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爆發,除了憂慮高度傳播率,亦苦於未找出明確的治療方案。美國藥廠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所研製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r),早前被用於治療美國首宗新冠患者,效果顯著。經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與本港Gilead藥廠確認後,本港將於3月16日首批藥物抵港後,展開有關瑞德西韋 (Remdesivir) 抗病毒藥物的臨床試驗。
是次臨床試驗共分「公開標籤」和「雙盲」研究兩類,參與醫院包括醫管局七大聯網的龍頭醫院,參與「公開標籤」臨床試驗醫院包括有瑪麗醫院、威爾斯醫院、瑪嘉烈醫院;而「雙盲」臨床試驗醫院包括其他聯網龍頭醫院。
「公開標籤研究」分兩個臨床試驗
(1) 評估瑞德西韋在嚴重感染病人的安全性和抗病毒效能的笫三期隨機研究,針對病人能否回復正常體溫和血含氧量的情形。招收病人數目約400人(多國參與),研究預計2020年五月完成。
(2) 評估瑞德西韋在中度病情感染病人的安全性和抗病毒效能,與標準治療比較的第三期隨機研究,比較兩組病人的出院時間,招收病人數目約600人(多國參與),研究預計2020年五月完成。
雙盲研究詳情將稍後公布,第一批瑞德西韋試驗藥物將會在2020年3月16日由新加坡運送到香港,預計公開標籤臨床試驗將在3月16日的這星期開始,雙盲研究正進展當中,所有臨床試驗的藥物必須由醫院藥劑師管理。
瑞德西韋救治美國首例病人
美國首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個案為一名35歲男性,於武漢探親返美後病發入院。其後狀況一度嚴重,在住院的第七天晚上,這名患者接受了瑞德西韋的靜脈輸注,並在第八天出現明顯改善,包括不再需要吸氧,氧飽和度也恢復到了94%-96%,除了乾咳和流鼻涕外,他已沒有其他症狀。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ERB)最新一項針對132個國家的研究,發現每個國家都有U型的幸福曲線,無論是發達或發展中國家,以及整體健康狀況如何,發達國家的幸福感最低的年齡落在47.2歲,發展中國家則在48.2歲,印證了中年危機的說法存在。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USA)國家經濟研究院(NERB)調查了全世界132個國家,分析出幸福感與年齡、經濟、工作及健康狀況的關聯,結果發現平均47歲是「人生最悲慘」的一年。因為這個年紀剛好介於中年,不到退休但工作又難以突破的尷尬階段。
人到70歲還可抱孫幸福感更高
研究人員發現,直到人們告別職場後的退休生活,60歲時幸福感又開始爬升,且70多歲時還能含飴弄孫的人幸福感更高。只要無病痛,除了童年外,人生最快樂的階段就是這時候了。
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教授布蘭奇弗勞(David Blanchflower)說,132個國家都有幸福曲線的證據,而把他中年危機部分歸咎全球化興起及金融危機。
他認為,經濟衰退再加上全球化重新分配資源,這使得資源匱乏的弱勢群體難以承受這般的衝擊。另外研究還發現,美國的幸福曲線還與婚姻有關,已婚人士比未婚者較幸福。其他還包括整體社會、教育、婚姻和工作狀況(是否失業),以及人們對國家局勢及未來世界的態度也都會影響幸福感。
因為47歲這個年紀剛好介於中年,又不到退休但工作又難以突破的尷尬階段。
學習接納負面能量
《幸福曲線》一書作者勞赫(Jonathan Rauch)在書中說道,中年危機是過渡時期,不必視為危機點。學習接納負面能量,讓自己成為更快樂的人。他認為,幸福感是價值觀和大腦發生變化導致的結果;進入社會的成年人雄心勃勃,參與社會各種競爭,但野心最終與滿足感成不了正比,以致於失望。中年時期最容易經歷這樣的情緒。
而大腦的變化是30-40歲開始腦萎縮,並在60歲加速;而性激素則在30歲就開始下降,40歲可能更加明顯,這些變化都在中年時期遇上。不過隨着年紀增長,幸福感會在70歲恢復,或許是因為那個年紀的人回歸簡單、可以隨心所欲,自然就會感到幸福。
(米妮 / 綜合報導;圖片 / pixabay免費圖片庫)
延伸閱讀
正確資訊 ● 理性評論