外我不想要其他人做我的爸爸,我以爸爸感到驕傲。」

(米妮/綜合外電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閲讀

SUPER DAD Student dentist reveals what it’s really like growing up with a dad with Down’s Syndrome

Man shares heartwarming story of being raised by a father with Down Syndrome

【亂世家人】《歎息橋》:羅生門才是相處常態

有時,電影和劇集的海報,除了宣傳效果,也反映劇集的主題,甚至可以讓我們仔細閱讀,分析製作團隊背後的心意。ViuTV播映的《歎息橋》海報也值得我們觀察。

羅生門才是相處常態

海報有五個演員(左起:伍詠薇、周家怡、林保怡、衛詩雅和陳奐仁),也是劇中五個主要角色(Catherine、Sammy、Thomas、Joyce和Ken),每一集都圍繞他們各人的角度描寫。而有趣的是,即使是同一件事,在他們各人的眼中,也會有不同詮釋。

例如當Joyce的爸爸因病入院,在病房中跟Joyce和Ken聊天,談到擔心自己燒酒吧的生意時,Joyce向爸爸建議她的男友Ken接手管理,在Joyce的角度,Ken的反應十分正面,沒多想就答應,甚至說放棄現在工作。但在Ken的角度,他十分不願意,因為現時已有正職,也對做生意不感興趣,沒有信心學得好。

有些時候跟女友衝突,Ken看到自己表現得威風凜凜,加以反抗,也聽到女友的用語跟他媽媽罵他時一樣。但在女友眼中,Ken其實是表現退縮怕事,自己也沒有使用他媽媽的用詞。

8.8分港剧《叹息桥》想讲的不止于爱情|叹息桥|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口碑 ...
「歎息橋」劇照

人際相處就是如此,像「羅生門」一樣,各人會從自己角度觀察事件,有各自的版本。有時我們說「羅生門」,暗示「其中一方肯定講大話」。但其實不一定如此,而是各人有不同理解世界的框架,自然看到不同樣子的世界。這也是人際關係複雜的原因,因為連客觀事實也存在爭議性。或許這是無可避免,因為我們的詮釋角度來自我們過去獨特的經歷。

埋藏內心的真我

海報上側面較暗的臉孔,是扮演五個角色年青時的演員。《歎息橋》每一集的開始,會先談他們年青時的經歷,讓觀眾更立體認識每個角色的遭遇,造成今天的樣子。

例如Ken的媽媽是黑白分明的校長,對Ken的管教十分嚴厲,充滿批評,因此當他女友責備他時,也會令Ken看到媽媽的影子。Thomas年青時參與一些走私及詐騙工作,成長後對愛情也充滿戒心和懷疑。

不認識一個人的過去,就不認識一個人的現在,自然會產生誤解,很多時就是人際衝突的來源。但我們的過去,很多時埋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不會宣之於口,怕被人看穿。

心之所向

海報上各人陰影臉孔面向的方向,也代表著劇中各人心中喜愛的對象。有些人面向某人,但某人卻背向她。有些人的內心是互相面向,但最後沒有在一起。有些人的內心是互相背向,但卻最後一齊。內心與現實的交錯,為此劇帶來很多衝突,吸引我們觀看。但同時反映劇中不同愛情的錯配,令人握腕歎息。至於如何錯配,有待下一次跟大家仔細分享。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疫下轉型】曾賺數十萬旅遊攝影師 轉投保安心境樂觀

本港飲食零售上半年深受新冠肺炎打擊,連逾40年歷史的珍寶王國(珍寶海鮮舫)也從3月開始宣佈停業。旗下眾多員工,何去何從?

珍寶海鮮舫「龍椅」攝影師黃世貴,暫別攝影事業轉投保安,由月入數萬變數千,卻心境正面,仍覺「山不轉路轉」。

30年旅遊攝影 曾月入數十萬

於珍寶海鮮坊租「龍椅」做遊客拍照生意的黃世貴,跟珍寶合作僅五年,但原來從事旅遊攝影已30年,甚至已有自己的旅攝影公司,主要做旅遊相關工作,隨團攝影或於旅遊熱點為遊客拍照,月入最高可達數十萬。以珍寶「龍椅」照片為例,一張連拍連曬100元,旅遊業全盛期收入不俗。

除拍照和曬相,黃世貴還提供「龍袍」予遊客,在珍寶海鮮舫上的著名景點「龍椅」拍照。

本身擅長攝影的他也做過婚禮攝影,但他還是喜歡旅遊攝影,「可以四處去看不同風景,而且遊客多數心情很好,要求低,只要『Friend』到就會跟我買相。」他表示當隨團攝影時,因為旅客要自掏腰包買他拍的照片,所以他要好「識做」,食飯先要「搵位」,也要配合導遊做不少額外服務。

作為專業攝影師,會不會不甘做這些?「搵食唔係講呢D,其實我都係服務業。」他豁達地說,指自己沒「藝術家脾氣」,只是踏實地工作糊口。

運動加肺炎接連打撃 轉投保安界

去年年中社會運動,多集中在灣仔區,大部份五星級酒店所在地。黃世貴其中一重要客源為商務遊客,在運動期間他們訪港數字確實銳減。「這些商務客來港開會,總有一日半日會旅遊一下,我就是透過旅行社接這些團。」但在打擊之下,黃世貴由穩定月入數萬變數千。

黃世貴隨團攝影作品,現暫難再經營。

到去年年尾,運動似有緩和之勢,黃世貴一心以為等到生意好轉,但年初又來了新冠肺炎。「戴著口罩都不會除下拍照啦!何況根本沒有遊客。」他坦言踏入肺炎階段,收入直接歸零。

肺炎不似有緩和跡象,加上連珍寶也停業,黃世貴便決定另闢蹊徑,轉行謀生,最終成為住宅物業的保安員。

三文兩語成優勢 獲高級住宅保安位

剛開始有朋友介紹保安工作時,黃世貴也曾猶豫,「以往工作開心簡單,月入數萬,現工作12小時才換來一萬幾,收入水平相距大,也有點不適應。但後來覺得,工時長也有好處,因為這就沒時間花錢了!」他半打趣半認真地說。

他直言自己出身也是低下層,不會看不起任何工作,沒有那種「攝影師淪落為保安」的落泊感,也不怕被人知道和認出,反正都是工作一份。在整個訪問期間,他重覆不下十數次「無所謂啦」,一派隨遇而安。

而事實上因為旅遊攝影師背景,黃世貴能以廣東話、英文、普通話溝通,幫助他拿下現在這份灣仔區高級住宅的保安工作,因為出入的住客也要外籍人士為多。

他認為保安工作不太辛苦,甚至形容是「搶手位」。不過他亦表示,保安是暫時棲身的崗位,盼疫情穩定後,經濟旅遊復甦,他還是可以重新舉起為遊客拍照的相機。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沒有龍舟的端午】以大自然畫展取代喧鬧龍舟賽

受疫情影響,今天成為罕見沒有龍舟賽事的端午節。

沒有熱鬧的龍舟賽事,也許可以轉換成寧謐的大自然環境,洗滌一下心靈。

嘉道理農場體驗式畫展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於5月初重新開放,並由即日起在其藝舍舉辦疫情下首個體驗式畫展。以「日出日樂 · As Time Goes By」為主題,展出 121幅黑白小品,用單色和抽象線條描畫出大自然景象,從而讓遊人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為嘉道理農場自然教育其中一部分。

是次體驗式畫展,由從美國回流返港的年輕藝術家及繪本作者劉妍汶作畫。劉妍汶多年前從美國回港之後,曾於畫廊和商業機構工作,但有感藝術變商業化後便限制了作者的創作空間,其後加入嘉道理農場成為藝術教育主任,統籌與大自然相關的藝術活動和教育,想藉藝術感染更多都市人珍惜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創作者劉妍汶與其展覽作品

遊人可參與創作

「日出日樂與大自然的對話」展覽分為三個部份 ──「一年」、「二十一天」和「片刻」,展示劉妍汶於不同時間完成的繪畫,其中「片刻」邀請觀眾參與創作,利用場內提供的紙、筆,導賞員會向遊人發出不同的「邀請」,讓遊人感受當下的自然環境,然後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遊人即時參與的創作

「日出日樂.As Time Goes By」展覽詳情

時期:即日起至8月23日(日)
時間:0930 – 1630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藝舍
查詢:教育部(何先生/萬小姐) 24837202 / edu@kfbg.org
宣傳影片: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嘉道理農場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大義「滅」親》 養4年龍吐珠 被爸爸脆炸吃掉 弟弟告密 印尼男大崩潰

印尼一名男子兩年多年前買來一條龍吐珠來飼養,養了兩年,因家中魚缸已裝不下,於是把魚放在父母家中寄養,沒想到最近父親把龍吐珠炸了並吃掉,弟弟「大義滅親」,向他舉報,看到照片後,令他完全崩潰。

來自印尼中爪哇省蘇科哈焦區的男子巴尤(Bayu)兩年多前在在雅加達東部一個專門賣觀賞魚的市場,用80萬印尼盾(約港幣 436元)買了一條龍吐珠,他悉心照顧,並看着魚漸漸變大。由於龍吐珠的體型愈來愈龐大,巴渝家的魚缸快裝不下,加上他忙於工作,於是把龍吐珠帶到父母家中擺放。

然而,隨着時間的過去,巴尤發現他的父親並沒有好好照顧它,甚至給它餵蜥蜴。巴尤難過地說:「我的魚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眼睛還變成了鬥雞眼。我請獸醫為它做了眼部手術,謝天謝地,它又恢復了健康。但後來我卻得到消息,我爸竟然已經把它油炸的。」

近日巴尤收到弟弟發給他的照片,可見魚已被放在碟上,另一張圖片更驚人,龍吐珠被斬件放下油鑊,最後巴尤的寶貝龍吐珠已成了爸爸的腹中物。

巴尤得知後非常崩潰,因為龍吐珠絕對不是普通的食用魚,巴尤的魚當時已價值200萬印尼盾(港幣1090元),升值約1.5倍。即使難以接受,但巴尤已經無法改變,「我已經放手了。如果我想像父親吃了我的龍吐珠,我想吐了」。

巴尤表示,如今他已經接受了這條魚的命運,但他仍然無法想像父親吃掉他心愛的龍吐珠的樣子。他說:「謝天謝地,沒有其他家庭成員和他一起享這頓大餐。我已經看開了。但我一想到我父親吃它的樣子,我就想嘔吐。

龍吐珠又名金龍魚和亞洲龍魚,被視為保留了許多硬骨魚類原始特徵的物種,在不少亞洲地區都將其作為高級觀賞魚,美麗的龍吐珠可以價值不菲。

巴尤收到弟弟發給他的照片,可見魚已被放在碟上,另一張圖片更驚人,龍吐珠被斬件放下油鑊,最後龍吐珠已成了爸爸的腹中物。

(米妮/綜合報導;圖片/Solokini’s Instagram)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Solokini’s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