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移居美國的Michael,在1月份曾回港過年,因疫情而急匆匆回美國,豈料3月中美國亦出現大爆發,至今仍為重災區。
然而生性樂觀的Michael,還是笑對疫境,甚至在疫情中調整生活步伐。
表面自由實際約束的美國
年輕的Michael有一位親大哥從讀書時已一直在美國生活,歷時十年的全家移民申請,終在兩年前Michael與爸媽一起到美國加州跟大哥一起生活。
本來預想中的「自由」生活沒有如願,剛到埗時Michael嘗試不同工作,有送過貨,在製造生化衣的工廠打過工,最終重操在港的飛機維修故業,於飛機零件公司工作。然而五天工作,偶爾周末需要加班,他認為跟香港的工作生活沒大區別,享受生活的時間比想像的少。
連日常生活美國也是很多限制,「表面看來很自由的美國,其實很多法律,而且執行嚴格。」其中最令他不適應的是,在美國垂釣要申請牌照,「要花15美金一日買釣魚證,若違反會罰得好重。」
有車有樓不再是夢
然而Michael仍力挺美國是合適移民之地,正值年青奮鬥期的他,直言在美國「有樓有車」不是夢。「工作與香港相比雖然沒有比較輕鬆,但在美國車和樓不是奢侈品,一個普通『打工仔』,在合理時間內可以買到屬於自己的車和房子。」他指美國的家庭一般而言都不只有一輛車,與香港狀況完全不同。

華人的工作機會亦多,並有成熟的中介公司制度會協助人找工作。是以他覺得美國作為安家立業之地,是不錯的選擇。
Michael亦非常喜歡加州的遼闊視野,沒有香港擁擠的高樓大廈,隨時看見寬闊的天空。
疫情下遊公園
今年1月Michael回港過年,然而因香港疫情爆發,急忙於1月底前趕返美國,不料及至3月中,美國疫情亦大爆發。家住華人區的他,因為華人多留意亞洲新聞,對疫情反應快,在他的生活圈很快便買不到口罩。

他的公司亦在4月初宣布停工,唯現職公司福利好,停工期間仍繼續支薪。
雖然仍擔心公司能否「支持」下去,但隨遇而安的Michael還是決定好好與家人享受突如其來的「假期」,包括遊不同公園、在家弄亞洲美食等。「以前天天要工作,周末也沒閒心到處遊覽,但現在常與家人去公園,我覺得多了很多娛樂時間。」
Michael還驚喜發現氣候的改變。他身處的加州,往年大概2月雪山上的雪都溶掉了,但今年到4月仍有雪山景可供觀賞,他估計是疫情襲全球,令大部分人類活動停止,之前過度暖化的氣候漸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