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有辦法】關鍵時刻

如果問你,童年時刻憶起父母相處的片段,通常會想起些甚麼呢?

一位媽媽說:「記得每逢出門口的時候,媽媽總會問我有沒有帶外衣。」

一位爸爸說:「我記得那天下著滂沱大雨,家裡淹水,我又發高燒,爸爸揹著我到醫院急診的狼狽相。」

這些片段可勾起我們苦樂參半的回憶。但無可否認,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剎那,卻在我們成長歷程中留下不能磨滅的印記。這,就是關鍵時刻了。

在孩子失意落寞,無所適從的時候,父母有力的臂彎,頓成了他們的避風港和倚靠。當孩子名列前茅,屢獲殊榮,又或是有機會登台表演(即使是聖嬰劇扮演一隻羊也好) ,倘若看到觀眾席上父母熱熾支持的眼神,那份難以言喻的滿足喜樂將成為孩子最美麗的童年回憶。

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對教會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是,更何況是摯愛的孩子,記住他的生日,考試,畢業典禮,出賽日,表演期,應將之放在你的頸項,勾記在你密密麻麻的行程表上。

另外一些關鍵時刻,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製造的。比方吃飯時,送孩子上學時,臨睡前,甚至是洗澡時,嘗試在那時間,訂立一些禮儀(ritual) ,如吃飯前一定手牽手禱告,跟孩子散步時可以高談闊論學校以外的事,出門前囑孩子多添點衣等。恆而久之,孩子便會習慣,並將之融入為生活的一部分。

至今,孩子仍愛與我共度「洗白白」時的「攬攬時間」。那是自幼便創立的,就是在洗澡中段,擁著她說:「孩子,我愛你!」孩子也以此回應。初試的時間,意圖是打破中國人不愛用言語傳愛的禁忌,如今習以為常,卻深覺得那是獨有的與孩子溝通愛念的方式。

發現關鍵時刻不難,但在發現後即可以把握利用,將之發揚光大成為親子銘記的回憶,卻需要持之以恆(甚至行)的決心。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印度15歲少女 勇騎單車千里載傷父返鄉

印度許多基層勞工因新冠肺炎疫情失去工作,被迫從大城市返回家鄉,卻又沒有錢回家;就算有能力走回家,也因路途遙遠,被高溫熱死,也會因體力透支,在途中不適被火車輾斃。不過當地有一名15 歲的女孩,非常勇敢,騎着單車載着受傷的父親,騎了將近1126公里返回家鄉。

綜合外電報導,喬蒂.庫瑪里(Jyoti Kumari)得知身為外勞的父親因為失業加上受傷,不便行走,所以她決定帶父親回家;喬蒂跟父親說,「讓我帶你回家」。喬蒂的父親認為這想法很瘋狂,但最後還是同意。他們用最後的積蓄買了一輛20美元的單車,喬蒂在前面騎車,讓父親坐在後座,從新德里郊區騎回老家。

喬蒂騎着單車載着受傷的父親,騎了將近1126公里返回家鄉。

她途中用借來的手機向母親說,「媽媽別擔心,我會把爸爸送回家的」。這個孝女花了8天,順利把父親送回故鄉。

喬蒂的孝心隨後在印度傳開,據了解,喬蒂回到家後,接到了印度自行車聯盟的電話,聯盟主席安卡·辛格(Enkar Singh)認為她有潛力,邀請她到新德里參加國家隊選拔,對於這項邀約,喬蒂已回應非常想試試看。

喬蒂在前面騎車,讓父親坐在後座。

(米妮/綜合報導;圖片/Twitter)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Fifteen-year-old in India cycles 745 miles home with disabled father on bike

15-year-old Jyoti offered cycling trial, Ivanka Trump lauds her ‘feat of endurance’

15-year-old Jyoti Kumari, who cycled 1200 km carrying father, will be called for trial by cycling federation

【少年夢想「家」】日本生活夢成真 Maki全因媽媽和《堂本兄弟》

今年是Maki在日本工作的第六年,他回憶說:「我就讀小學時,媽媽很喜歡在家播放日語流行曲,由那時起我開始喜歡日本。當時我追看一套熱門的音樂兼綜藝節目《堂本兄弟》,看到日本的創意文化,既欣賞又讚嘆!渴望長大後到當地生活的想法由此起。」

意識到家人要「敞開心扉」去溝通

Maki原生家庭一家五口,上有大1歲的姊姊,下有比他少6年的弟弟。「媽媽管教比較嚴厲,比爸爸強勢。三姐弟中,兒時我最頑皮。」就讀中三時,Maki下課後與同學結伴到球場打球,那時球場上常有小偷,有一次恰巧碰到小偷,他們連忙追上。因未成年,到警局「落口供」需家長陪同,他深刻記得媽媽出現警局時那張「黑臉」。

MAKI(左一)經歷6年與家人相隔異地的生活,大家更珍惜每刻相聚時光。

在升學及就業上,慶幸爸媽給他很大自由度。Maki有目標地實踐夢想,大專時期曾多次申請日本升學獎學金但不果,卻從未減退往日本發展念頭,最終於2014年以工作假期形式,成為當地打工一族,實現了到日本生活的夢想。爸媽最初對他要往日本發展的態度是:即管一試,後來決定落實工作假期時,剛巧碰上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洩漏事件,他努力遊說媽媽,最終如期出發。這件事上,讓他意識到家人要「敞開心扉」去溝通的重要與珍貴。

日本生活並非一帆風順

 為學好日語,Maki選擇了較少華人聚居的名古屋為落腳點。初時任職物流公司,無懼體力勞動的工作,因緣際會,從工作伙伴貨車司機身上學得一口流利日語。轉往連鎖店「驚安の殿堂」工作的日子,憑藉流利英語和良好溝通技巧,順利獲聘為長工。在日本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Maki後來找到與自己興趣吻合的運動攝影工作,但因未能適應日本職場文化,最終無奈辭職。那時,他於周末兼職婚禮攝影師,專為新人製作溫馨短片,過程中他不禁想起「家」來。「我在日本工作遇到的人和事,從沒跟家人訴說。若從小有『敞開心扉』的習慣,相信當時更輕易跟孤單和挫敗說再見!」 

MAKI(左一)在日本生活,結交不少好朋友。

現時受僱於專門幫助留學生介紹工作的非牟利機構,在日本推動包融文化,提升國內的就業率及帶動經濟發展,讓Maki感到每天的工作都很有意義。工作穩定下來,他開始計劃更長遠的事。「四年後我已工作滿10年,在日本可享有居住權。因為近年香港社會運動持續,而我也打算在日本『落地生根』,所以最近考慮申請日本護照,但這意味着要放棄香港特區護照,似乎爸媽不太贊同⋯⋯」

計劃移民日本 結婚生子

Maki認為,經歷6年與家人相隔異地的生活,大家更珍惜每刻相聚時光;無論是與爸媽或與姊弟,大家話語間更添溫情。在未來日子,他相信只要繼續好好溝通,讓爸媽明白他的用意:在日本結婚生子,必須為將來孩子的「身份」着想;在當地立足下來,也能為原生家庭成員帶來另一條出路。他深信爸媽最終必會支持他的決定。

Maki閒時喜愛四處遊歷,他為自己定下駕新車遊遍絕美景點的目標,將來更希望與家人同遊。成長路上,他體驗到爸媽給予「自由度」的好處,亦盼望與家人有更多的「敞開心扉」時刻。今天 Maki的夢想正一步一步實現,並為「家」定下新一個目標,繼續向前疾駛奔馳。

MAKI(左一)投入日本文化,因着香港社會運動的持續,現正計劃移民日本。

(美姿老師 /撰文;圖片/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亂世家人】性是裸露自己,抑或掩飾自己?《慾罷不能》 (Too Hot to Handle)

《慾罷不能》 (Too Hot to Handle)是個真人電視約會遊戲節目,節目找來最性感、最飢渴及最害怕許下承諾的約砲高手一同度假,但俊男美女們卻不能接吻、愛撫、上床及自慰,否則10萬元獎金會扣錢。暫時禁慾除了令他們可能得到金錢,會否令他們得到更寶貴的東西?

不習慣的眼神:凝視對望

有一次,他們參加了一個工作坊是「非言語交流」,兩個人一組,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進行靈魂凝視(Soul gazing),鼓勵他們看到對方更深層的情感層面。

參加者的反應都很震撼,像Chloe 所說:「我原本以為不是真,但真的可以凝視別人的靈魂,真的太神奇了。」但最震撼的,是David 和Rhonda,David竟然在過程中哭起來,他在Ronda眼中看到她的貼心、熱情、溫暖,令他感動。Rhonda知道後也很感動。

David在晚上跟Rhonda談天時,說工作坊令他震驚,「我好像不再注意妳的身體。」Rhonda笑著回答:「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這種話,我很訝異,覺得終於有人看得到我的本質(oh my God, someone actually sees me)……以前的男人看我時,只看到性愛。我覺得你能傾聽、理解及在乎。」

今天的社會,有些男生習慣上下打量女生,特別留意她頸部以下的身體,如肩、胸、腰、臀、腿等是否符合標準,像逛街市肉檔一樣,把人分割成不同部位,進行「物化」。而部份女生知道男生心態,也會在社交媒體貼上頸部以下的身體,取悅異性。但原來一個人的「臉孔」象徵著他的本質,我們能在他臉上的眼神、表情、語調和笑聲中,了解對方的性格,甚至可能會產生親和力,建立一種有溫度的人性化關係,而非消費關係。

DAVID和RHONDA的靈魂凝視
DAVID忍不住哭了

不習慣的一晚:沒有性愛

但最後Rhonda沒有跟David一起,雖然他們也成為好朋友。Rhonda喜歡的是Sharron,Sharron也喜歡她。但Sharron生於一個破碎家庭,上任女友曾背叛他,跟他的好友一起。這些事令他不敢愛人,怕再次受傷,所以從來不談認真的戀愛,只是不斷約炮。但當Sharron鼓起勇氣,願意跟Rhonda坦誠分享時,獲得Rhonda接納。

因為他們有真誠交流,他們的關係更進一步,甚至獲主持獎勵他們在一間美麗套房過一晚,有更深入交流,令其他人羨慕。但有趣的是,他們當晚沒有發生性行為,令其他參加者震驚。

Sharron向他們解釋:「如果我跟她上床,就會傷害我和她建立的關係。這就是我以前會做的事,我不想搞垮,我不想我們的感情停滯,或者我停止成長。跟她說『我們不能做』真的很難,當時考驗著我,能不能展現出真正的自己。在你們面前我已是全新的自己。」其他人聽到後都為他們鼓掌及感到驕傲,甚至事後有人找他們作情感導師和榜樣。

性是裸露,抑或掩飾?

性,表面上是脫去衣服,赤裸相對,但對一些人來說,性是不斷「穿上衣服」,把自己軟弱的內心隱藏,把仍未康復的傷痛麻醉。當天天約炮的Sharron在度假營不能再有性時,他反而把保護自己的外衣脫下,真誠「裸露」自己脆弱的過去和內心,最後換取了Rhonda的接納。當他們二人有機會度過一晚時,他們反而沒有性愛,因為「最赤裸」的自己已經被對方看過了,不需要返回以前隱藏自己的生活,甚至他害怕性愛可能會破壞他們來得不易的真實關係。

Sharron和Rhonda被參加者視為成長得最快的一對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同性婚姻】岑子杰覆核指港府違憲拒認同性海外婚姻 政府稱《基本法》僅認異性婚姻

彩虹行動成員、社民連外務副主席岑子杰,2013年和丈夫在外地締結的同性婚姻,未獲政府承認。岑子杰就此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裁定,港府不認可其婚姻的做法違憲。案件於本月29日在高院進行聆訊。

申請方稱政府現行做法不一致

申請方岑子杰引述早前法庭就不同案件的判決,指目前同志伴侶可合併報稅和申請公屋,但海外同性婚姻整體仍未獲政府承認,法例不一致,亦違反《基本法》第25條。要求政府全面審視現行政策和制度,認可海外締結的同性婚姻,並讓同性伴侶享有異性夫婦一樣的離婚、領養養子並繼承丁權等權利。

今年1月就任區議員的他又引用例子,指他申報配偶資產時產生疑惑,不肯定政府是否承認丈夫為其配偶,且區議員不可聘請直系親屬擔任助理,但若政府不認可其婚姻關係,他便可聘請丈夫擔任助理。如此一來有礙本港廉潔制度,也對擁有異性婚姻的區議員構成不公。

官指法庭無法作出籠統裁決

法官周家明指出,是次覆核的範圍籠統,而就法例提出的爭議必須明確具體,否則無法就特定議題審視當中的證據。周官認為若法庭作出如此籠統和廣泛的宣告,將大大影響原有的制度。

但申請方回應稱,若同性伴侶需就每項權利,將會有過百宗司法覆核案被帶上法庭,造成負擔。

社會資源皆以婚姻為基礎 異性婚姻仍是主流

周官認為社會資源皆以婚姻制度為基礎,質疑同性婚姻可否視為必須且有效地運用社會資源,並保障傳統的一夫一妻婚姻。

政府一方亦指,法庭在MK案中已裁定《基本法》37條婚姻權利不受挑戰,並只承認異性婚姻,政府無憲制或法律責任承認同性婚姻。但若政府承認海外同性婚姻,等同已承認同性婚姻,並將削弱和損害原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政府又指,在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僅27個認可同性婚姻,可見傳統的異性婚姻仍是主流價值。

法官聽畢雙方陳辭後,押後裁決。

案件編號:HCAL 2682/2018

(盧珺鈺/採訪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台灣通姦罪】大法官宣示解釋:通姦確定除罪 幸福盟痛批不符人民期待

台灣繼大法官解釋推動「同婚合法化」歷程後,司法院大法官為「通姦除罪化」議題, 認定違反比例原則,今天 (5月29日) 宣告違憲,台灣不再用刑罰懲罰婚姻不忠。

身兼大法官會議主席的司法院長過去從未公開宣示解釋文,近年來司法院召開釋憲記者會,多由司法院秘書長主持,並宣導大法官會議的解釋文。此次通姦罪及撤回告訴之效力案解釋由司法院長在憲法法庭宣示,創下先例。

事實上,這不是台灣第一次對通姦罪進行合憲性審查。在2002年時,當時的大法官曾就此議題做出釋字554號,認定通姦罪相關規定並不違憲。但近年有19名法官在審理妨害婚姻案件時,認為這條文有牴觸憲法基本人權保障和基本人權限制疑義,聲請釋憲;另外也有6件人民聲請案,大法官在18年後併案審理。

釋字791號解釋文

(一)刑法第239條規定,有配偶而與人通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姦者亦同。對憲法第22條所保障性自主權之限制,與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不符,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於此範圍內,本院釋字第554號解釋,應予變更。

(二)刑事訴訟法第239條但書規定,但刑法第239條之罪,對於配偶撤回告訴者,其效力不及於相姦人,與憲法第7條保障平等權之意旨有違,且因刑法第239條規定,業經本解釋宣告違憲失效,而失所依附,故亦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台中地院法官張淵森認為法律讓人民可以自主結婚或離婚,不應動用刑法恫嚇人民「忠誠婚姻」,善良風俗是抽象的概念,「隔壁老王通姦對我有損害嗎?」,他指刑罰只是滿足報復。

幸福聯盟:傷了很多婦女的心

下一代幸福聯盟理事長、愛家公投領銜人曾獻瑩痛批釋憲結果誇張、離譜,不符人民期待,「傷了很多婦女的心。」

曾獻瑩表示,對於大法官認定通姦罪違憲的結果,感到離譜、誇張,這樣的結果不符合人民期待。他進一步說,大法官高舉性自主權高過婚姻家庭,但結婚本就應該彼此忠誠,受約束,若想高舉性自主權,就不該進入婚姻。

他更指出,釋憲結果會讓小三、小王的外遇文化氾濫,愈發不可控制,少了刑法資源,在婚姻中受到傷害的元配將更弱勢,婚姻破裂後要的補償也將更少。

婦女新知:婚姻幸福不能靠抓姦

通姦罪是否除罪化,多年來爭論不休。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秘書長陳怡朱認為,通姦罪不能杜絕外遇,刑法也不能杜絕犯罪事件發生,那是否都要廢除呢?通姦除罪不能代表進步。

陳怡朱指,通姦罪除罪恐將造成台灣社會婚外情泛濫,加速婚姻家庭的崩壞。因此,反對通姦除罪化。盼望國家重視民意,保護婦女,守護人民婚姻家庭及下一代。

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認為,婚姻幸福不能靠抓姦,通姦罪是假保護之名,實則加速婚姻家庭崩解,外遇行為也從未消失,反倒讓女性不成比例地受罰,導致性別不平等的效果。希望讓婚姻回歸民法,這是台灣邁向性別平等的重要指標,也是婚姻關係民主協商的重要里程碑。

(米妮/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如果通姦除罪了 大法官是統治者最好的朋友?

【律師反通姦除罪1】何來性別不平等 紀冠伶痛批:忽視家庭!

【律師反通姦除罪2】別剝奪元配維繫家庭的權利! 性侵不該成為通姦除罪的理由

【律師反通姦除罪3】曾為婦運團體的前理事長 為何力反通姦除罪化?

法官聲請釋憲(一):挑動道德禁忌的通姦罪與相姦罪

疫下六成半人憂經濟 商戶折扣最刺激消費

有企業顧問公司就消費意欲作網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半(65%)人受疫情影響而消費意欲下降,首三大主因為:擔心經濟不穩定,需儲錢以備不時之需(64.4%)、收入下降(約47%),及擔心與人接觸會被感染(45.3%)。

三成半人疫情緩和亦不願消費

精修企業顧問有限公司在五月中透過網上問卷方式訪問360名月入15000港元或以上的市民,就他們的消費意欲進行詳細調查,並讓受訪者票選出「十大刺激消費措施(零售業/飲食業)」。

受訪者當中,近五成半(54%)在疫情下有減少收入,三成半(35.1%)指即使疫情緩和亦不會提升消費意欲。

獲得近七成人支持的「刺激零售業消費措施」為「提供折扣」(69.7%),其次為「職員熟悉產品的功能」(56.7%),和「職員經常保持笑容及禮貌」(55.3%)。至於「刺激飲食業消費措施」,近七成人選擇「食物質素」(69.2%)及「提供套餐優惠」(64.7%),「提供充足的抗疫用品」(56.4%)僅排第三。

兩成企業面臨倒閉 五成僅維持三個月

精修企業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梁迦傑博士反映,今年2至5月共收到51宗商戶求助個案,較去年同期增3倍,當中有24%個案面臨倒閉,53%表示公司資金只能維持兩至三個月。

惟他引述調查結果指「十大刺激零售業消費措施」中,有四項均與「員工質素」有關,故他認為即使經濟不景,保持員工的「軟實力」仍可刺激顧客消費。而飲食業的刺激消費措施則以保持食物質素為首,他建議餐廳不能為節省成本而降低食物質素。

鏞記酒家行政總裁甘連宏表示,今年2月農曆新年期間的生意額,對比去年同季大跌90%,隨疫情緩和, 5月上旬的生意額才回升60%。他特別指早前限聚令僅4人一檯,不少家庭因要分檯坐減少外出用膳,及至限聚令放寬至8位後,現周末假日基本滿座,並更多攜同一家大小來光顧的市民。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疫後瘦身】減肥都可叫外賣、食罐頭?

隨著疫情稍為緩和,市民也逐步恢復日常生活節奏。然而數個月「在家工作」,晚睡晚起、零食為伴,幾乎零運動,不少人照照鏡子發現「肉地」增加不少的自己,忽然要返工見人,紛紛大喊:「未準備好!」

澳洲註冊營養師莫穎姍Sabrina澄清體重管理並非節食,而是從生活習慣做起,如「整理社交平台」、「執雪櫃」和「在家自煮」這般簡單的習慣,已可開始體重管理。

一周減1至2磅為原則

Sabrina指,無論疫情期間增磅多少,健康體重管理以一星期減1至2磅為原則,任何方法高於此減重速度,都大有機會是減去身體的水份或肌肉,而非我們想減去的脂肪,反而會導致新陳代謝率變慢,容易反彈。

Sabrina又指身體有「基準」,如人類的體溫,到極寒或極冷之處也會調整至正常體溫。體重也一樣,短時間內快速節食以減肥,會令體重基準失衡,反而會令身體誤以為「糧食不足」,更刻意儲存脂肪。

因此建立健康習慣才是正確體重管理方式,讓身體逐漸調整體重。Sabrina說肥胖/過重人士在3至6個月減體重10%,已能大大減低患三高的風險,不應操之過急,而體重正常的人士,建議以恢復疫情前的體重為目標。

在家煮「大菜」一樣高鹽高糖

近月市民更多時間留家煮食,社交平台常常被「平民廚神」的菜式洗板。然而Sabrina指看似健康的「住家飯」也有危機,「大家難得有空下廚,有時厭倦煮家常便飯,不少人特別鍾情烘培食物,有機會食更多蛋糕或麵包等。」

零食是另一個在家易肥的原因。應避免囤貨,也別將零食放在當眼位置,否則等同將引誘放在面前。然而,約一至兩週作為獎勵一次亦無可厚非。同時,賦閒在家瀏覽社交平台時,不時彈出零食廣告,「只要瀏覽或買過一次就會不斷彈出來引誘你買或再買,一不小心就容易多買多吃。」Sabrina暫時建議「Unfollow」一切零食食品公司的專頁,轉而「Follow」一些分享新鮮食材和健康食譜的專頁。

MINDFUL EATING最瘦身

即使有需要叫外賣,也盡量用手機程式,而不要打電話,因餐廳職員在另一端等著,有催迫感令自己急著叫完,未經深思。手機程式的話就可以慢慢挑選,保持理智。且叫外賣應以低脂配料為原則,以清湯為主,避免炸的食物,同時加配或自煮清炒/上湯蔬菜。

更要避免一邊「睇片」一邊進食,大腦專注影片內容時,會影響你的「進食」感知,容易吃進食過量。進食時應專注,慢慢進食(mindful eating),會令大腦更容易接收信息,以免「唔知飽」。

雪櫃廚櫃Dos n Donts

Sabrina建議最好家中儲備好不同健康食材,讓自己隨時可以簡單方便地烹調健康美食,免致常因「貪方便」而叫外賣:

調味料:

Donts: 鹽、雞粉或其他具增味劑調料。

Dos: 多買低鹽而香氣迫人的調味,如黑胡椒、咖哩粉、蒜頭、乾蔥、洋蔥、麻油、純鮮菇粉(留意應購沒有加鹽產品)

蔬菜:

Donts: 一般港人熱門食的菜心、芥蘭要一、兩天內吃完,吃完又未來得及買其他蔬菜就會乾脆不吃,減少蔬菜。

Dos: 除了綠葉蔬菜外(購買後先使用),多儲備存放期較久的蔬菜:蕃茄、蘿蔔、椰菜、娃娃菜。

雪藏物:

Donts: 買一大塊雪藏肉,解凍需時又會想「全吃光」而吃過量,或選擇高脂肉類,如雞翼、牛肋骨、貢丸、芝心丸。

Dos: 多買小功精緻而且含優質蛋白質的的雪藏帶子、蝦仁、三文魚,或餃子、牛丸、白魚蛋等,其他肉類,例如瘦雞肉也可在雪藏前預先分成一餐的食用量,解凍時間會縮短,避免一時忘記解凍,結果「貪方便」開罐頭。

罐頭食品:

Donts: 買大量高鹽高脂罐頭,如午餐肉。

Dos: 即使想食罐頭,應以栗米、吞拿魚為主,也可買鷹咀豆罐頭,鷹咀豆磨成蓉後可塗麵包,或原粒炒菜食用。

麵食:

除了白飯外,素面、生面、米粉、米線皆可,而意粉、通粉等纖維量更可媲美糙米,市面上有售全麥意粉就更為健康。

(盧珺鈺/採訪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疫下愛的禮物 美前州長女兒發動一家人手寫卡片 撫慰寂寞老人心

美國雖然對居家防疫令逐漸鬆綁,但養老院估計不會那麼快開放訪客探親。已故華盛頓州州長史培爾曼的女兒發起手寫卡片行動,問候老人院的長者,並對他們說:「你不孤單」。

華盛頓州這個手寫卡片的計劃由甘布爾(Teresa Spellman Gamble)發起,她是已故華盛頓州州長史培爾曼(John Spellman)的女兒。

卡片放在民生物資補給袋

甘布爾聯絡華盛頓州最大的老人看護中心,也就是北岸養老院,看怎麼樣能把卡片交給年長的住戶。養老院的活動負責人羅艾爾(Corey Lowell)建議把卡片放在每兩周一次領取的民生物資補給袋,袋子裏裝着當地商家和餐廳捐贈的物品,時間到了,住戶們排隊從養老院的櫥櫃挑選。

一開始甘布爾邀請她的丈夫和16歲、18歲的兩個兒子一起寫卡片,接着集結其他家庭、朋友和社區民眾加入手寫卡片或信件的活動,不過內容有限制,不能寫宗教性的主題、用字或名言。

他們設定的內容是單純寫一封信給年長的陌生人,問問甚麼事情會帶給他們歡樂、喜歡甚麼樣的音樂,鼓勵他們回想好友環繞的時刻、把好友放在心上。

沒想到裏頭有陌生人寫的卡片

69歲比米斯(Cynthia Bemis)住在華盛頓州一家養老院,獲贈袋子裏有生活需要的所有東西,湯、豆子、意大利麵和咖啡。她以為那些就是袋子寰全部的東西,沒想到裏頭還有一張陌生人寫的卡片,問候她過得如何。

比米斯告訴傳媒表示:卡片上有咖啡杯的圖片,上面寫着:「擁有一些信念和很多咖啡,沒有甚麼不可能,每天都祝福你,珊卓敬上。」她於3月時跌傷骨盆,她在西雅圖一家醫療中心住院,並接受新冠病毒肺炎檢測,接着展開隔離,幸好檢測結果是陰性。出院後住進離西雅圖半小時車程的北岸養老院(NorthshoreSenior Center)。

她形容自己雖然沒感染肺炎,「但是感覺很像在荒島,全然孤單」。收到卡片讓她感受很深刻,認為卡片的行動計劃很好。
78歲的德桑克提斯(Fred De Sanctis)說:「他們不認識我,但是他們祝福我。」

另一名長者克魯佛(Mary Cruver)也表達她的感謝:「他們說我們會安然度過,但我的人生從未感受如此孤單,這些卡片很有幫助,可惜我不能跟他們親口說謝謝。」

(米妮/綜合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

延伸閱讀

Seattle-area letter drive sends message to seniors isolated due to coronavirus: You’re not alone

Spreading the love to seniors during the covid 19 crisis

男男司法覆核要求配偶繼承權 律政司指可立遺囑

一名男同性戀者於去年11月入稟司法覆核申請。其丈夫的配偶地位不被香港法律承認,根據本地的遺產繼承法,其丈夫並無權繼承他的遺產。他認為有關規定屬性取向歧視和不合理限制其產權,要求裁定違憲。案件今(27日)在高等法院聆訊。惟政府代表指香港市民無論性傾向,均可透過定立遺囑自由分配其遺產,並無歧視。法官押後裁決。

要求「配偶」繼承權

根據香港《無遺囑者遺產條例》規定,無遺囑者死後,死者配偶應優先享有遺產的繼承權。案件申請人吳翰林(譯音)表示他與丈夫於英國倫敦結婚,但後者的配偶地位不被香港法例承認,若其中一方未立下遺囑下突然離世,對方無法自動享有遺產繼承權,有異於異性配偶。

代表申請人吳翰林的大律師指,吳與丈夫於英國結婚後,不論於普通法或本港《贍養令條例》,他均有責任供養對方。故吳翰林擔心若他在未有立下遺囑的情況下較丈夫先離世,其伴侶將無法以「配偶」身份繼承財產。

申請人律師續指,二人的婚姻與在本地結締的婚姻相似,認為無論同性或異性伴侶,都應享有同樣的保障,同性伴侶不應因性別而獲較少的保障。

律政司:任何人立遺囑可自由分配遺產

答辯人為律政司司長。律政司代表則反駁稱,現行制度下,任何人可以極有限的財政成本(律師費)自由訂立遺囑分配遺產,指定受益人,而遺囑及財產繼承的條例並沒有任何性向限制,吳翰林與其伴侶一樣擁有該權利。

答辯人律師亦指,現時做法是根據《婚姻條例》而行,而該條例是為保障傳統一男一女所締結的婚姻及傳統家庭的組成,而多項本港法例上「配偶」的定義具連貫性,故認為做法合理。

申請人的律師則回應指,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律師費,或因年紀太輕而未立遺囑的情況仍存在,而且立遺囑並無改《無遺囑者遺產條例》所涉的嚴重歧視。但周家明法官向律師詢問申請人是否有財政困難立遺囑時,律師回應指申請人並沒有財政困難。

明光社副總幹事傅丹梅亦有在場聽審,她認同律政司代表的答辯,若目標只是讓同性伴侶享遺產繼承權,對比改動本港婚姻制度或定義付出的代價,付律師費立遺囑是較合理的做法。她認為政府無責任干涉私人財產分配,更遑論修例。

案件編號:HCAL3525/2019

(盧珺鈺/採訪報導)

贊助《風新聞》 守護家庭價值 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
大新銀行戶口: 040-634-3280684-1 (「風聞社有限公司」/ THE PNEUMA MED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